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12-18 18:39: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譯及賞析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譯及賞析1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古詩簡介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的詞作。此詞是一首艷情詞,寫抒情主人公對在宴會上所遇舞女的愛情。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作者的學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翻譯/譯文

      挽了一個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妝容。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輕盈的身體。她的舞姿就像飛絮和游絲一樣,飄忽不定。

      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

      注釋

      ⑴西江月:詞牌名。

      ⑵寶髻:婦女頭上帶有珍貴飾品的發髻。

     、倾U華:鉛粉、脂粉。

     、取扒酂煷潇F”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飾,皆為婦女的頭飾。輕盈:形容女子的儀態美。

     、蔂幦纾涸跞纭⒌共蝗。

      賞析/鑒賞

      這首詞抒寫了對所愛的切望之情。上片寫佳人妝飾之美,以詞麗勝;下片寫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現出作者對所愛的深切系念。全詞輕倩婉麗,筆墨精妙。

      【集評】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是事后的追想,時間該是月明之夜;地點是深院之中。“飛絮游絲”句很形象!吧钤涸旅魅遂o”句,渲染氣氛很好。我原以為這是作者的游戲筆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軍,知許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見不合,“絕口不論事……”。依此,此篇該是依托之作。“佳人”比宋王。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司馬光不以詞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詞風甚盛之時,一些名臣如韓縝、韓琦、范仲淹都能在事業之余寫出很好的詞,司馬光也不例外。他的詞作不多,今天遺留下來的只有三首,多系風情之作。其詞不加虛飾,直抒胸臆,繼承了“國風好色”、“《小雅》怨悱”的.優良傳統。此詞中的“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即是寫情的佳句。這說明,司馬光并非假道學,而能表達真率的感情。

      上片寫宴會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寫對她的戀情,開頭兩句,寫出這個姑娘不同尋常:她并不濃妝艷抹,刻意修飾,只是松松地換成了一個云髻,薄薄地搽了點鉛粉 。次兩句寫出她的舞姿: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的輕盈的體態,象柳絮游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無定。下闋的頭兩句陡然轉到對這個姑娘的情上來:“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上句謂見后反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下句謂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即不會為情而痛苦。以理語反襯出這位姑娘色藝之可愛,惹人情思。最后兩句寫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與悵惘。

      這首小令在只幅之內把驚艷、鐘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象的余地,寫法別致。它不從正面描寫那個姑娘長得多么美,只是從發髻上、臉粉上,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個淡雅絕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體態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飛絮游絲無定”,連用兩個比喻把她的輕歌曼舞的神態表現出來。而這首詞寫得最精彩的還是歇拍兩句。當他即席動情之后,從醉中醒了過來,又在月斜人靜的時候,種種復雜的感受都盡括在“深院月斜人靜”這一景語中,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

      從結構上說,詞的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司馬光作詞雖為余技,卻也顯示出學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注釋:

     、盼鹘拢涸~牌名。

     、茖汍伲簨D女頭上帶有珍貴飾品的發髻。

      ⑶鉛華:鉛粉、脂粉。

     、取扒酂煷潇F”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飾,皆為婦女的頭飾。輕盈:形容女子的儀態美。

      ⑸爭如:怎如、倒不如。

      翻譯:

      挽了一個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妝容。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輕盈的身體。她的'舞姿就像飛絮和游絲一樣,飄忽不定。

      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

      賞析:

      司馬光不以詞作著名。然而,北宋詞風甚盛之時,一些名臣如韓縝、韓琦、范仲淹都能事業之余寫出很好的詞,司馬光也不例外。他的詞作不多,遺留下來的只有三首,多系風情之作。其詞不加虛飾,直抒胸臆,繼承了“國風好色”、“《小雅》怨悱”的優良傳統。此詞中的“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即是寫情的佳句。這說明,司馬光并非假道學,而能表達真率的感情。

      上片寫宴會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寫對她的戀情,開頭兩句,寫出這個姑娘不同尋常:她并不濃妝艷抹,刻意修飾,只是松松地換成了一個云髻,薄薄地搽了點鉛粉。次兩句寫出她的舞姿: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的輕盈的體態,象柳絮游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無定。下闋的頭兩句陡然轉到對這個姑娘的情上來:“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上句謂見后反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下句謂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即不會為情而痛苦。以理語反襯出這位姑娘色藝之可愛,惹人情思。最后兩句寫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與悵惘。

      這首小令只幅之內把驚艷、鐘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象的余地,寫法別致。它不從正面描寫那個姑娘長得多么美,只是從發髻上、臉粉上,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個淡雅絕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體態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飛絮游絲無定”,連用兩個比喻把她的輕歌曼舞的神態表現出來。而這首詞寫得最精彩的還是歇拍兩句。當他即席動情之后,從醉中醒了過來,又月斜人靜的時候,種種復雜的感受都盡括“深院月斜人靜”這一景語中,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

      從結構上說,詞的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司馬光作詞雖為余技,卻也顯示出學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墨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社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佳人原文翻譯賞析12-17

    野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出塞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色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 中国老熟女精品久久国产精 | 一级特黄录像免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