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賞析及翻譯

    時間:2023-12-19 12:55: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賞析及翻譯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賞析及翻譯1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宋代 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注釋

      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禮。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里。吳氏女子:王安石的長女,吳安持的妻子。古時女子出嫁后,從夫姓,稱某氏。

      助人悲:人本已傷別,煙雨荒涼更加重這種悲傷。

      春風沙際綠:春風吹拂,沙邊草青。

      一如:一切都像。汝:吳氏女子。

      創作背景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禮赴京任尚書左丞。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至是時,王安石已七年未與長女相見,此番送弟,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詩人飽含深情,融情入景,寫下這首七絕寄予她,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至情。

      賞析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豐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這首借送弟兼寄女兒的詩,充分表現了一個兄長、一個父親對親人的深厚感情。這首詩實是寫給女兒的,是為了送弟的緣故,來到龍安江邊,觸景生情,想起女兒出嫁時的復雜心情,不由得再次淚下沾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后,與父母的關系就疏遠了,骨肉分別,給父親的心靈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別時心情十分矛盾復雜。在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親如此真實地表露對女兒出嫁的種種無可名狀的.心態,王安石卻深切真實地寫出了一個平凡的父親的心情。

      詩的前兩句說來到江邊送弟,同樣的荒煙涼雨,同樣的骨肉分離,這種場面又一次經歷,怎不讓人淚下沾衣。詩人說“淚下”而又“不自知”,正寫出了站在江邊遙望親人遠去時癡凝的神態,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兩句說,除了春風吹綠了沙灘這一點與當年不同,一切都和當年送你出嫁時是一樣的讓人傷感。而“除卻”一句又特巧妙,把春來草綠、凄迷傷情的景色特點反而加強了,風物一如往日,而今親人卻各自東西,心里必會傷懷和感慨。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賞析及翻譯2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翻譯/譯文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注釋

      ①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禮,字和甫。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里。吳氏女子:指王安石長女,適浦城人吳充之子吳安持。因古代女子出嫁后從夫姓,故稱吳氏女子。吳安持當時在汴京任官。

      ②汝:你,指吳氏女子。

      賞析/鑒賞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禮赴京任尚書左丞。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至是時,王安石已七年未與長女相見,此番送弟,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詩人飽含深情,融情入景,寫下這首七絕寄予她,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至情。釋普聞《詩論》贊此詩:“拂去豪逸之氣,屏蕩老健之節,其意韻幽遠,清癯雅麗為得也。”王安石的長女亦能作詩,曾有寄父》一絕云:“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王安石在此前后還寫了《寄吳氏女子一首》、《寄吳氏女子》、《次吳氏女韻二首》等,可見父女情深。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梁甫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微雨原文及賞析12-17

    劍門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送無可上人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送無可上人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客至的原文及賞析11-14

    送李侍御赴安西的原文及賞析11-14

    送僧歸日本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日本久久综合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卡通动漫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