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絕句賞析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詠物詩,格調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杜甫的絕句賞析,歡迎閱讀。
1、作品原文
絕句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2、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谀嗳冢哼@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③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作品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著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3、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當時政治黑暗,毅然辭官,一路西下,經秦州、同谷等地來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將近四年的時間,期間與嚴武結交甚密,嚴武薦其為劍南節度使蜀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并賜緋魚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賞析
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斑t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絕句賞析】相關文章:
賞析杜甫《絕句》01-16
杜甫《絕句》賞析06-28
杜甫《絕句》的賞析11-01
杜甫的絕句賞析10-25
杜甫絕句的賞析09-25
杜甫絕句賞析12-01
杜甫的絕句賞析06-08
絕句杜甫詩歌賞析09-26
杜甫絕句注釋及賞析08-01
杜甫《絕句》原文及賞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