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

    時間:2021-09-14 18:10:0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必備】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3篇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 篇1

      教學目的:

      1、經(jīng)歷非整十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上的個位是0的除法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這種筆算方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逐步樹立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不夠商1用0占位。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針對本課內(nèi)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匯報交流,教師演示分法。

      2、列豎式計算。

      3、討論商的個位上為什么要寫0。

      4、驗算。

      5、小結。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1.2.3.5.6。

      2、討論交流,集體訂正。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全課小結。

      五、作業(yè)布置。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地磚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四課時。本節(jié)課突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認識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實際問題。本節(jié)是本單元的第四節(jié)課,由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已經(jīng)有一定的認識和生活經(jīng)驗,因此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幫我的女兒丫丫測量和計算裝修房間所需的相關數(shù)據(jù),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和歸納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正確方法。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 能夠運用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數(shù)學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地磚的周長》說課稿

      通過計算“地磚的周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量、算、歸納、說、拼等手段,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愛心意識,從小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將數(shù)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正方形圖片、實物(地磚)、題單、課件。

      學具準備:實物(地磚)、尺子。

      教學流程:

      一、 復習舊知。

      1. 師:同學們師:同學們,前兩天大家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周長,那誰能用一句話告訴老師,什么是周長?怎樣求圖形的周長?

      2. 出示正方形。

      師:請說出圖形的名稱。

      正方形的特點是什么?

      如果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它的哪些邊的數(shù)據(jù)?

      師: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現(xiàn)在林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愿意用你們學到的這些本領來幫助林老師,做一個能干、又有愛心的孩子嗎?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為今天的新課做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新知。

      1. 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名叫丫丫,就快滿五歲了,和你們一樣,她非常非常渴望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漂亮房間,所以呢,我按照裝修師父的要求買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學們來幫助老師測量和計算一些數(shù)據(jù),你們可以嗎?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數(shù)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原本屬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參與,并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更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培養(yǎng)他們樂于助人的愛心意識。】

      2.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A.展示實物(地磚),請生觀察其形狀。(板書:地磚的)

      B.學生分組測量地磚邊長數(shù)據(jù),(提示:測量是盡可能的取整厘米數(shù)。)并用至少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地磚的周長。抽生說算理,師板書。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討論:你覺得那種方法最好記憶,最簡便?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書)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生齊讀公式兩遍,并在題單上默寫。

      師:邊長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師: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什么?

      【設計意圖:從實際情境出發(fā),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嘴 、動腦、獨立思考,通過探索、交流、觀察、歸納等形式推導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一練

      判斷題(轉自數(shù)學網(wǎng) )

      (1)正方形的周長等于它的邊長的4倍。

      (2)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周長也相等。

      (3)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周長是25厘米。

      (4)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米,邊長是6米。

      【設計意圖:對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加以鞏固。】

      四、數(shù)學與生活:

      丫丫的一張正方形照片,邊長30厘米,要給這張照片做一個邊框,邊框有多長?

      丫丫的正方形窗簾,邊長為100厘米,給三邊做漂亮的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如果做兩層呢?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同時,為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用2個地磚拼大的長方形。

      (2)計算其周長。

      (3)請生說說想法。

      (4)與原來兩塊地磚的周長相比,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并組織小組及小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

      地 磚 的 周 長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學內(nèi)容

      這一單元的教學是使學生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還是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直接經(jīng)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依據(jù)課標要求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 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

      2、 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3、 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實際測量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重點是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而整個學習活動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

      二、說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在設計《千米的認識》的教學時,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活化教材,體現(xiàn)數(shù)學思想。

      教材通過一個標準跑道來認識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備課時,我問自己:如果我這樣講了,學生是不是就認識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見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走一走去實際體驗1千米的時候,我決定把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識的教學中,分三階段進行,使學生對千米的認識豐富立體化。同時使學生在解決舊問題中不斷生成新問題,而就在新舊問題交織的過程中滲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辨證思想,學會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解決方法。

    【【必備】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3篇】相關文章:

    西師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旋轉與平移說課稿11-04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錦集8篇10-04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擲一擲說課稿11-04

    三年級上冊說課稿《西湖》12-20

    蘇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10-11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10-10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10-09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日記12-21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說課稿12-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亚洲欧美中文字日韩二区 |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网 | 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