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回答
    瑞文問答

    2024-07-05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不經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無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不經過艱難的考驗,無法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擴展資料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的出處是《荀子·大略》。原文是:“君子隘窮而不失,勞倦而不茍,臨患難而不忘細席之言。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歲寒:指的是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比喻喻在困境中堅韌不拔的精神,亂世中堅貞不屈的節操(品行);比喻友情長存。《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本电影五月天 | 久久做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 中文天堂啊好舒服 | 日本特大a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