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基礎知識復習提綱

    時間:2023-06-18 05:49:2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導游基礎知識復習提綱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業

    導游基礎知識復習提綱

      第一節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類

      一、旅游的產生與發展

      旅游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們最初有意識外出旅行是由產品或商品交換引起的,最早的旅游形式就是外出經商旅行。

      近代旅游一般是指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這段時間的旅游。近代旅游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產業革命的影響。

      1841年7月5日,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利用包租火車的方式組織的團體旅游,被認為是近代旅游和旅游業產生的標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遍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游。現代旅游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二戰后緩和與發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環境的促動。現代旅游產生的標志是噴氣式客機的誕生。

      現代旅游的特點:普及性、持續性、地理集中性、季節性。

      二、旅游的概念

      1991年6月25日,世界旅游組織在加拿大召開的“旅游統計國際大會”上,對旅游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1995年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旅游是人們為了特定的目的而離開通常環境,前往某些地方并作短暫的停留(不超過一年)的活動,其主目的不是為了從訪問地獲得任何經濟收益。

      注意:“通常環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即使這個地方離他的居住地很遠;二是指離一個人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

      旅游活動的類型

      1、按地域范圍標準劃分,可分為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

      2、按旅游目的標準劃分,旅游可分為休閑、娛樂、度假類;探親訪友類;商務、專業訪問類;健康醫療類;宗教/朝拜類與其他類六大類。

      3、按組織形式標準劃分,可分為團體旅游和散客旅游。

      三、旅游的本質屬性及特征

      旅游具有消費性、休閑性和社會性等基本屬性。

      旅游的基本特征是:異地性、暫時性、綜合性。

      第二節 現代旅游的構成要素

      一、旅游主體——游客

      游客分類

      游客分為旅游者(又稱過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過夜游客)。

      國際游客分為國際旅游者和國際一日游游客。國際游客包括外國人和國外僑民。我國稱國際游客為入境旅游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國內游客分為國內旅游者和國內一日游游客。

      國內旅游者指離開常住地到國內其他地區、停留時間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游客,沒有國籍限制。我國則規定停留最長時間在6個月以內。

      二、旅游客體——旅游資源

      1、旅游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所開發利用,并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游資源的特征:觀賞性、區域性、自在性、不可轉移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3、旅游資源分類。通常按旅游資源的基本屬性可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

      國家標準: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

      三、旅游介體——旅游業

      1、旅游業的三大支柱是:旅行社業、旅游交通運輸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2、旅游業特點:綜合性、依托性、敏感性、涉外性、勞動密集性。

      第三節 旅游市場

      一、旅游市場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旅游市場的概念。了解即可。

      2、旅游市場的構成要素。

      (1)旅游產品的生產者或供應者,他們是旅游市場的賣方主體。

      (2)旅游產品的使用者或消費者,他們是旅游市場的買方主體。

      (3)可供交換的旅游產品,他們是旅游市場的客體。

      (4)價格,它通過買賣雙方的調節作用而對旅游產品的供求產生影響。

      二、國際旅游市場

      根據國際旅游組織的劃分,全球國際旅游市場分為歐洲、美洲、東亞和太平洋、非洲、中東、南亞六大旅游市場。

      三、中國旅游市場

      1、中國旅游市場包括海外來華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三部分。

      2、中國海外來華旅游市場由外國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三部分構成。其中,港澳臺同胞一直占我國入境旅游游客的絕大部分。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將達1.37億人次。

      3、中國國內旅游市場特點:規模大、短程旅游比重大、以散客旅游為、人均消費水平較低。

      4、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由邊境游、港澳游和出國游三部分組成。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出境旅游將占世界第四位,出境旅游人數將達1億人次。

      第四節 旅游組織

      一、國際性旅游組織

      二、我國的旅游行政組織

      我國的旅游行政組織主要指國家旅游局和地方各級旅游行政管理機構。

      省級及其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機構受地方政府和國家旅游局雙重領導。

      三、我國的旅游行業組織

      第二章  中國歷史文化常識

      第一節  皇帝與皇權

      一、皇帝稱謂的由來

      1、三皇五帝

      三皇:、地皇、人皇。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帝王的各種稱號

      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謚號始于西周。大致分為三類,屬于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等;屬于貶斥的有煬、厲、靈、幽等;屬于哀矜的有哀、懷、愍、悼等。謚號中獨立使用,多與廟號結合。

      廟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以題廟室的名號。始于商代。

      尊號:是皇帝或皇后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稱號。始于唐后、中宗之世。又叫徽號。

      全稱是廟號、尊號、謚號的合稱。

      年號:是帝王繼位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始于漢武帝繼位之年的建元元年(前140年)。

      陵號:皇帝陵寢的名號。

      二、皇族成員的稱謂

      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嬪妃、皇太子、皇太孫、公主(漢代開始專指皇帝之女)、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姊妹)、大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姑母)、附馬。

      第二節  古代官制與官吏選拔制度

      一、古代官制

      1、古代官制的發展階段及特點

      巫史制時期  夏、商

      公卿制時期  西周、春秋

      丞相制時期  戰國、秦、西漢前期

      尚書制時期  漢武帝到明初

      內閣制時期  明、清

      2、中央官制

      夏  商:巫史、王族成員是國家機構中最有權威的官員和主要成分

      西  周:設三公(太師、太保、太傅)輔天子,下設卿士和太史,分掌政務部門和文化教育。

      春秋 戰國:行政事務由宰相主持,部隊由將軍統帥。

      秦  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為主體的中央官制。

      隋唐--宋元: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制。

      明  清:六部直歸皇帝。

      3、地方官制

      二、古代官吏選拔

      夏  商  周:按血緣關系分封,世襲

      戰國:國君世襲,其他官吏國君任命

      兩漢:從高官子弟和士人中選拔(通過征召、察舉、太學)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科舉制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若某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第一名,稱為“連中三元”。

      一般來說,進士一甲三名都授翰林院官職,二、三甲考選為庶吉士的,亦稱翰林,其他人可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太常博士、國子博士、知州、知縣等官職。

      第三節 諸子百家

      第四節 文學藝術

      一、文學

      春秋:《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戰國:楚辭體,屈原《離騷》

      漢:賦、樂府

      唐:近體詩、散文、傳奇(小說),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的散文

      宋:詞,歐陽修、辛棄疾、柳永、蘇軾、李清照,詩人黃庭堅、陸游

      元:散曲、雜劇,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白樸的《墻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王實甫《西廂記》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我國最早長篇小說),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紅樓夢》(古代白話小說高峰),蒲松齡《聊齋志異》

      現代:小說、戲劇。魯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祥林嫂》;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屈原》、《虎符》;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巴金的代表作有《家》、《春》、《秋》;老舍的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曹禺的代表作有《日出》、《雷雨》。

      二、對聯

      對聯起源于古代的制桃符。一般認為五代時期后蜀之主孟昶所撰寫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為我國對聯發展史上的長一副對聯。

      對聯分類: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聯、狀景聯、抒情聯、曉理聯、評論聯等;按文字長短可分為長聯、短聯;按寫作方式可分為自擬聯、集句聯。通常按照對聯的應用范圍可將其分為春聯、門聯、堂聯、喜聯、壽聯、挽聯、交際聯和名勝古跡聯等。

      對聯特點:對仗嚴謹、聲律和諧、示意完美。

      三、古代詩詞

      《詩經》中大部分為四言詩。漢代以后出現了五言詩。南朝劉宋時期七方詩的寫作開始受到重視。鮑照為我國第一個大量寫作七言詩的詩人,在其代表作《行路難》十八首之中有著名的純七方詩。大約在南朝梁代開始出現了七方近體詩的雛形,發展唐代,最終形成近體詩。

      近體詩按形式可分這律詩、絕句、長律三大類。

      詞是一種依照樂譜曲調來填詞的詩歌體裁,萌芽于隋,興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兩宋。

      四、戲曲

      1、戲曲的淵源

      中國戲曲淵源于秦漢時期的樂舞、俳優和百戲。唐代出現參軍戲,北宋時期形成雜劇。南宋時在溫州一帶出現了“南戲”,一般認為這是中國戲曲的最早成熟形式。金末元初北方出現了唱北曲的雜劇。元代戲曲的創作和演出空前繁榮。明清時期形成了以唱南曲為主,兼用北曲的傳奇劇,名地方劇種廣泛產生。劇中人物分別由生、旦、凈、丑等角色行當扮演。

      2、戲曲中的角色

      生:指戲曲中扮演男性人物,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

      旦:指戲曲中扮演的女性人物,如青衣旦(正旦)、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

      凈:指大花臉,一般扮演男性人物,如正凈、副凈、武凈

      丑:指小花臉,即丑角,可分為文丑、武丑,扮演人物可男可女,扮演女性人物時稱為彩旦或丑旦、搖旦。

      3、京劇

      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劇種,被稱為國粹。京的誕生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咸同以后,經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人發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程長庚被譽為京劇的開山祖師,譚鑫培為京劇的一代宗師。

      京劇基本上屬于板腔體,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傳統劇目有一千余種。

      五、繪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

      1、中國畫種類劃分

      導游基礎知識復習提綱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業

      第一節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類

      一、旅游的產生與發展

      旅游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們最初有意識外出旅行是由產品或商品交換引起的,最早的旅游形式就是外出經商旅行。

      近代旅游一般是指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這段時間的旅游。近代旅游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產業革命的影響。

      1841年7月5日,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利用包租火車的方式組織的團體旅游,被認為是近代旅游和旅游業產生的標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遍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游。現代旅游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二戰后緩和與發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環境的促動。現代旅游產生的標志是噴氣式客機的誕生。

      現代旅游的特點:普及性、持續性、地理集中性、季節性。

      二、旅游的概念

      1991年6月25日,世界旅游組織在加拿大召開的“旅游統計國際大會”上,對旅游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1995年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旅游是人們為了特定的目的而離開通常環境,前往某些地方并作短暫的停留(不超過一年)的活動,其主目的不是為了從訪問地獲得任何經濟收益。

      注意:“通常環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即使這個地方離他的居住地很遠;二是指離一個人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

      旅游活動的類型

      1、按地域范圍標準劃分,可分為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

      2、按旅游目的標準劃分,旅游可分為休閑、娛樂、度假類;探親訪友類;商務、專業訪問類;健康醫療類;宗教/朝拜類與其他類六大類。

      3、按組織形式標準劃分,可分為團體旅游和散客旅游。

      三、旅游的本質屬性及特征

      旅游具有消費性、休閑性和社會性等基本屬性。

      旅游的基本特征是:異地性、暫時性、綜合性。

      第二節 現代旅游的構成要素

      一、旅游主體——游客

      游客分類

      游客分為旅游者(又稱過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過夜游客)。

      國際游客分為國際旅游者和國際一日游游客。國際游客包括外國人和國外僑民。我國稱國際游客為入境旅游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國內游客分為國內旅游者和國內一日游游客。

      國內旅游者指離開常住地到國內其他地區、停留時間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游客,沒有國籍限制。我國則規定停留最長時間在6個月以內。

      二、旅游客體——旅游資源

      1、旅游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所開發利用,并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游資源的特征:觀賞性、區域性、自在性、不可轉移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3、旅游資源分類。通常按旅游資源的基本屬性可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

      國家標準: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

      三、旅游介體——旅游業

      1、旅游業的三大支柱是:旅行社業、旅游交通運輸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2、旅游業特點:綜合性、依托性、敏感性、涉外性、勞動密集性。

      第三節 旅游市場

      一、旅游市場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旅游市場的概念。了解即可。

      2、旅游市場的構成要素。

      (1)旅游產品的生產者或供應者,他們是旅游市場的賣方主體。

      (2)旅游產品的使用者或消費者,他們是旅游市場的買方主體。

      (3)可供交換的旅游產品,他們是旅游市場的客體。

      (4)價格,它通過買賣雙方的調節作用而對旅游產品的供求產生影響。

      二、國際旅游市場

      根據國際旅游組織的劃分,全球國際旅游市場分為歐洲、美洲、東亞和太平洋、非洲、中東、南亞六大旅游市場。

      三、中國旅游市場

      1、中國旅游市場包括海外來華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三部分。

      2、中國海外來華旅游市場由外國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三部分構成。其中,港澳臺同胞一直占我國入境旅游游客的絕大部分。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將達1.37億人次。

      3、中國國內旅游市場特點:規模大、短程旅游比重大、以散客旅游為、人均消費水平較低。

      4、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由邊境游、港澳游和出國游三部分組成。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出境旅游將占世界第四位,出境旅游人數將達1億人次。

      第四節 旅游組織

      我國的旅游行政組織主要指國家旅游局和地方各級旅游行政管理機構。

      省級及其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機構受地方政府和國家旅游局雙重領導。

      三、我國的旅游行業組織

      第二章  中國歷史文化常識

      第一節  皇帝與皇權

      一、皇帝稱謂的由來

      1、三皇五帝

      三皇:、地皇、人皇。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帝王的各種稱號

      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謚號始于西周。大致分為三類,屬于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等;屬于貶斥的有煬、厲、靈、幽等;屬于哀矜的有哀、懷、愍、悼等。謚號中獨立使用,多與廟號結合。

      廟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以題廟室的名號。始于商代。

      尊號:是皇帝或皇后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稱號。始于唐后、中宗之世。又叫徽號。 全稱是廟號、尊號、謚號的'合稱。

      年號:是帝王繼位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始于漢武帝繼位之年的建元元年(前140年)。

      陵號:皇帝陵寢的名號。

      二、皇族成員的稱謂

      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嬪妃、皇太子、皇太孫、公主(漢代開始專指皇帝之女)、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姊妹)、大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姑母)、附馬。

      第二節 古代官制與官吏選拔制度

      一、古代官制

      1、古代官制的發展階段及特點

      巫史制時期  夏、商

      公卿制時期  西周、春秋

      丞相制時期  戰國、秦、西漢前期

      尚書制時期  漢武帝到明初

      內閣制時期  明、清

      2、中央官制

      夏  商:巫史、王族成員是國家機構中最有權威的官員和主要成分

      西  周:設三公(太師、太保、太傅)輔天子,下設卿士和太史,分掌政務部門和文化教育。

      春秋 戰國:行政事務由宰相主持,部隊由將軍統帥。

      秦  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為主體的中央官制。

      隋唐--宋元: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制。

      明  清:六部直歸皇帝。

      二、古代官吏選拔

      夏  商  周:按血緣關系分封,世襲

      戰國:國君世襲,其他官吏國君任命

      兩漢:從高官子弟和士人中選拔(通過征召、察舉、太學)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科舉制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一般來說,進士一甲三名都授翰林院官職,二、三甲考選為庶吉士的,亦稱翰林,其他人可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太常博士、國子博士、知州、知縣等官職。

      一、文學

      春秋:《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戰國:楚辭體,屈原《離騷》

      漢:賦、樂府

      唐:近體詩、散文、傳奇(小說),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的散文 宋:詞,歐陽修、辛棄疾、柳永、蘇軾、李清照,詩人黃庭堅、陸游

      元:散曲、雜劇,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白樸的《墻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王實甫《西廂記》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我國最早長篇小說),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紅樓夢》(古代白話小說高峰),蒲松齡《聊齋志異》

      現代:小說、戲劇。魯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祥林嫂》;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屈原》、《虎符》;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巴金的代表作有《家》、《春》、《秋》;老舍的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曹禺的代表作有《日出》、《雷雨》。

      二、對聯

      對聯起源于古代的制桃符。一般認為五代時期后蜀之主孟昶所撰寫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為我國對聯發展史上的長一副對聯。

      對聯分類: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聯、狀景聯、抒情聯、曉理聯、評論聯等;按文字長短可分為長聯、短聯;按寫作方式可分為自擬聯、集句聯。通常按照對聯的應用范圍可將其分為春聯、門聯、堂聯、喜聯、壽聯、挽聯、交際聯和名勝古跡聯等。

      對聯特點:對仗嚴謹、聲律和諧、示意完美。

      三、古代詩詞

      《詩經》中大部分為四言詩。漢代以后出現了五言詩。南朝劉宋時期七方詩的寫作

    【導游基礎知識復習提綱】相關文章:

    頤和園導游03-11

    當導游作文01-10

    導游的作文10-06

    小小導游作文08-05

    上海概況導游03-06

    我當導游作文08-06

    (熱)當導游作文01-10

    園丁與導游作文10-09

    世界公園導游03-04

    導游崗前培訓03-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拍 | 亚洲一区日韩一区欧美一区a | 亚洲中文一二三 | 综合久久亚洲经典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