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時間:2024-06-02 00:02:2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篇1

      一、學習目標: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1.朗讀課文,學習生字“箏”“翩”熟知課文的內容。

      2.學習“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感悟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點語句,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學重點:

      抓住文本特點,通過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的學習,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三、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談話導入。

      介紹作者蘇叔陽,回憶他的心靈獨白。

      2.板書課題,指導生字“箏”的讀音和寫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引發學生情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規范的“箏”字,感受漢字的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把握特點,理清文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特點。

      2.梳理文章脈絡,理清課文中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引導概括四件事(師相機板書):

      笑談殘腿、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出示單元訓練重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依據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特點,明確學習任務,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體會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導入,出示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點語句,品詞析句,梳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舉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看風箏的同學們說笑。”

      重點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拐,還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拐,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談體會,隨文識字“翩”。

      (2)師相機引導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

      (3)指導朗讀,體會兩個“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師相機引導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讀重點句、關注課題、感情朗讀······

      4.師生共讀,升華情感。

      【設計意圖:依托文本,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取舍,通過品詞析句,在對劉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滲透“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

      (四)遷移練習,加深感悟。

      根據課堂生成,抓住課文最后一段,進行補白練習。

      課件出示:劉老師,我深深地想念您…….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感悟,更要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表達。】

      (五)回歸總結,布置作業。

      1.總結學法,提出下節課學習要求。

      2.布置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關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將課內向課外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第一課時梳理的閱讀方法,自學其他三件事,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題和課文內容的聯系。

      3.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確定目標。

      1.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劇作家蘇叔陽的世界,跟他的劉老師一起去放飛——生讀課題《理想的風箏》。

      2.課文主要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學生回顧并板書)

      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回憶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

      通過“重點句、典型事例、課題、朗讀”等方法體會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細節,感受人物。

      1.抓住重點語句,運用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深入感受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讀要求:默讀課文,思考:在“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這幾件事中哪些細節描寫撥動了你的心弦?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特點?運用上節課的方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預設一)品悟外貌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其貌不揚、有殘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預設二)品悟“談腿疾”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幽默風趣、堅強樂觀、豁達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⑶指導朗讀。

      ⑷抓住寫作者感受的關鍵句品讀。

      (預設三)品悟“上歷史課”“傾聽發言”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愛祖國、愛學生、熱愛工作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三)突破難點,理解課題

      1.師:劉老師用心放飛的僅僅是風箏嗎?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復引讀課題。

      3.補充了解作者坎坷經歷,加深對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體會景物描寫的精妙

      文中除了講這幾件事,還有一段景物描寫,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自由讀讀,想想文字描繪的畫面,說說你的感受。(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了解景物的襯托作用。

      (五)總結全文,感情升華(播放音樂)

      師引讀生接讀讀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寫寫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師。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篇2

      (一)問問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我知道大家都沒有預習過,但這正是考驗閱讀能力的機會,看看我們五(3)班的實力吧。(板題)理想的風箏,讀題思文,你想到了什么?(激發學生思維)

      生1:理想的風箏,寫什么內容啊?題目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生2:理想和風箏有什么關系?

      生3:理想的風箏是寫什么人的什么事?

      (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基本上能抓到主要問題)

      (二)讀提示,抓問題:

      師: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們先看看“閱讀提示”有什么要求吧。

      生1:這兒有個問題。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二者有什么關系?

      (3)如果我們也寫一位自己尊敬的人,從這篇課文可學到哪些表達方法?(讀后歸納)

      生2:你還可以自己提問題。

      生3:我們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和大家討論。

      (三)自讀感悟,匯報交流:

      生1:(讀)“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這一段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樣子。

      生2:(讀)“他不喜歡筆試,卻喜歡在課堂上當眾提問同學……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室一側,微仰著頭,瞇起眼睛,細細地聽,仿佛在欣賞美妙和樂曲。……”

      這里,我看到劉老師是多么愛學生啊。

      師:說的真好,“靜靜地佇立,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學生的朗朗書聲是老師最動聽的音樂。

      生3:(讀)“他的課講的極好。祖國的歷史……”說明劉老師知識淵博,又非常愛國,我佩服這樣的老師。

      生4:(讀)“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是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飛上藍天。……”這些文字寫的非常美,我好像看到了劉老師在癡癡地看風箏。

      師:那你再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出劉老師癡迷的樣子?

      生4:(再讀,情感投入)……

      (四)深讀探究,突破難點:

      師:在我們的印象中,殘疾人一般是是怎么樣的?

      生1:在街頭乞討,伸著手,一幅可憐巴巴的樣子。

      生2:不能自食其力,要別人幫助。

      生3:沒什么信心一樣,活得很不容易。

      生4:臟兮兮的,讓人討厭。

      師:文中的劉老師給我們什么東西樣的印象?

      生1:很陽光。

      生2:堅強、樂觀、自信心。

      生3:對生活充滿信心,不怨天尤人。

      生4:你看“劉老師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劉老師是個充滿活力的人。

      師:你最欣賞劉老師的哪一點?假如你是劉老師,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他的學生,你又會說些什么?你如果是個毫不相干的旁觀者呢?

      (課外片斷練習)

      (五)適時點拔,突出重點:

      師:現在,你怎么理解“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生1:名義上是寫風箏,實際上是寫劉老師,他的理想就像天上的風箏自由飛翔。

      生2:風箏代表著劉老師的一顆熱愛生活、執著追求的心。

      生3:劉老師就像一個自由飛揚在藍天的風箏,高高的,快樂的在飛。

      (學生說的非常精彩,讓人意想不到。)

      師:你有沒有從中學到一些作文的方法?為什么作者不以“我尊敬的劉老師”等為題目?

      生1:要是以“我尊敬的劉老師”為題目,太普通了吧?不吸引人。

      生2:我想,如果是寫人的文章,不一定那么直,可以用有代表性的東西做做題目,就像“理想的風箏”。

      生3:我們要選取典型事例,像劉老師放風箏一類的,來表現人物特點。

      生4:還可以通過景物來襯托,比如《理想的風箏》中,寫春天的美麗景色,作者借春天生機勃勃的景物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的精神。(好,掌聲)

      生5:有些小的描寫(師:就是細節描寫)我們也要注意,你看,劉老師板書時“身體急速地一轉”,寫完了,“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多好啊。

      (六)拓展延伸,課外練筆

      夾師:假如劉老師也看到學生蘇叔陽在三十年后寫的這篇文章,他會什么感慨呢?假如你是劉老師,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劉老師的學生呢?假如你誰也不是,就是一個旁觀者,你又有什么話想說呢?

      課外練筆,把你的得意之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系的,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

      (實物)風箏一只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么?”(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

      那么你在放風箏時的心里感受是怎樣的?請說一說。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征(板書:14_

      理想的風箏)。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后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____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并試著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身殘志堅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篇4

      教材版本:

      蘇教版6年級下冊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預習過課文吧?考考你,這是一篇寫人的還是寫風箏的文章?

      生:寫人的。

      師:主人公是——

      生:劉老師。

      師:寫人的文章要注意什么?

      生:要寫出任務的品質、特點;要用具體事例,即用故事寫人。

      師:那么,用故事寫人有什么奧秘嗎?有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理想的風箏》,等到把故事讀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就會一個一個冒出來了!

      二、研究“故事的分配”

      課文寫了劉老師的幾個故事?請看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生快速默讀)

      師:第四自然段,寫了劉老師的一個故事:為大家講故事。誰能用三個字歸納?(板書:講故事)

      (生讀板書)

      師:第五自然段,也寫了劉老師的一個故事,默讀第五自然段,誰能用三個字,概括這個故事。

      (生讀后,師板書:寫板書)

      師:課文的第八自然段、第九自然段,也都寫了一個故事。請你快讀默讀,也各用三個字概括。

      生:第八自然段寫“放風箏”。

      生:第九自然段寫“追線拐”。

      師:課文寫了四個故事——

      (生讀板書:講故事、寫板書、放風箏、追線拐。)

      師:課文用四個故事來寫人,記住:用故事來寫人。(板書:用故事來寫人。生讀)

      師:放風箏、追風箏,這兩個故事,都是發生在課余的。講故事、寫板書,都是發生在——

      生:課上的。

      師:作者寫了四個故事,兩個故事發生在課上,兩個故事發生在課余,你說這是巧合,還是作者有意的安排?

      生:有意的。

      師:有意的安排,這就叫“構思”。

      三、研究“故事的長短”

      師:請你數一數,“講故事”,也就是第四自然段,大概有幾行?

      生:大概有13.5行。

      師:再數一數,“寫板書”,第五自然段大概有幾行?

      生:7行。

      師:再數一數,“放風箏”,第八自然段大概有幾行?

      生:11行。

      師:再數一數,“追風箏”,大概有幾行?

      生:7行。

      師:你看,“課上”的兩個故事:一長一短,先長后短;“課余”的兩個故事:一長一短,先長后短。這是巧合,還是有意?

      生:有意的。

      師:可能有的同學,覺得也可能是一種巧合。那么,我們再看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話,寫劉老師的外貌,找到了嗎?指給我看。

      師:(快速巡視)對,請一起讀。

      師:嚴格來講,這不是寫“講故事”的,同意不?

      生:同意。

      師:第四自然段,剛才統計過了,13.5行,減去第一句話的2.5行,寫講故事的,其實是11行。

      【生讀板書:講故事(11行),寫板書(7行),放風箏(11行),追風箏(7行)。】

      師:我一個字、一個標點地統計了:

      “講故事”11行 218字

      “寫板書”7行 137字

      “放風箏”11行 217字

      “追風箏”7行 135字

      師:現在,你還認為是巧合嗎?——同學們,寫作文,段落的長或短,是有講究的,是要想好了的。不是有話就多寫點,沒什么話就少寫點。寫作文的挑戰之一就在于:明知道這里要寫長一些,可就是寫不長;明知道這里要寫短一些,可是卻又那么多的話。

      四、研究“故事的關聯”

      (師指題目,生讀:理想的風箏。)

      師:課文的題目是“理想的風箏”,顯然,“放風箏”“追風箏”,一定要寫。——劉老師“上課”的故事,肯定有很多,作者選了“講故事”“寫板書”這兩個。請問,能不能換成劉老師“關心同學”,比如,有同學受涼了,劉老師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同學披上;換成劉老師“博學多才”,會彈琴、會畫畫呢?

      (生沉思)

      師:請你默讀第八、第九自然段,“放風箏”“追風箏”里的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生:是個樂觀、頑強的人。

      師:如果上課的故事,換成劉老師“關心同學”“博學多才”,與“放風箏”“追風箏”,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了。

      師:猜一猜:上課的故事,應該寫出劉老師的什么特點,才跟后面的“放風箏”“追風箏”,特別“搭”?

      生:也應該是寫出劉老師的樂觀、頑強。

      師:現在,請你默讀“講故事”“寫板書”,這兩個故事,是不是也寫出了劉老師的樂觀、頑強。

      生:這兩個故事寫出了劉老師的樂觀、頑強。

      師:(指板書,生讀)講故事,寫板書,放風箏,追風箏。

      師:這四個故事為什么能放在一起?——它們有內在的聯系,都指向了劉老師的樂觀、頑強。用故事來寫人,要注意故事,有沒有這樣的內在的聯系?(生點頭)

      師:現在,你讀這句話——

      ●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幻想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翱翔。

      (生讀)

      師:你認為,“我”記住的只是風箏嗎?

      生:不是,還記住了劉老師的樂觀頑強。

      師:作者為什么不直說,啊,劉老師,你的樂觀、頑強永遠留在我的心里?

      生:這樣太直白了。

      師:對。作文,要有含蓄的美,追求意猶未盡,追求留有余地,讓讀的人自己去品味、發現。

      師:四個故事,我們朗讀好一個,短一點的,“寫板書”,第五自然段。需要練習一下嗎?

      (生練習后,齊讀。生邊讀,師邊作必要的`點撥。)

      五、研究“故事的連接”

      (師指板書,生讀:用故事來寫人。)

      師:課文用四個故事寫人。

      (生讀:講故事、寫板書。)

      師:這兩個故事,一類的,都發生在“課上”,在課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

      (生讀:放風箏、追風箏。)

      師:這兩個故事,也是一類的,都發生在“課余”,在課文的第八、第九自然段。

      師:“課上”的故事,因為是一類的,故事跟故事之間,可以沒有過渡;“課余”的故事,因為也是一類的,也不需要過渡。然而,從“課上”的故事,轉到“課余”的故事,需要過渡一下。請你找一找過渡的句子。

      生:“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師:是的,從這一句,就能過渡到下面的“放風箏”“追風箏”。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劉老師的風箏各式各樣:有簡單的“瓦片兒”,有長達丈余的蜈蚣(wúgōnɡ),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

      (生讀)

      師:這樣過渡,也通,也順。然而,課文還有一個第七自然段。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們的心頭。在晴朗而沒有大風的日子,劉老師課余便在校園的操場上,放起他親手制作的風箏。

      師:有點看不明白了吧?在寫“課余”的兩個故事前,還有這么一段寫景的話。——不急,咱們回到課文的開頭,寫“課上”的兩個故事前,有這么兩段話——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qiáo)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

      (生讀)

      師:這里也是寫景,巧合嗎?——你看出了作者的又一個構思嗎?

      生:寫“課上”的故事前,先寫一段景;寫“課余”的故事前,也寫一段景,這是作者的又一個構思。

      師:用寫景來連接故事,多有意思的過渡,多有意思的構思。

      (男生讀第一、第二自然段,女生讀第七自然段。)

      師:發現沒有?“上課”的故事前的寫景,兩個自然段;“課余”的故事前的寫景,一個自然段。——咱們把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合在一起,看通不通。

      ●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qiáo)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

      生:通的。

      師:這里,是可以合為一段,然而,作者掰出“春天又到了”,五個字開頭,一起讀——

      生:春天又到了。

      師:再讀結尾的——

      生:不見劉老師已經近30年了……

      生: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師:(范讀)“春天又到了。”“不見劉老師已經近30年了。”“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春天又到了,單獨列一段,還僅僅是寫時間意義上的春天嗎?

      生:不是。

      師:時間之外,還有什么?不用說。我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們讀最后兩自然段。你們的讀書聲里,會有答案。

      六、總結

      師:這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明白了用故事寫人的奧秘。孩子們,以后在閱讀中,要學會用一只眼睛看內容,一直眼睛看寫作方法,你的眼睛會更清、更透、更明!(師指板書,生讀板書。)

      《理想的風箏》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3.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4.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 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思考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疑問。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

      1.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積累·運用四》中的《風箏》一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重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疑點是對結尾句的理解。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引導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视频网站 |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在线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