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峽中》原文

    時間:2023-08-02 09:36:27 登綺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松滋渡望峽中》原文

      《松滋渡望峽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七言律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松滋渡望峽中》原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松滋渡望峽中》作者為唐朝詩人劉禹錫。其古詩全文如下:

      渡頭輕雨灑寒梅,云際溶溶雪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

      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臺。

      前言:

      《松滋渡望峽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七言律詩。此詩首二句寫從渡口遠望江水奔流而下的氣勢;三、四句寫身臨楚地而回憶楚國舊事;五、六句寫巴蜀水險人愁;末二句因遙望而生聯想,由巫山、巫峽而及永安官、陽臺山,自熱也會進而想及巫山神女的傳說。詩中采用景中藏情,渾然不露的手法,其自然感慨,盡從景得。

      注釋:

      1、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縣西北,距下牢關三峽盡處已不遠。

      2、溶溶:水流動的樣子。

      3、雪水:指江水。長江上游多高山,夏日積雪消融入江,故云。

      4、夢渚:云夢澤中的小洲。

      5、楚望:指楚國山川。

      6、夷陵:楚國先王陵墓名,后作縣名,地在今湖北宜昌境內。

      7、秦灰:秦軍焚燒夷陵的灰燼。

      8、巴人:巴地之人。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

      9、淚應猿聲落:古漁歌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蜀客:蜀地之客。蜀,指四川。

      11、鳥道:指人跡獸跡不到只有鳥能飛到的地方。

      12、十二碧峰:指巫山十二峰,神女蜂即其中之一。

      13、永安宮:在白帝城內,為劉備托孤之所。

      翻譯:

      微微的冷雨灑在渡口的寒梅上,天邊白云流動,好像雪花化水瀉下來。云夢澤中的洲渚上荒草長得遮蓋了舊日的楚國山川,楚夷陵一帶的黑土里還有當年秦兵焚劫的余灰。巴人的淚水隨著哀猿的鳴聲落下,蜀客的船只沿著曲折的三峽返回。青青的巫山十二峰在哪里呢?那永安官外的荒臺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陽臺。

      鑒賞:

      這是一首寫景兼懷古的詩。此詩首句先寫渡口之景,細雨霏霏,灑落在寒梅之上,美則美矣,但不免使人產生凄迷之感。這就給全詩籠上了一層迷惘的氣氛。第二句寫看見融化后的雪水從云間奔涌而來,已轉入“望”字!昂贰、“雪水”點明時令。

      第三、四句迪懷秦楚舊事,并寫望中所見陸上之景。“楚望”出自《左傳·衰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章,楚之望也,”此處巧妙地借用這一典故,仍扣緊詩題“望”字著筆,極寫小洲上青草生長繁茂,以致模糊了詩人的視線。秦將白起攻楚時,曾火燒“夷睦”。“土黑”、“秦灰”,非常精煉地概括了這一歷史故實。當然,詩人在這里并不僅僅是追敘史事,而是以山川為見證,抒發了對歷史興亡的無限感慨。

      當年,楚國橫跨江、漢、睢、章,地域廣闊,物產豐饒,但秦人一炬,毀其先王之睦墓,最終不免亡國。而秦王朝一統天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于今亦僅有攻城掠地時留下的陳跡供人憑吊而已,同樣令人可悲。詩人在這里含蓄地告訴人們:帝王之業,是不可能千秋萬代傳之不朽的。這一聯中的“迷”、“有”二字極有深意。“迷”字既是寫因“草長”而產生的實感,也是寫面對山川,聯想史事時引起的迷惘之情!坝小弊旨纫姵鰵v史故實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是在興嘆山川未改,而王霸之業,僅僅余有灰燼而已。

      第五、六句主要寫望中所見的江中之景。五句系化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古歌,寫船客的哀愁。六句“船從鳥道回”又明從“望”中著墨,寫船夫的艱辛和三蚨的迂回曲折。但詩人在這里并非是單純描摹客觀景象,而是另有深意。上聯是寫王朝舊事,此聯筆鋒一轉,寫的是百姓愁苦。合起來讀,就不難發現,詩人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潼關懷古》)的深沉感慨。

      第七、八句因望而生聯想。從巫峽十二峰自然會想到楚王夢神女的傳說,從荒臺也可能想到神女所居的陽臺,從永安官也會想到蜀先主劉備,他就是“崩年亦在永安宮”(杜甫《詠懷古跡>其四)“何處所”應前“迷”字,“荒臺”與首聯之美景相映村,見出無窮感嘆!笆腆翁幩俊绷钊烁械椒N話傳說是那樣虛無縹緲,前朝王事亦成虛有。而永安官外,徒有荒臺,爭為帝王者,也是可哀。

      這首詩借景懷古,以精煉含蓄的語言和豐富的聯想將景物與歷史故實、神話特說融合在一起,似寫景而實懷古,似懷古而真寫景,懷古中有感慨有識見,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渾然一體,客觀景象與主觀感受結合無間。這正是劉禹錫一些寫景兼懷古詩的共有特色。

      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

      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并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后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的民俗畫面。至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松滋渡望峽中》原文】相關文章:

    《望天門山》原文及翻譯  03-09

    渡天劫作文04-29

    重渡溝作文07-12

    游黃沙古渡作文04-28

    重渡溝之行作文12-27

    游重渡溝作文07-31

    望夜空作文03-16

    望洞庭的詩意05-06

    春望的作文07-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校园一区二区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婬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