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

    時間:2024-03-02 17:49: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1

      一、從題入手,營造學習氛圍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

      師:帶有“日”字的詩句,你能說出一兩句嗎?生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生2:日照香爐生紫煙。

      生3:日長風暖柳青青。

      師:胸中有積累,出口自成章,好。今天我們學習“兩小兒辯日”,“辯”字中間是“言”,意思是——生搶答:爭辯(辯論)。

      師:爭辯什么呢?(板書:?)自己讀讀。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言文

      師:讀了,有什么感覺?

      生1:有點拗口。

      生2:讀不太懂。

      三、指導學法,讀中理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次接觸,有難度很正常。聽老師讀讀,感覺感覺。(師范讀,生自發鼓掌)

      師:謝謝大家。其實,文言文本身就蘊涵韻律美,要是讀上十來遍的,也能讀出味兒來。

      師:你發現跟讀現代白話文有什么不同嗎?

      生1:你讀得比較慢。

      生2:停頓的地方多。

      師:悟性真好!讀文言文就要慢點,要注意停頓。想不想感受感受?好,根據大屏幕上的停頓提示,自己讀一讀。(生各自練讀)

      師:會讀哪句了?展示展示。(一生讀)

      師:不錯,找到感覺了,跟他學。(又一生讀)

      師:有點意思了。大家讀。(評議,互相啟發)

      師:“盂”這個字見得少,怎么讀?你怎么知道的?(一生說找到的)

      師:治學就要這樣嚴謹。不過,我喜歡先猜一猜,上面是個“于”我猜可能讀yú。我還猜出了它的意思——

      生:下面是皿字底,可能與器皿有關。

      師:對,大膽猜測會讓你的閱讀更快樂。當然最后別忘了像他一樣小心求證。

      師:邊讀邊猜,慢慢試試。(生一邊讀一邊理解)

      師:邊讀邊猜還是有不懂的,那說說。

      生:“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是不是我開始出去,太陽就近些?

      師: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好啊,看看,這句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回答)

      師:你從哪個詞知道孔子去問原因?“故”就是原因,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注釋中寫了。

      師:看注釋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法。

      四、重點研讀

      師:兩小兒辯日,孔子問其故,不能決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組合作學習)

      師:到底是什么問題呢?

      生:是關于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

      師:對這一問題,兩小兒的看法截然相反、針鋒相對!說說。

      生: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到中午離人遠。

      師:“去”就是——

      生:“去”就是距離,注釋中有。

      師:現在,你掌握這個方法(指看注釋)了。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應該說“日中時去人遠”,說意思時,你能比照前文添上

      ,不錯。比照法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繼續說。

      師: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亮出雙方的觀點嗎?找到了嗎?齊讀。

      師:一大一小,請用輕重讀出太陽的變化。要據理力爭,反問句要讀出自信。

      師:另一小孩呢?(教學同上,略)

      師:辯得熱鬧,我們分兩大組辯一辯。(師根據板書用手勢提示關鍵詞)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段動畫,想請大家配配音,有信心嗎?先自己試試。(生背課文)

      五、深化理解

      師: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孔子不能決的難題已不成其為問題。課前不少同學查了相關資料。我用文言文來提問:孔子不能決,汝能決否?你能用文言文作答嗎?試試。

      生:吾能決也。

      師:從感覺難讀,到能用文言文對答,為自己喝彩吧!

      師:一日之中,遠近一也。多簡單!孔子還號稱什么“多知”呢!你有不同看法嗎?

      生:因為孔子那個時代沒有望遠鏡之類的儀器,科學沒這么發達,他當然不可能知道。

      師:哦,你的意思是看問題要聯系當時的歷史條件看。有道理。

      生:可以說學無止境吧,因此才會有多知的.孔子也不知道的事。

      師:有見地,我領教了。我真得重新考慮了,我想起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生搶答: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他做到了!

      師:那對于你們的同齡人“兩小兒”,你怎么看?

      生:兩個小兒能夠去觀察、去思考,還敢于辯斗。

      師:正所謂“疑則進也”!正因為有當日他們的“不知”,才有后人的探索,才有今日我們的“知”。說得好啊!你們從剛開始的難讀,到讀出這么多感悟,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六、拓展作業

      師:走出課堂,我們還大有可為。(出示練習)你來選做:

      1.樂于分享的你,可將故事講或背給周圍的朋友聽;

      2.善于積累的你,可結合大家的發言,記下你的點滴感悟;

      3.善于表達的你,可坐上時空穿梭機,當一回孔子之師;

      4.愛思索哲理的你,去讀讀《列子》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2

      一、導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嗎?

      生:

      師:那么,你對其中的這位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生:

      師: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今山東曲阜人。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后世尊稱為“圣人”。那么,你們再想孔子這樣的“圣人”什么樣的人提出的問題才能把他難住呢?

      生:

      師:那到不然,我說兩個黃口小兒就可以把孔子老夫子難住,你們不信嗎?

      生:

      師: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兩個黃口小兒難倒孔圣人的文章。(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邊讀邊寫)

      二、解題

      師:齊讀課題

      生:

      師:誰來說說課題是什么意思?

      生:

      師: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師:(1)呀!這么多問題呀!相信大家一定會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這些問題的。

      相信大家一定會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這些問題的。

      三、初步理解課文

      師:請大家看書,檢查昨天預習的情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概意思。

      生:

      師:下面,請大家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

      生: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

      生:

      師:你們還有新的問題嗎?

      生:

      師:剛才大家討論的問題很有價值,解答得也不錯,但是在朗讀時,個別句子的.處理有不當之處,下面聽老師把課文范讀一遍,大家邊聽邊畫。

      師:范讀。

      師:下面老師領讀課文。

      師: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自己在下面練讀。

      生:

      師:(擊掌三下)誰來試試。

      生:

      (學生主動要求用古人讀書的方式讀課文)

      四、精講

      師: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課文的內容,請你們用自愿穿組的形式來進一步學習。

      生:(活動:下地、竄座……)

      生:(匯報課本劇(1)《古裝版兩小兒辯日》(2)《新編兩小兒辯日》)

      五、深化主題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古文,課文雖然僅有一百多字,卻能帶給我們多方面的啟示,那么,你的感覺是什么呢?

      生:

      師: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的領導和老師,你們想不想聽聽他們的感受呢?

      生:

      師:誰愿意以記者的身份來采訪我們在座的領導和老師?

      生:

      師:誰還愿意試試?

      生:

      六、放飛總結

      師:感謝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我們的肯定。也再次感謝各位領導老師提出的寶貴意見,通過你們所談的,使我也深深地認識到只有科學才能使人進步,只有專研才能使人提高,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處處皆學問。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3

      [課堂實錄]

      兩小兒辯日

      課前活動:看西藏美景,配以師的講述

      我來自美麗西藏,大家在美麗的武漢,今天我們走到一起,相信我們可以合作得很愉快,大家有信心嗎?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呀,大家知道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美以外還特別有趣,你看

      出示大屏幕:辛

      師:在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什么樣的部首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字

      生:我覺得加一個言字旁可以組成辯字

      生:加瓜可以變成瓣字

      生:加纟旁可以變成辮字

      生:加一撇也可以變成辨字

      師:真不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當中也有一個辨字。

      師:師板書,指導辯的書寫(左邊的豎要寫成豎撇)

      師:課題中的辯你怎么解釋的

      生:我認為是爭辯的意思

      生:兩個小孩爭辯太陽有關的信息。

      師:這個辯字就是爭辯什么?

      生:爭論太陽

      師:我們來齊讀課題

      生齊讀兩遍課題。

      師:兩小兒到底在爭論太陽的什么呢,昨天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你初讀古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初讀古文后我覺得古文很難理解,看了注釋以后又很好理解了

      生:初讀古文后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是中國從古代傳承下來的

      生:初讀古文后很難理解。

      師:好不好讀啊

      生:初讀古文后我覺得很繞口,讀得很不順口

      師:不好讀是吧,讀不懂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收獲,也為我們學習古文指明了方向。愿意聽老師讀一讀嗎?

      生:愿意

      師:現在聽老師讀,你可以畫一畫,注一注。

      師配樂配畫現范讀古文。

      師:怎么樣

      生鼓掌

      師:聽了老師的范讀,你從老師的讀法中聽出來什么

      生:聽出來太陽很大,大如鍋蓋,也聽出小了,小

      師:老師把大小的感覺讀出來了,還有嗎?

      生:讀出兩小兒辯日時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語氣

      生:聽出了孔子十分為難不能決斷的樣子

      生:我了解到讀古文時一定要把標點符號停頓的感學讀出來,顯得古文很有味道很詩意

      師:真不錯,要讀出韻味來。同學們,你們愿意讀一讀嗎?

      生:愿意

      師:你們來自由地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非常投入,誰愿意來讀一讀。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讀得很好,博得陣陣掌聲)。(指導熟為汝多知乎)

      師: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我們應該給予分子他們什么呀

      鼓掌

      師:那里老師在這里要糾正一下,最后一句熟為的為在這里讀為(wèi)同我們經常說的所謂的謂一個意思,表示說的意思,大家讀的時候注意一下。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課前提出來古文不好讀,現在知道怎么解決這個難點了嗎

      生:我覺得讀古文應該先把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把字音讀通這樣就好讀了

      生:中國有一個成語那就是熟能生巧,只要我們多讀幾遍一定能把那些難讀的古文讀流利

      師:真不錯。也就是反復讀多讀。那么同學們讀不懂怎么辦

      生:可以上網查資料

      師:還可以怎么辦

      生:讀不懂可以看書看注釋

      生:讀不懂應先自己想一下不懂詞語的意思,如果還想不通,再查字典結合上下文學習

      師:你很會學習。所以說我們學習這篇古文就要做到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那么同學們你們再次自讀課文,結合注釋輕聲讀,看看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怎樣的故事,開始吧。

      學生讀課文。

      師:讀好了,同學們,俗話說書讀百遍

      生:其義自見,

      師:是其義自見(現)這是一個多音字,不讀見。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這篇文章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這篇文章講的是孔子東游的時候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簡述課文大意)

      師:看來你把整篇文章讀通了,誰能簡要地說一說

      生:孔子向東游行時看見兩個小孩爭辯,兩個小孩請他判決,他卻不能。

      師:非常好。孔子是誰呀,誰來說說。

      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學問字,擁有弟子三千

      生:我知道孔子的名字是名丘字仲尼。子是古代是有學問人的尊稱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上網查資料

      師:你很會學習。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看見兩小兒的

      生:孔子是在東游時看見的

      師:原文怎么說的,一起讀

      生讀

      師:游在這里怎么解釋

      生:旅游

      師:有沒有不同的見解

      生:我認為是學習的意思

      師:為什么

      生:我覺得孔子沒有時間去旅游

      師:贊成他的說法嗎

      生:我不贊成,我認為還是旅游

      生:我覺得孔子是邊游玩邊學習

      師:綜合了他們倆的意思,非常好。這個答案我覺得非常棒。孔子做為這么了不起的人,剛才這個同學看到了出門游玩是必不可少的,出門講學也是應該的,所以這里的游作為游學是最確切不過的了,這是書上沒有的,趕快在書上注一下。

      生:老師,我不同意你們的說法,孔子那個時候應該是周游列國,孔子學問非常大,但他并不認為是這樣,他周游列國是為了向別人學習,所以我認為這個游是學習的意思。

      師:我們簡稱游學,綜合在一起,把你的意見和同學的意見綜合在一起,他在學習過程中也在游覽祖國山河。如果你還有意見,我們課下在爭論,好嗎?

      生:好

      師:為什么這里還要有一個斗字。

      生:因為他們爭論得很激烈,雙方都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師:我們來讀一讀。

      生讀。

      師:能背下來嗎?

      生背

      師:同學們我們小伙伴之間也經常發生一些辯論,為了表明各自的觀點,我們看看,兩小兒各持的觀點是什么?趕緊讀讀第二節。

      生讀第二節。

      生:其中一個小孩子說日出時太陽開始離我們近,到了中午太陽離我們遠,第二個小兒說日出時離我們遠,到了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能讀一讀原話嗎?

      生讀(不夠通順)

      師相機指點,不要緊張,慢慢來。

      師:誰再讀讀第二節。

      生:我想先說說我的觀點。

      師:請你先讀讀,我們這個班很活啊。

      師: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非常流利,但沒讀出個性,我認為應該這樣讀。

      生讀

      師:出示課件,我們再讀一下他們爭辯的兩個觀點。

      生讀,師指導。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譯一譯這兩句話。

      生根據古文大至說出意思

      師:非常好,這里面哪一個字是距離的意思?

      生:我認為第一句話去是距離的意思

      師:愿意把這句話再讀一讀嗎?

      生讀句子。

      師:讀得怎么樣。我們一起來讀。

      生讀句子。

      師:讀是讀通順了,意思也懂了,但是還缺少一點兒韻味,這里的“也”是語氣詞,相當于“啊”,請大家再讀一讀。

      生再讀

      師:通過這句話的學習,我們不但知道了兩小兒辯日時的觀點,第一個小兒認為日始近,日中遠,而另一小兒則相反,日始遠,日中近(板書)

      師:同學們,既然要辯論,當然有自己的理由,下面的學習,希望自己去完成,學習三四節,看看兩小兒各自的理由是什么,這次希望你們自己讀懂。可以在兩人小組中議一議。你讀原句他來議,或者你議他讀原句,可以嗎?

      生:可以

      兩人小組互議師巡視指導個別詞

      師:剛才同學們自己讀了,現在先讀讀這兩句話。

      生讀句子“日初出大如車蓋……涼乎。”

      師:聲音很洪亮,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剛才在自己讀古文中,很多孩子提出什么是車蓋和盤盂?看來你們都沒有見過是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看圖片師介紹

      師:現在都知道了吧,我們請人譯一譯。

      生:說譯文

      師:譯得怎么樣啊

      生:好

      師:兩小兒在辯論的時候陳述的理由是什么,一個小兒的理由是——另一小兒的理由是——,兩小兒在陳述自己的理由時,他們都說了一句在句式上極其相似的話,你能找到嗎?

      生:我覺得是這兩句。(此不為……;一個小孩說……)。

      師:那么同學們我們來看兩小兒陳述句從句式上看,這兩個句子都是什么句子?

      生:反問句。

      師:平時我們用反問句時,有什么好處?

      生:比陳述更確定的語氣。

      生:表達得更強烈些。

      生:反問句可表達出本身的觀點。

      師:你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平時我們發現的確是近大遠小,他們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

      生:很自信

      生:理直氣壯

      生:不服氣

      生:意志堅定

      生:還有一股傲氣。

      師:怎么表現出來。

      生:可以讀出來。

      師:你讀讀

      生讀(臺下老師鼓掌)

      師:讀得真不錯。

      師:一起來讀一讀。

      師:兩上兒對自己的理由充滿自信,老師來引讀,男生讀一兒,女生讀一兒。

      師:兩小兒辯得不相上下,這時候孔先生來了,于是兩小兒讓孔子分一分誰對誰錯。孔子能決斷嗎?

      生:不能

      師:能判斷嗎

      生:不能

      師:古人中怎么說

      讀指導一些字的讀音

      師:這句話什么意思,熟怎么講

      生:誰,哪個的意思

      師:那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誰說你智慧很多啊

      師: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孔子卻不能決意,孔子當時的態度是什么樣的

      生:孔子很無奈

      生:當時非常慚愧

      師:這也應了他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師:至于太陽到底是遠

      師:文章僅僅117字,讓我們看出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的學習態度,還讓我們體會到了兩小兒勇于探索,不恥下問。

      通過今天的學習,以后要學會

      反反復復讀課文,

      聯系注釋講文意

      討論交流明道理。

      板書:一兒:日出近遠小近大

      日中遠

      兩小兒辯日

      一兒:日出遠近熱遠涼

      日中近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4

      設計理念

      我國近代的古文教學以教讀、串講、背誦為主要方式其突出特點是注重誦讀、注重積累,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語感,其弊端在于容易造成盲誦枯記,壓抑學生的個性我們今天的古文教學應繼承傳統古文教學中注重誦讀、注重積累的特點,并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的方式上做一些探索,小學的古文教學尤其需要改進

      就本課來講,我想改變教師串講內容的方式,變為以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這樣就把古文的課堂教學過程從傳授古文知識與訓練古文閱讀技能的層面,拓展為包括知識與技能在內的更為豐富的多個層面,即通過自讀自悟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課文的意思、形象、哲理以及古文的朗讀方法、閱讀體會等,感受古文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探究和豁然開朗時的快樂,感受古文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把古文教學由傳統的“傳授——訓練”的模式,變為現代的“探究——體驗”的模式;把學生的古文學習由用腦參與的學習,變為全身心參與的學習,學生得到的就不只是知識與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還會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會擁有非常有價值的學習經歷和學習經驗

      教學目標

      1.初次接觸文言文,對照解釋,一字一句地讀,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通、讀懂,朗讀并背誦全文;

      2.弄清兩小兒爭辯的問題是什么,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領會重點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查閱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教學準備

      1.課文原文投影片;

      2.介紹相關科學知識的文章《〈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教學流程

      一、放手自學,初讀課文

      把課文原文、課文注釋、白話文翻譯和講解科學道理的說明文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這些材料,充分自學,能懂多少就懂多少。

      二、談話解題,了解文意

      教師說四句話讓學生分辨對錯這四句話是:

      1.《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是孔子寫的

      2.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3.孔子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所以不能斷定兩小兒誰是誰非

      4.兩個小孩的話都是正確的

      引導學生在分辨對錯的過程中了解課文的出處、作者和體裁,以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辨”與“辯”兩個字進行區分,了解課題的意思,了解古文表達簡潔的特點

      三、引導質疑,互助解疑

      學生練習朗讀全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本課中的生字講解“盂”字的字形字義

      學生提出自學中的問題然后自由結合組成小組,互相幫助,一起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怎么讀,怎么理解

      四、導讀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指導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

      指導理解重點詞句,背誦第一自然段

      小節:要把古文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這樣就會化難為易

      五、導讀第二自然段

      指名講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其他同學一邊學習,一邊提出問題,展開交流在學生的交流中,指導理解重點詞句:

      日初出:早晨,太陽剛開始出來的時候(邊板書邊講解“初”字:這是“刀”,這是“衤”,這是裁衣服買來布做成衣服,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開,引申為開始,所以叫做“初”所以這個“初”字的意思和裁衣服有關)

      “也”是個語氣詞,沒有什么意思,相當于現在的“呀”“啊”“哪”。

      指導全班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

      六、導讀第三、四自然段

      指名朗讀并講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其中“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這不正是一個物體在遠處時顯得小而在近處時顯得大嗎?(這里不能理解為“這不是遠的太陽比近的太陽大嗎”這樣理解是錯誤的,不應該說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而應說遠時小,近時大如果說遠的小,近的大,就變成兩個太陽了)。

      指名朗讀并講解第四自然段的意思。

      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其中“探湯”的意思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湯”字古今意思不同我們現在的湯是煲出來的,而古時的湯就是熱水)。

      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七、導讀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讀并講解第五自然段的意思。

      指導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讀中體會:兩小兒“笑曰”的“笑”是一種什么笑?(教師用和善的語氣朗讀,讓學生體會這是善意的笑還是惡意的笑?)文章并沒有明確,我們可以根據讀文章時的感受來理解。

      八、導讀說明文,了解科學知識

      學生朗讀上課時發的講解課文中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解決下列問題:

      1.早上和中午的太陽是不是一樣大?

      2.為什么太陽早上看上去大,中午看上去小呢?

      九、表演故事,融會貫通

      兩名學生扮演兩小兒,教師演孔子,當堂表演這個故事。

      十、指導學生背誦全文

      小節:讀課文就應該這樣一句一段地讀,一篇一篇地積累讀書一要用心二要記住三要做筆記要準確地做筆記,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有爭議的地方標出來,當別人說的有道理時,要服從,這是良好的學風。

      師:剛剛見面,彼此都不認識就要上課,會有很多困難,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的介紹很短一共有6句話,但這6句話中有真有假,你們要認真聽,學會分辨、要辨別真假(1)我叫靳家彥;(2)是南山實驗學校的語文老師;(3)今年60歲;(4)我喜歡閱讀和寫作;(5)兩小兒辯日是我[)寫的;(6)今天我們就學這個判斷

      師:辨別分認它所以用辨,讀這個字,進行組詞

      生一:辨別

      生二:辯論

      生三:識辨、辨識

      生四:辨解、辨論

      師:因為要用嘴說話,所以應該用這個辯不要怕錯,只要敢說就行讀一下題目—

      —兩小兒辯日我呀就不懂這個題目,今天我當學生,你們當老師,咱們師生互換一個位置今天你們是師,我是生,兩小兒辯日誰來告訴我這是什么意思?

      生:我認為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擴展: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 /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 馬說優質課課堂實錄

      師:古文用了五個字就說了你剛才的意思,哪五個字——兩小兒辯日古文有一個特點一個字,哪個字

      生:簡

      師:古文是簡,但意思卻不少,讀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兩小孩就著太陽的問題用語言來進行爭辯、進行辨別拿起紙,咱們來讀一讀全文要進入讀文言的絕境,因此這樣讀起來和現在的白話文不一樣,請同學們流暢地讀一讀兩小兒辯日齊讀。

      生:讀

      師:我有一個字不認識,這個字“盂”念什么呀,你們以前認識嗎?

      生:認識

      師:是怎么認識的呢?

      生:查字典

      師:我要是不認識的話,還有一個辦法,問老師,不是,識聲旁識字什么是“盂”

      生:就是裝酒的器皿

      師:嗯,比盤子的邊高一些,比碗的邊要矮一些,這種叫什么?叫盂,讀一下盂回到課文就讀這一段,讀全文,趕緊讀

      師:當我遇到困難需要幫且,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嗎?任何人遇到困難都需要幫助所以你們這四人就當老師的小小的備課組,你們一起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怎么讀,文章到底怎么解我發給你們材料中也有注釋,也有其它注釋看哪個組最好,給五分鐘時間,自己組解決,只給五分鐘

      生:討論

      師:這是六年級的課文,再早些時是初中的課文今天我們五年級就來讀,讀了五分鐘,事先也沒有接觸古文,我請你們讀一讀,看你們自學使用之后能達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請你們看偏字,看講義,不要看大題目,你們看題目的閱讀和看書的閱讀,要用不同的視覺掃一下你們看偏字,誰來讀,我不喜歡齊讀,喜歡一個人一個人讀好,你愿意讀嗎?在她讀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注意聽,聽什么呢?聽她是不是在讀古文,古文與現代文有什么不同,古文有古文的韻味,聽她有沒有讀出這種味道你不慌,準備好

      生: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師:讀得真好,全班照她讀的那樣讀一遍

      生:(齊讀)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師:你先別坐下,你們看我讀,孔子東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嗎?

      生:不對,是學習的意思

      師:對,這里的游是學習、交流的意思,你跟人家學習、學流,這叫游見兩小兒辯斗斗什么呢?為什么用斗,斗是什么意思?

      生:斗就是辯斗就是爭論、辯論

      師:問其故,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問明原因

      師:用白話說就是問你們在爭什么,問其故就是問他們爭辯的原因要把它的意思放到古文中來,你再來讀這一句

      生: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生:(齊讀)

      師:所有的同學把紙給扣上,跟我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生:(齊背)

      師:多好,把古文的特點和我們的生活、體現和現代文的意思結合起來這沒有什么難的,你們說是吧現在請你們其中一組替我講一講[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我要求一個組起立,一個人一個人講,其他人補充他所講的是代表你們組的水平,哪組來,不是你一個人,是你們組五個人,明白嗎?

      生:明白。

      師:你們行嗎?

      生:行。

      師:你們各組聽一聽,一是抱學習的態度,二是抱挑剔的態度好,開始。

      生:我請請其他小組補充,就是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而到中午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較遠,因此另一個他認為,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遠,中午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

      師:你們認為她說的對不對好請你讀出它的意思。

      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這個意思嗎?日初出,這個初,日初出,日剛出,它為什么念初?你看這是“刀”,這是“衤”這是衣服你買來布要做成衣服,首先要干什么,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開,引申為開始,所以叫做初。

      生:這個初字以前跟衣服有關。

      師:對了,你這個知識是從哪里來的。

      生:聽人家說的。

      師:好,道聽途說也是長學的一個辦法對不對,但是要記住,要追問他,你這個故事從哪來的呀,怎么會跟衣服有關系?每次孔子看見一件事都要[]問個明白,而且要再三追問問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你懂了嗎?再讀,你就會讀的很好。

      生:讀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你們都能讀得這么好嗎?一齊讀。

      生:(齊讀)

      師:你們讀得對,但沒讀好你們沒有讀出那個情,沒讀出古文的韻味怎么讀呀,也是什么意思?是個語氣詞,沒有什么意思,相當于現在的“呀、啊、哪”有人說讀古文最難的是感嘆詞,這是不對的,難的是實詞也就是說,這個字是什么意思?比如說“盂”這個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什么叫車蓋,什么叫滄滄涼涼?我都不懂,這比呀、啊好懂嗎?全班再讀這個句子,讀出韻味,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就這樣讀,讀得非常好,你們組能勝過他們嗎?讀下一個,讀了這段,意思懂嗎?懂什么意思?一個小孩認為什么,另一孩兒認為什么?

      生: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中午太陽離我們遠,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遠,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下面就講到為什么一個說遠,一個說近?這二段我請兩組來比較一下哪組來?你們既向他們這組學習,也審視他們這里要說明情況,要幫助他們好,讀吧

      生:(齊讀)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能給我和同學們講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句嗎?。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難道不是在遠的地方就小嗎?在近的地方就大嗎?。

      師:你把全段的意思說一說。

      生:就是一個小孩子說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一樣大。

      師:什么叫車蓋?。

      生:車蓋就是一種馬車的一種蓋。

      師:蓋是什么形狀的,圓的以前只有王爺的馬車有遮擋,五將的`車沒有遮擋,所以這個蓋就像傘那么大接著講下去。

      生:當太陽升到天中央的時候,卻像盤子那么小,這不是在遠的地方東西就小,在近的地方東西就大嗎?擴展: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 /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 馬說優質課課堂實錄

      師:這個地方,誰有提問我知道你要說什么,站起來。

      生:她說遠的地方和近的地方都是同指一個太陽,你不能說遠的東西就小,近的東西就大。

      師:你們說遠的和近的東西就變成幾個太陽了

      生:兩個。

      師:你們比編書的編者還高,你們打開教學參考看看,人教參上寫,這不是遠的太陽比近的太陽大嗎?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應該說這個遠的小,近的大而應說遠時小,近時大如果說遠的小,近的大,就變成兩個太陽了;遠時小近時大,這時就只有一個太陽哪個準確?

      生:遠時小,近時大。

      師:我把人教社的教參原始地給你們印出來在后面這兩位同學我就特別注意,她站起來我就想到她準會提這個問題出來這說明什么,同學們初學古文就那么咀嚼、消化,去一點一點地品味、去讀這種閱讀品質太可貴了請你繼續把這段講完。

      生:一個小孩說當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子那么大,當太陽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卻只有盤子那么小,難道不是遠時小,近時大嗎?

      生:(疑問)老師,她不是當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而是到了中午的時候。

      師:及就是到了的意思懂嗎?講得真好,還有什么疑問?給他們鼓掌,哪一組講得好?接著講下一段,你們組敢講嗎?請你告訴我,敢嗎?

      生:(小聲)敢

      師:說敢,要有點勇氣四個推一個代表,不行,你一定能講好的,你最敢講所以我想請你做代表

      生:試一試吧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師:什么叫探湯?為什么叫探湯?

      生:因為湯是指熱的水,把手伸到熱水里面試試,所以叫探湯。

      師:這到底是湯還是熱水?

      生:熱水。

      師:我們現在的湯是煲出來的,而古時的湯就是熱水有一句話叫“固若金湯”這里的湯就指熱水這里有一盆熱水,我把手伸進去叫探湯到中午的時候,熱不熱就好像把手伸到熱水里面你接著往下讀。

      生: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相信他能進步嗎?給點掌聲,再讀一遍你看老師們期望著你,同學們盼望著你多好,我幫助你一齊讀,你一定能成功你看著黑板,咱倆一塊讀。

      師:我們就看著同學們在課堂上生成,課堂上在我們的幫助下進步,這是我們大家最欣喜的事情,比自己進步還要高興你姓什么,叫什么陳曉旋,我可以跟你握握手嗎?

      生:可以。

      師:我可以擁抱你嗎?

      生:可以擁抱。

      師:還不鼓掌,等什么時候你們一起讀,大聲讀,從一開始不敢讀到現在你敢讀,會讀嗎?能愛讀嗎?

      生:敢、會、愛(小聲地)。

      師:愛,又害羞了,今天不愛,明天不愛,慢慢你就會愛了,懂嗎?全班讀這兩段。

      生:(齊讀)

      師:給課文分個段,實際古文是沒有段,有時連個標點也沒有,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讀這兩段要連在一起,為什么?是一個層次因為第一個小孩說,離得近,為什么,因為看起來很大;為什么中午遠,為什么,因為看起來小早晨看起來大,中午看起來小,所以說近大遠小另一個小孩說,早晨看起來遠,為什么,因為感覺冷,中午看起來近,為什么,因為感(]覺熱兩個小孩針鋒相對,把兩段合起來讀,懂那意思特別好,大家看著書讀,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這時候兩個小孩就問孔子了,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

      生:不能。

      師:古文怎么說?

      生:孔子不能決也。

      師:再讀,用現在的話就是,孔子不能判斷兩小孩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什么意思?

      生:誰說你知道的事情比我們多。

      師:對呀誰說你知道的比我多孰就是誰;為就是認為、說;汝就是你;多知就是知道的多;乎就是呀、哪“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孩是怎么說的這句話。

      生:笑

      師:研究這笑是一種什么笑。

      生一:諷刺

      生二:譏笑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兩小兒辯日》優質課教學設計+課堂實錄

      生三:嘲笑。

      生四:嘲諷。

      師:諷刺、譏笑、嘲笑、嘲諷、冷笑,還有嗎?對嗎?聽老師讀,然后體會,這是善意的笑還是惡意的到底是善意還是惡意?

      生:善意,因為你的語氣越來越低,如果是惡意的語氣應該是越來越高。

      師:文章并沒有表成,是我讀完文章以后的感受而讀的到底這笑是什么笑?

      生:是惡意的,是嘲諷的笑,怎么可能是善意的呢?

      師:好,咱倆的觀點不同,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孔子知道大小的問題嗎?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叫什么?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實事求是該嘲諷嗎?該冷笑嗎?

      生:不該。

      師:孔子實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們會感到怎么樣?

      生:會感到失望,他們以為孔子能幫助他們解答。

      師:哦,是失望的笑,但是那兩小孩不認識孔子,他以為只是胡弄地笑?他們知道不知道孔子,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生一:知道,因為孔子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

      生二:知道,因為根據兩小孩的話:“誰說你知道的比我們多?”這是一個反問句,孔子是一位圣人

      師:你是圣人,就一定知道的比我們多嗎?你是圣人不也答不上來嗎?是不是這個意思那你說他們知不知道孔子知道,好,越點越明,就是要這樣學,學不但要問,而且要思;不但要思而且需要辯;不但需要辯而且要服從真理只要人講的有道理,我就服從人,你們說孔子做的對嗎?對在哪里,你說

      生:孔子他怕自己亂說會給小孩子誤導。

      師:對了,孔子雖是圣人,但他不是所有的天下事都知道,對不對,有沒有天下所有事都知道的人?可能嗎?

      生:不可能如果當時科技發達一些,孔子就知道了。

      師:恐怕在今天孔子知道的科學知識都沒有你們知道的多呢?時代的局限、歷史的限制、科學技術的限制,你們承不承認你們說是早上的太陽遠還是中午遠,是早晨的大還是中午的小?趕緊看材料,替孔子解圍同[]學們回去后去網上查一查,找出更的答案來解釋看完且明白的請舉手,明白的請起立這就是閱讀的收獲,我讀了而且還明白了好,我問三個問題就知道你懂不懂。

      師:(1)早上和中午的太陽是不是一樣大

      生:一樣大。

      師:(2)是早上大中午小?還是早上小中午大?

      生:都不是一樣大。

      師:為什么它早上看大,中午看小呢?

      生:視覺、錯覺跟背景有關,不是近大遠小的問題。

      師:另外,太陽冷熱與遠近有關系嗎?

      生:沒有,中午感覺熱是因為太陽曬了老半天,地面就很熱

      師:同學們都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太陽嗖地面距離有多遠?

      生:有1.5億遠

      師:還有什么問題沒有,我們現在要把古文寫成白話文有好幾百字,甚至上千字,而用古文寫這段話,用了多少字,知道嗎?117個字就是你們稿紙的五行多一點這么短就把故事寫完了下面我請同學演兩小孩,我們演一演,行嗎?

      生:行。

      師:誰扮第一小孩,誰扮第二小孩?我扮孔子行嗎?你們現在開始辯,辯得越熱鬧越好,你們自己什么觀點都記住了嗎?

      學生表演

      師:到底怎么樣,我樣一起背誦全文

      學生背誦

      師:就這樣一篇一篇讀,一篇一篇地積累把這故事的原文出處都記下來以后讀書一要用心二要記住三要做筆記記要準確地做筆記,遇到不明白,有爭論的地方標出來,當別人說的有道理時,要服從,這是最良好的學風這節課我向在座的小老師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因此在課堂上你們也是老師,我也是學生,我們師生互動

      附: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②,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原文翻譯09-30

    兩小兒辯日作文07-21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10-05

    兩小兒辯日作文匯編【5篇】08-12

    辯字的意思05-03

    辯手的準則03-12

    橫店兩日游作文01-09

    遂昌兩日游作文12-16

    重慶兩日游作文03-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本国产欧美三级在线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高清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