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時間:2023-10-12 11:43:49 興亮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精選21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教案比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精選21篇)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

      設計背景

      因為本班學生年齡都在四歲左右,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我采用貼絨教具進行教學,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吸引學生,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逐步培養孩子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2、學習區分高矮并說出比較結果。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重點難點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活動準備

      1、貼絨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長頸鹿、狗、小鴨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活動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學習區分高矮。

      1、出示兩棵高矮不同的樹,引導幼兒觀察。看看這兩棵樹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兩座房子,引導幼兒比較。

      3、比較動物的高矮。教師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動物:長頸鹿、狗、小鴨,請幼兒找出最高的動物和最矮的動物。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較高矮,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個中等個字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幫動物找家。讓幼兒根據動物的高矮幫動物找家:高的動物進高的房子,矮的動物進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練習

      1、比較瓶子的高矮。讓幼兒把3個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尋找高矮。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高矮不同的物體,并讓幼兒說出尋找的結果,如“老師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實踐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進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臺來,這是什么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說說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

      五、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著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東西可以比高矮。”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2

      目的

      1、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寬窄,積極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2、在操作中經歷對10個以內物體按寬窄排序的過程。

      3、體驗操作探索的樂趣。

      準備

      彩色片、不同寬窄的積木等。操作冊、蠟筆。

      流程

      一、預備活動。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走線的游戲。叫過小橋。”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兒歌內容自編動作。

      二、集體活動。

      “今天有些客人來到了我們班,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接受嗎?”

      ①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寬窄。

      “看看,這兩個彩色片誰寬、誰窄呢?”

      教師取出“彩色片”中的寬窄比較明顯的2片彩色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誰寬、誰窄。

      ②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請幼兒每人抽取一片彩色片,和同伴比一比,看看誰的'寬,誰的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比較寬窄:比如一端對齊比或疊放在一起比較。

      ③學習按寬窄排序。

      請幼兒拿好自己的操作卡片回到位子上,進行操作卡片,并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較出10個彩色片的寬窄,又是怎么排列的?

      三、分組活動。

      第一、二、三組:用多種方法比較積木的寬窄并排序。

      第四、五、六組:找找教室內外寬窄不同的物品并排序。

      第七、八組:完成操作冊第3、4頁的活動。

      四、交流小潔,收拾學具。

      “誰來說說在活動中你是怎么來進行寬窄排序的?”

      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游戲中遇到寬窄不同的情況時是怎么比較的。引導幼兒收拾整理好學具。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椅子搬到走廊上,搬一把椅子可自由進出,但搬桌子時就卡住了,為什么?怎么辦?

      2、在室內找出寬窄不一樣的的物品并排序,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出物品寬窄的。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3

      活動目的:

      1、會區分物體的厚薄,并會正確運用“厚薄”表述比較的結果。

      2、能從35個厚薄不同的物體中,找出等量的`物體。

      3、能對35個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黃瓜、胡蘿卜、百蘿卜、書、積木等若干。

      活動過程:

      1、引題。教師出示厚薄不同的兩本書,請幼兒比一比、說一說,哪本厚?哪本薄?

      2、通過游戲“比一比”感知物體的厚薄。

      (1)引導幼兒從座位底下拿出書和旁邊的幼兒進行比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較的結果。

      (2)找一找:請幼兒在35本書籍中找出一樣厚或者一樣薄的書。

      2、小組操作活動。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黃瓜片、胡蘿卜片、書、積木等,引導幼兒將每類物品按從厚到薄或從薄到厚的順序排序。

      (2)涂色:按圖示給圖中的物體根據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顏色。

      3、運用多媒體展示幼兒操作作品。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益智區提供厚薄不同的物體請幼兒排序;并能根據圖示進行涂色。

      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引導幼兒尋找幼兒園、家里和周圍環境中厚薄不同的物體。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區別長短、寬窄、厚薄,并能用詞表達。

      2.讓幼兒學習按照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3.鼓勵幼兒完成多種活動內容,并膽講述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學習按照物體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不受物體顏色、形狀、材料的干擾,進行長短、寬窄、厚薄差異的排序,并在選擇的過程中強化幼兒對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布置:擺放一些寬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圍巾、毛巾、皮帶、桌子、凳子、積木、書、毛衣、襯衫等。

      2.教具:寬窄的紙條若干(同顏色、同長度;同顏色、不同長度);按長短、寬窄、厚薄、高矮、小、多少等差異排序好的材料紙各一張(如圖1-圖7);錄音機、磁帶。

      3.學具:每人一個信封,信封內有兩張形狀相同、厚薄不同的紙片;每人兩張寬窄、顏色各不同的紙條:黃色的寬,綠色的窄;墊板若干;寬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組:寬窄排序材料(同顏色、同長度、寬窄不同);數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質料、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顏色、同寬窄、不同長度)。

      第二組:寬窄排序材料(不同顏色、同長度、不同寬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長度)。

      第三組:寬窄排序材料(顏色、長度、寬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顏色、質料、厚薄均不同);長短排序材料(顏色、質料、長短均不同)。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1.游戲:說相。

      2.區別寬窄:老師啟發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別寬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4.幼兒練習按寬窄排序。(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分紙條的寬窄。)幼兒操作,老師檢查。(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從怎樣排到怎樣。)

      5.教師在幼兒摸索按寬窄排序的基礎上概括按寬窄排序的方法。(再讓幼兒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6.區別厚薄:

      1.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塊片片厚,哪一塊片片薄。

      2.玩踩墊游戲。(體驗哪塊墊厚,哪塊墊薄)

      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厚,哪些東西寶。

      1.小組活動:

      按不同難度分成三個小組。(要求邊操作邊講述)(爭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種活動)

      2.活動評價

      1.在實物投影儀中出示幼兒的操作結果,幼兒集體檢查。

      2.小結。

      1.游戲活動

      彩布排序。

      [活動結束]

      音樂起,小朋友離開活動室。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5

      活動目標:

      1、認識變形的長短,鞏固比較長短的方法

      2、大膽猜想并驗證變形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指導比較長短的方法

      物質準備:課件、各種變形的操作材料(魔尺、毛根、毛線、電線、折紙等),輕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掌握比較長短的方法

      難點:當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時(很難比較出原來的長與短)。可以展開并對齊一端進行比較。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一起做動物模仿操,引發幼兒興趣,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長短

      兒歌:長耳朵兔子蹦蹦跳,短耳朵貓咪喵喵叫

      長尾巴猴子真淘氣,短尾巴山羊到處跑

      長鼻子大象要睡覺,太吵太吵睡不著

      大象氣的一跺腳,小動物們趕快跑

      二、活動開展

      1、出示圖片長頸鹿一家,觀察長頸鹿的不同?

      師:(出示三團毛線)天氣冷了,長頸鹿一家想用毛線織圍巾,想請小朋友幫

      他們選擇適合的毛線,請你們看看,選一選?

      幼兒大膽猜想……

      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小朋友的是否對呢?

      幼兒驗證變形物體的長短

      師小結:當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時,很難比較出原來的.長與短,可以展開并對齊一端進行比較。

      2、幼兒操作活動:(音樂)

      師:出示記錄單,請幼兒按要求記錄最長、最短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大膽講解操作結果,教師評價

      師幼總結:當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時,很難比較出原來的長與短,可以展開并對齊一端進行比較。

      活動延伸:

      生活經驗:為長頸鹿一家選擇最近的路回家

      活動結束:師幼到戶外尋找變形的物體進行比較。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6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并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二、活動準備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礦泉水瓶、小礦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設置好表演情境。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學習在同一平面上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

      設置表演情境。請兩個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問:他們倆究竟誰高,誰矮呢?“"這樣能比出高矮來嗎?為什么?鼓勵幼兒充分討論。

      教師小結:比較高矮時,倆人必須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這樣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

      幼兒示范正確的比高矮方法。

      2、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請一個比前面二個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來與他們比高矮,問:怎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矮,一會兒又說這個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還是高呢?

      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說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

      3、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指導語:一天,幾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們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該怎么排隊,現在請小朋友都來幫它們排排隊,排好以后要說說你們是怎么給它們排的隊。

      4、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玩游戲《比高矮》: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選出每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來比賽,選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頒發獎牌,并鼓勵小朋友,多吃飯菜、多運動,才長得高。

      四、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并比較它們的高矮。

      活動反思:

      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后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7

      教學目的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10以內數,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

      2、啟發幼兒能根據圖形的標記變化進行數數。培養幼兒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1—9的數字每人一份、小貓的圖形拼圖照片一張、老師操作數字卡兩套(1—9)。

      教學過程

      1、今天森林里要開一個動物聯歡會,老師想請一些小動物來參加,你們說好嗎?但是老師忘記了小雞的電話號碼,你們愿意幫助我嗎?小雞的電話號碼前4個是2468,后面的'數比前面按順序都要大1。(24683579)這就是小雞的電話號碼。我們來打電話,師: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雞嗎?(是的)今天森林里要開一個動物聯歡會,請您來參加好嗎?(好的,一會就來)我們猜對了。

      2、小鴨原來的號碼是94485521,可現在換了,黑色的數字要比原來的少1,紅色的數要比原來的多1。(85396412)我們來打打看,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鴨嗎?(是的)今天森林里要開一個動物聯歡會,請您來參加好嗎?(好的,一會就來)我們又猜對了。

      3、小貓的電話號碼是在它的這照片里。

      第一個號碼是胡子的根數:4根。第二個號碼是眼睛的個數:2個。第三個號碼是尾巴的個數:1根。第4個號碼是棕色的花紋:5塊。第5個號碼是小貓身上的正方形的口袋:。第6號碼是橢圓形的個數:7個。第七個號碼是三角形的口袋:8個。第八個號碼是小貓耳朵上的三角形;6個。請小朋友把小貓的電話碼說一次。撥電話。

      4、小狗的電話號碼有這么多的數字:57298613。它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撥打電話。

      5、我們的客人都來了,聯歡會開始了。聽老師的口令:比3少1的數,幼兒兩個手拉手一起跳舞。

      6、今天的聯歡會結束了,我們回家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8

      目標:

      1、通過不同的方法,區分2-5樣物體的厚薄,并對其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通過分類合作比較,體驗快樂。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準備:

      木板,書,圍巾,紙,襪子,毛巾,餅干,鞋盒,飲料,積木,籃子

      過程:

      一、目測

      1、師: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們現在穿的要怎么樣啊(厚)那現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師:我這里有一塊木板,你們覺得是厚還是薄呢?

      師:那我現在在拿出一塊,現在這塊木板是厚還是薄呢?

      小結:原來一樣東西是不能比的,要兩樣或兩樣以上的東西才能比較厚薄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這塊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書師:那請你們再來說說這兩本書誰厚誰薄師:請你上來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師:咦,那這兩個盒子呢,請你上來指指看,你用這么辦法啊小結:我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比較東西的厚薄。

      二、觸摸

      1、教師出示圍巾師:天氣變得冷起來了,我要圍怎樣的圍巾,那請你們想想看,這兩條,我要圍哪一條呢師:你們都覺得是這條厚嗎師:那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呢師:對了還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來比較

      2、教師請幼兒上來摸,上來區分師:那金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是哪條厚,哪條薄小結:我們剛才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摸一摸,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3、在每張椅子下面放兩樣厚薄不一的東西師:老師在你們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個籃子,請你來比較籃子里的東西,在最厚的`東西上面貼上紫色的記時貼,貼好的小朋友把籃子送到這里,記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師檢驗2-3樣物品小結:我們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觸摸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師出示兩塊厚薄不明顯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師:那請你來看看,這兩塊肥皂,誰厚誰薄師:哇,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那底是誰厚呢,請你來想想辦法比一比。

      師:恩真棒你的辦法真好,是把兩塊肥皂,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師:咦,那里又有一塊肥皂,跟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還是薄的啊師:你用什么辦法進行比較啊講述比較厚和比較薄

      2、出示餅干盒師:現在的這三盒餅干誰最厚誰最薄,請你也來比一比師:你用什么辦法比較出來的小結:對于有些物體厚薄不明顯的,我們可以用并放比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東西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學會了并放比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貨員,想請你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原來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東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區,飲料區,食品區,玩具區師:等一下請每個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們的家,然后再進行比較,你可以從厚到薄,也可以從薄到厚的給他們排排隊。

      檢驗: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排的對不對,這一組,這是最薄的,這是最厚的。

      教師依次檢驗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很多種辦法去比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五、尋找,操作師:我們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用來比厚薄,那現在我們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反思:

      接下來我請孩子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比較薄厚,因為缺乏生活經驗,我也沒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們考住了,看樣子平時生活中的教育還需多關注,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擴充孩子們的知識面,活動很成功。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9

      活動目的:

      1、會區分物體的厚薄,并會正確運用“厚薄”表述比較的結果。

      2、會按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知道厚薄師相對的。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書本、磚頭、積木、紙張、衣服等。

      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厚薄排隊》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物體的厚薄。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的東西,有的'厚的有的薄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都有什么東西?(書本、磚頭、積木、紙張、衣服等)什么東西是厚的什么東西是薄的。

      (二)、學習比較厚薄的方法。

      師:你覺得這些東西里面哪個東西最厚呢?哪個最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除了用眼睛看得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物體的厚薄呢?(還可以用手摸、或壓得各種方式進行比較)

      (三)、按照厚薄的差異排序。

      師:請小朋友這些物品排排對,要求,從厚的到薄排和從薄到厚排隊。

      討論:你是怎么排隊呢?什么方法更好?

      (四)、完成操作材料《厚薄排隊》

      小結:可以從厚到薄排隊,也可以從薄到厚排隊,厚薄師相對的。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0

      目標:

      1、通過不同的方法,區分2-5樣物體的厚薄,并對其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通過分類合作比較,體驗快樂。

      準備:

      木板,書,圍巾,紙,襪子,毛巾,餅干,鞋盒,飲料,積木,籃子

      過程:

      (一)目測

      1、師: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們現在穿的要怎么樣啊(厚)那現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師:我這里有一塊木板,你們覺得是厚還是薄呢?

      師:那我現在在拿出一塊,現在這塊木板是厚還是薄呢?

      小結:原來一樣東西是不能比的,要兩樣或兩樣以上的東西才能比較厚薄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這塊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書

      師:那請你們再來說說這兩本書誰厚誰薄

      師:請你上來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

      師:咦,那這兩個盒子呢,請你上來指指看,你用這么辦法啊

      小結:我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比較東西的厚薄。

      (二)觸摸

      1、教師出示圍巾

      師:天氣變得冷起來了,我要圍怎樣的圍巾,那請你們想想看,這兩條,我要圍哪一條呢

      師:你們都覺得是這條厚嗎

      師:那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呢

      師:對了還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來比較

      2、教師請幼兒上來摸,上來區分

      師:那金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是哪條厚,哪條薄

      小結:我們剛才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摸一摸,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3、在每張椅子下面放兩樣厚薄不一的'東西

      師:老師在你們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個籃子,請你來比較籃子里的東西,在最厚的東西上面貼上紫色的記時貼,貼好的小朋友把籃子送到這里,記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

      教師檢驗2-3樣物品

      小結:我們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觸摸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師出示兩塊厚薄不明顯的肥皂(桌上地面上)

      師:那請你來看看,這兩塊肥皂,誰厚誰薄

      師:哇,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那底是誰厚呢,請你來想想辦法比一比。

      師:恩真棒你的辦法真好,是把兩塊肥皂,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師:咦,那里又有一塊肥皂,跟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還是薄的啊

      師:你用什么辦法進行比較啊

      講述比較厚和比較薄

      2、出示餅干盒

      師:現在的這三盒餅干誰最厚誰最薄,請你也來比一比

      師:你用什么辦法比較出來的

      小結:對于有些物體厚薄不明顯的,我們可以用并放比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東西

      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學會了并放比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貨員,想請你們忙,你們愿意嗎,原來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東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區,飲料區,食品區,玩具區

      師:等一下請每個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們的家,然后再進行比較,你可以從厚到薄,也可以從薄到厚的給他們排排隊。

      檢驗: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排的對不對,這一組,這是最薄的,這是最厚的。

      教師依次檢驗

      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很多種辦法去比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四、尋找,操作

      師:我們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用來比厚薄,那現在我們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比較使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體驗粗細的比較使相對的。

      2、培養幼兒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3、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1、粗細、顏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比較粗細。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細。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剛才的2根小棒比較粗細,并引導幼兒說出誰最粗,誰最細。

      二、體驗粗細的相對性。

      1、老師拿出一根小棒問:這根小棒是粗還是細?

      2、引導幼兒討論并得出結論:粗細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判斷,粗細是相對的。

      3、請個別幼兒上前將3根小棒進行粗細排序。

      引導幼兒將小棒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的順序進行排序。

      三、搓小棍。

      請幼兒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兩根小棍是否一樣粗,那根粗,那根細,并拿一根和旁邊的幼兒比比,看看誰的粗,誰的.細。

      四、操作練習:粗細排序。

      1、請幼兒搓出許多根不同粗細的小棍,然后進行排序,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樣排的。

      2、讓幼兒通過操作知道粗細排序的兩種方法。

      3、小結:粗細排序有兩種方法,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2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認識寬窄,在比較中區分寬窄。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比較物體的方法(重疊法,并列法)。

      2、物質準備:電腦、課件,各種寬窄不同的紙板若干,活動室置放寬窄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小客人“皮皮”導入活動:(課件)

      1、出示各種紙板,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紙板的不同。

      2、介紹活動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戲:助小客人(課件)

      1、啟發幼兒用不同方法比較寬窄。

      2、引導幼兒按意愿分組比較各自的紙板,交流比較結果。

      關注點:幼兒會用正確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三、游戲:小小修路工(課件)

      幼兒同寬窄不同的紙板拼搭各種路,并比較寬窄。

      四、游戲:超級變變變(課件)

      1、幼兒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寬、窄不同的紙板。

      2、幼兒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較寬窄。(了解寬窄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關注點:幼兒知道物體特征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五、游戲:找找看

      尋找課件、教室中寬窄不同的物體。

      4、幼兒園班數學比較寬窄礁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3

      活動目標

      能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

      活動準備

      1、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

      2、貼絨數字

      5、

      6、7,實物卡。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仔細看,說說卡片上有幾個什么?

      2、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出示圖一(1)黑板上有什么?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2)為什么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3)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目最多,誰的.數目最少。(4)啟發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現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一一對應比較)請小朋友說說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字朋友。

      3、小結。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一數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二、小組活動。

      1、給最多的點子印數字。

      2、看標記貼圖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點子。

      5、印比

      6、7少的點子。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4

      活動目標

      1、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目測、工具等方法測量遠近,并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相對量工具不同,測得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性。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探究測量遠近的多重方法。

      2、難點:理解測量的數量越多路線越遠,測量的數量越少路線越近。

      活動準備

      水彩筆,表格每人一份。測量工具:硬紙條、繩子。線路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遠近。

      1、師:動物王國里即將舉行一場盛的.運動會,小動物們都在加緊練習比賽項目,準備在比賽的時候顯身手。小兔、小猴、小貓、小狗將要參加的比賽項目是立定跳遠。立定跳遠你們會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1)每組請一名幼兒代表比賽立定跳遠,下面的小朋友當裁判。

      (2)勝利的幼兒跟勝利的幼兒再比一次。宣布冠是x隊的小朋友。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物體,知道它們距離小朋友的遠近是不同的。

      (1)以自身為中心辨別遠近。

      (2)以客體為中心辨別遠近。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物體離我們的遠和近呢?(引導幼兒說出用眼睛看到的)這種用眼睛看,可以比較出物體的遠近的方法我們叫做目測法。

      二、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師: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小動物們也想邀請我們二班的小朋友去觀看比賽。現在請小朋友坐好,我們要準備出發了。

      1、(引導幼兒觀察桌面上的路線圖)師:去體育館的路有幾條路,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一隊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一隊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3、(1)師:用眼睛看比較不出來的,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都帶來了什么東西?(出示紙條和繩子)

      (2)回顧測量方法:那我們用工具應該怎樣測量東西呢?(幼兒講述)先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粉筆在工具的末尾做一個記號,然后再從這個記號接著量,中間不能留空隙,量一次數一次記住量了多少次。

      (3)幼兒自選測量工具。

      (4)教師提出要求。

      (5)幼兒自選工具測量,老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要把結果記錄下來。

      (6)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

      (7)換測量工具做好記錄。

      (8)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

      5、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都用了哪些方法比較物體和路線的遠近呢?(目測、工具測量的方法)我們生活周圍還有許多離我們遠近不同的東西,回去以后,小朋友可以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試一試。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5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

      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師:剛才的跳遠比賽每組都產生了一位冠,現在他們要代表我們班去體育館參加比賽。這是一幅幼兒園到體育館的地圖,你們看得懂嗎?

      幼:有一條路上有酒店,有一條路上有醫院,有一條路上有銀行……

      師:你會選哪條路?為什么?

      幼:近,可以節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6

      設計背景

      幼兒午睡時都把鞋子擺放在床底下,一樣的鞋子尺碼不一樣,小朋友起床的時候卻分不清楚了,為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運用感官感知物體的大小,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感知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

      活動準備

      皮球兔子籃子雨傘等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做游戲。

      二、活動過程

      1、比較皮球的大小:黃色球最大,紅色球不大也不小,藍色球最小。

      2、兔子找籃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樣的兔子和籃子貼在小黑板上,然后讓4個小朋友連線,最后老師移動籃子配給一樣大小的兔子。

      3、展示掛圖:藍色云朵、綠草地、紅花、胡蘿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蘿卜摘下來。

      小朋友把胡蘿卜和籃子連線,老師把胡蘿卜放進籃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進籃子

      三、拓展延伸

      雨傘和數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連線:4把大小不同的雨傘和數字1 2 3 4連線

      2、教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圖畫,全體操作。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7

      教學目標:

      在比較活動中復習長短,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學習按粗細排序。

      培養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準備:

      能比較長短

      不同長短的繩子,牙簽、珠珠,不同粗細的筆、電池,練習冊苗(P14),蠟筆等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教學難點:按粗細排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認識:比較長短

      出示長短不同的繩子,讓幼兒尋找哪一根長,哪一根短?

      出示長短不同的蠟筆,讓幼兒比較長短,找出哪支長,哪支短?

      二、認識、比較粗細:

      用牙簽和蠟筆穿珠珠,為什么有的穿不進去?

      小結:牙簽細,蠟筆粗,初步感知粗細。

      出示粗細不同的三支筆和電池,運用相對比較法,認識比較粗細。

      1、教師出示一支筆,問幼兒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回答細的',就再出示更細的,讓幼兒比較,這支筆到底是粗的還是細的?

      2、小結:一樣東西不能比粗細,兩樣東西才能比粗細。

      3、教師出示兩支筆,讓幼兒比較粗細,找出“細”的一支,再將這支“細“的筆和另外一只比它更細的一支筆比較,引導幼兒思考,這支筆到底是粗的還是細的?

      4、小結:3樣不同粗細的東西比較時,其中一樣東西和比它粗的東西比,顯得細了,和比它細的東西比,顯得粗了,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知道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三、幼兒操作:比較粗細

      比一比:哪根甘蔗粗,哪根甘蔗細,比比每張圖中物體的粗和細,找出粗的(或最粗的)畫上圈。

      找到彩棍的粘紙,比一比粗細,然后按順序排在草地上:

      4樣東西比較粗細,先找出最粗的和最細的,再將中間的兩樣進行比較。

      可以從細到粗,也可以從粗到細排序。

      教學難點:按粗細排序。

      說說你是怎樣排的?

      四、結束活動:整理學習用品。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8

      活動目的: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3、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重點:

      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難點:

      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活動準備:

      1、 演示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

      2、 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動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

      1、 出示兩個娃娃,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啊?(兩個娃娃)我把她們都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看看這兩個娃娃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 再出示一個中娃娃,引導幼兒比較。

      “我還有一個娃娃,我也把她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這兩個娃娃的中間,這里就有1、2、3三個娃娃。看看她比哪個娃娃高?比哪個娃娃矮?(比這個小娃娃高,比這個大娃娃矮。)原來她們是比過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 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高矮。

      “剛才我們的娃娃比過高矮了,那我們小朋友也來比一比吧,我先請這一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你們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 再請一個中等個子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站在地板上,在這兩個小朋友的中間,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比一比,再請這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同上。

      (三)幼兒和樹小組比高矮。

      1、 幼兒和大樹比高矮。

      “現在我請小朋友和別的東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嗎?(樹)我把樹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樹高還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樹是高還是矮是要有東西和它比的,那我請這組的一個(中個)小朋友來和這棵樹比一比。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出示小樹。“你們說是小朋友矮,那我還有一棵小樹,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現在是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那小朋友和兩棵樹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樹矮,小朋友比小樹高。)”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和樹比一比,再請那組的一個(高個)小朋友上來。誰最高?誰最矮?(大樹比小樹高,大樹比小朋友矮。)

      小結:高和矮是要通過比較以后才能知道的,單獨一個東西不能判斷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這些玩具有高有矮,請你們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來排排隊。”

      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

      (3)用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

      (4)按杯子高矮排序;

      (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臺來,這是什么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說說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么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著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東西可以比高矮。”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19

      設計意圖:

      中班下學期孩子對相鄰兩數的關系已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進一步認識相鄰兩數的關系,所以設計這次活動,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從中感知并理解相鄰兩數間“多1”“少1”的關系,從而掌握抽象的數學邏輯概念,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

      活動目標:

      1、知道6-10以內相鄰兩數之間存在多1少1的關系。

      2、學會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兩組物品變成一樣多。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師用的正方形格子圖一張;數量為7、8、9、10的實物;小筐、輕泡紙剪的小魚、記錄紙、盤子、透明塑料包裝袋若干。

      經驗準備:認識10以內的相鄰數;會點數10以內數的數量。

      活動重點:

      相鄰兩數之間的多一少一關系。

      活動難點:

      通過操作掌握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兩組物品變成一樣多。

      活動過程:

      一、比較6-10的兩數關系。

      1、分別出示7、8、9、10實物,引導幼兒發現6-10相鄰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2、提問:相鄰兩組物體的數量有什么不同?怎樣使兩組數量一樣多?

      小結:可以通過添上1個或去掉1個的方法讓兩組數量變成一樣多。

      二、分組操作。

      1、第一組:抓小魚。

      材料:數量分別為9和10的紅黃兩色小魚,籃子。

      玩法:觀察小魚的顏色,把相同顏色的小魚抓起來放在小筐里并記錄小魚的數量。操作后交流:每種顏色小魚的數量是多少?比較后發現了什么?怎樣讓兩種顏色的小魚變成一樣多?

      2、第二組:盛小魚。

      材料:小魚、盤子(上面分別貼有6-10的'數卡)。

      玩法:檢查盤子上的數字與盤子里魚的數量是否一致,想辦法讓魚的數量與盤子中的數字一致。

      3、第三組:包裝魚干。

      材料:透明塑料包裝袋上的數字所示,判斷里面裝的魚干數量是否正確,通過添加或者減少的方法讓魚干的數量和包裝袋上的數字數字一致。

      三、感知10以內的數。

      1、提問:相鄰兩列花片的數量有什么不同?誰多?誰少?差別是多少?

      2、教師借助正方形格子圖與幼兒共同驗證,發現相鄰數多1少1的關系。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20

      教材分析

      《比較高矮》這個數學活動,著重解決的是生活中“誰高誰矮”的問題。我根據中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性思維和形象性思維都較突出的年齡特點,通過創設合理的游戲情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引導幼兒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掌握比較物品高矮的關系。本活動內容而且符合幼兒現實發

      展需要,而且在游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2、了解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布一塊。

      教學過程:

      一、區別高矮

      1、出示課件(一):高矮不同的雙胞胎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引入高和矮)

      2、請兩個幼兒上來比比誰高誰矮,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

      二、了解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并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兩棵樹,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后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準。

      3、出示課件(三):猴子低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么?

      三、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兩個幼兒比較高矮,再讓高的幼兒跟老師比,或讓矮的幼兒跟更矮的幼兒比,使幼兒知道: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較。

      2、請三個幼兒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并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四、延伸活動:請全體幼兒課后分組按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玩排隊游戲。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 21

      活動目標

      1.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2.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量是全班幼兒數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

      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

      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

      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細等。

      (二)比較粗細:

      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

      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相關文章: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11-10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粗細09-02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粗細05-19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粗細03-23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03-10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高矮03-14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遠近09-29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厚薄07-08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15篇11-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在线a免费 | 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 |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