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漁父》鑒賞

    時間:2024-10-13 03:10:3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贈漁父》鑒賞

      《贈漁父》

      唐代:杜牧

      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

      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贈漁父》譯文

      在蘆花叢中,深澤之濱,一位老者在靜靜地垂釣,這位垂釣的老人已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煙朝月夕。

      說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幾十年來未遇到過屈原這樣的獨醒之人。

      《贈漁父》注釋

      綸(lún):釣絲。

      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

      煙朝:炊煙繚陽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pàn):旁邊。

      不曾逢著獨醒人:戰國時屈原被放逐,遇見漁父,漁父問他何以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事見《楚辭·漁父》。

      《贈漁父》創作背景

      自屈原《漁父》之后,化用漁父典故的詩作甚多。杜牧也是化用漁夫典故,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贈漁父》賞析

      這首詩為七言絕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韻格律。因為“垂綸”即垂釣,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正足孤獨的垂釣者。釣者獨處靜謐之地,長潛煙雨之中,不與人世相通。詩名《贈漁父》,自然要贊美漁父。全詩通過環境描寫,虛擬對話,刻畫了與地無爭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環境描寫勾勒了山澤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補充。蘆花盛開,一江皆白,蔚為壯觀。蘆葦一般九月開花,北方降溫,故稱“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寫過“煙籠寒水夜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國魏劉楨《贈從弟》曾曰“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深澤”與“水畔”化用了戰國屈原《漁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本句中,風來葦曳,魚去綸搖,而一個“靜”字反襯出了漁父嫻熟的技巧和沉穩的心態。

      第二句由空間轉換到了時間。“月夕煙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霧。由于夜釣和霧釣時能見度較低,垂釣肯看不清魚漂,所以此句暗示漁父技藝高超。又由于所寫時間是夜間,所以此句也暗示漁父晝伏舟中,離群索居。漁父隱逸自處,已非一日,而是“幾十春”,彰顯了堅定的意志和脫俗的境界。明儒楊慎《臨江仙》的”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與此格局相類,因置于《三國演義》開篇而膾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寫轉入記敘。秋冬岸邊,喃喃自語。橫舟獨釣,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獨醒人”取自屈原的《漁父》,文中三閭大夫屈原解釋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未逢拔俗之士,說明他自己深悟歸隱之道;老者向作者訴說岸邊際遇,也暗示作者自訓為世外高人。

      這首詩詩意象明確,節奏舒緩,格調清幽,境界深遠,是一首刻畫江邊隱士的佳作。

      《贈漁父》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贈漁父》鑒賞 】相關文章:

    贈花卿鑒賞06-28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詞鑒賞02-2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漁翁的鑒賞06-28

    《月出》鑒賞06-28

    《春曉》鑒賞07-13

    《寒食》鑒賞03-02

    《菊花》鑒賞03-01

    《秋夜》鑒賞03-01

    《對酒》鑒賞07-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 | 亚洲人AV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电影网久久影视 |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全网站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久久免费视频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