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時間:2024-07-18 02:41:27 佛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阿彌陀經精華

      《阿彌陀經》是最上乘的經典,如果持誦,必能心悟大乘,心開義解,回歸自性,恒沙業障也就可以消除。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凈土。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愿專持名號。

      信愿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愿,非愿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愿而證所信。

      妙宗云:取舍若極,與不取舍亦非異轍,設不從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執理廢事,既廢于事,理亦不圓。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

      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后普賢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導歸安養,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其此深信,方能發于大愿。

      深信發愿,即無上菩提,合此信愿,的為凈土指南。

      若信愿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蓋無愿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愿,無信愿不名真行。

      信愿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

      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余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愿者,信之卷,行之樞,尤為要務,舉愿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勸也。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拓展閱讀:《阿彌陀經》的基本內容

      《佛說阿彌陀經》是凈土宗的重要經典,是凈土三經一論之一。本經是現代凈業行者修行所依據的重要經典,也是漢傳佛教寺院晚課必誦的經典。本經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祗樹給孤獨園為眾弟子而講說。在本經中,佛陀詳細向諸弟子講說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勸告眾生發愿往生西方極樂國土,佛陀還在經中介紹求生極樂國土的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和往生方法。佛陀還告訴眾弟子,若人能夠深信本經,虔誠地執持佛之名號,不僅能夠得到諸佛之所護念,而且還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本文現就本經的基本內容作簡要的介紹。

      一、介紹佛陀說法的六種成就

      在佛教諸多經典中,佛陀向大眾說法,一般應當具備信、聞、時、主、處、眾等六種成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六種因緣。其中信成就表示大眾對聞法的信心建立;聞成就表示大眾都已具備聞法的福德資糧;時成就表示講說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主成就表示說法的人歡喜地演說妙法;處成就指的是說法的地點;眾成就表示具備聽法的信徒。祇有具備了以上六種成就,一個講經法會才能順利進行。

      二、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作為本經的重要內容之一,經中詳細描述了西方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所謂依正莊嚴就是佛教通常說的依報和正報。所謂依報,就是指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或世界,其中包括山河大地、家具什物和衣服飲食等;正報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或人身。如“三藏法數”第二十七卷中這樣說:“依謂依報,即世間國土也,為身所依,故名依報。正謂正報,即五陰身也。正由業力,感報此身,故名正報。也有能依之身,也有所依之土,故國土亦名報也。”

      三、眾生往生極樂國土的條件與方法

      在本經中,佛陀還重點講述了往生極樂國土的條件與方法。對于條件,經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就是說,要想往生極樂世界,應當具備善根福德因緣。這些善根福德因緣,是需要眾生修持才能成就。

      四、聽聞受持本經的功德

      在本經中,佛陀還告訴眾弟子,贊嘆阿彌陀佛及其國土有不可思議功德。就是在十方世界里,也有無量無數同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國、每個佛國的佛主也都在贊嘆阿彌陀佛及其佛國的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在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世界,各有恒河沙數諸佛,在他們所統領的佛國里,以“廣長舌相”的清凈功德,出大音聲,這音聲可以傳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廣闊的地方。同時這音聲又非常美妙動聽,即使在很近的地方也不會很響;在最遠的地方也不會很輕,無論遠近,音量都是一樣的。佛就以這樣的清凈梵音來贊嘆阿彌陀佛及其佛國的功德不可思議,來證實阿彌陀佛及其佛國的功德不可思議。佛陀勸誡眾生,應當以清凈心堅信佛陀在娑婆國土中,為娑婆世界眾生所說的《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即本經《佛說阿彌陀經》)。

      五、發愿求生極樂國土的利益

      本經中還專門論述了眾生發愿往生極樂國土的利益。佛陀認為,如果有人已經發愿,現在發愿或者將來發愿,準備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些人將來都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果位,而且永遠不會再受輪回之苦。佛陀在本經中告訴舍利弗,有信奉西方極樂凈土的人,應當發愿往生西方極樂國土。

    【阿彌陀經】相關文章:

    阿長與山海經課文07-23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09-21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原文09-19

    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原文09-23

    解讀課文阿長與山海經10-08

    阿長與山海經課文批注06-26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賞析05-18

    魯迅散文《阿長與〈山海經〉》08-26

    魯迅之阿長與《山海經》10-10

    《阿長與山海經》 閱讀答案07-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网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首页 | 亚洲日韩在线第二页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激情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