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歸園田居教案

    時間:2024-11-10 04:27:48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歸園田居教案

      教學目標:

    高中歸園田居教案

      1、理解作者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2、反復吟詠,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賞詩歌結構美、畫面美。

      3、知人論世,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解題,明確層次思路,把握結構美;欣賞田園風光,品味畫面美。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誦讀錄音、背景音樂。

      教學設想:

      學習《歸園田居(其一)》,思考到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才半個學期,剛剛學完的必修一僅涉及一單元的現代新詩,結合必修二第二單元教學目標,故確立學習本文目標定位——繼續激發興趣,初步培養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的潛力。擬打算透過反復吟詠——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來到達教學目標。結合新課標理念: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向往祥和安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這樣一位隱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種;有這樣一位耕者,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花一樣高潔、飄逸。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同學們,我剛才說的是誰呢?(——學生答:陶淵明。)初中時咱們學過了他的《桃花源記》。

      這天,咱們要學習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詩《歸園田居(其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二、簡介作者、背景:

      師:咱們常常說鑒賞詩歌首先要知人論世,大家預習了課文,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陶淵明呢?

      1、學生自己介紹,教師相機補充。那個同學主動來回答?

      相關資料: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最杰出的詩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馬,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陶少年時代大有“大濟蒼生”之壯志。但是反動門閥制度卻對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當時之人譏罵為“小人”、“溪狗”。到了陶淵明時,父親早逝,家世沒落,家境貧寒。自然更得不到社會的重視。陶29歲時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后又時隱時仕。到39歲時他曾親自參加勞動,之后又出任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奔慈眨憬饴毝鴼w,這時他41歲。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了歸田的道路。陶淵明死后,顏延之給他寫誄文時,經與眾友商議,因謚法中“寬樂令終”為“靖”,“好廉克已”為“節”,故私謚為“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陶淵明把自己參加勞動后的感受和對農事豐歉的喜憂,都反映在他的詩中。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幅恬靜幽美的村居圖,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新的一頁,因而被后人尊稱為我國田園詩的始祖。他的詩歌對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和唐代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又名:潛字:元亮

      籍貫:潯陽柴桑人

      東晉最杰出的詩人

      “田園詩人”

      “隱逸詩人”

      “靖節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稱譽:“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教師補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里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h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為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決不能為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里小人。”當天,他就推說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后終老田園,不再出仕。

      師:那么陶淵明為什么棄官歸田,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沒有關系呢?

      2、補充東晉時代背景。

      東晉朝廷:政治腐敗、爭權奪利、門閥森嚴、結黨營私

      官場現實: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鉆營取巧、阿諛逢迎

      陶淵明早年:“大濟蒼生”

      中年:“誤入歧途”

      晚年:“歸隱田園”

      師:了解了陶淵明的經歷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下面,讓我們一齊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其一)》,感受那靜謐優美的田園風光,領略詩人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請一同學來朗讀。

      三、整體感知:

      1、請一生朗讀。(師生評點,注意字音,提醒學生五言詩的節奏二/三拍)

      2、學生聽配樂朗誦,注意字音和節奏。

      3、學生再聽老師配樂朗誦,小聲跟讀。覺得還行就給點掌聲。老師也需要鼓勵嗎。

      4、請同學自主學習詩文句意,互相質疑,師釋疑。強調學生注意注釋。

      補充注釋:(1)適:適應,迎合。(2)塵網:塵世的羅網,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一樣,使人不得自由。(3)故淵:魚兒原先生活的深水潭。(4)拙:愚拙。(5)方:旁之意。(6)蔭:遮蓋。(7)羅:排列。(8)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酬一類的瑣事。(9)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10)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四、解題,明確層次思路,把握結構美:

      1、師:我們常常說文章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認為《歸園田居(其一)》這個標題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字呢?

      學生明確:"歸"字

      師:也就是說“歸”字是文章的題眼。那么我們就圍繞“歸”字來解讀這首詩歌。

      2、提問:請問詩人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請大家仔細看課文,回答我的問題,同學之間能夠互相討論,用原文回答:

      討論交流后明確:

      (1)、從何而歸?

      明確: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塵網、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

      思考: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鄙棄和厭惡。

      思考:還有哪一個字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明確:“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誤”字,既寫出了自己對官場的厭惡,又寫出自己久居官場的悔恨之情。

     。2)、為何歸來?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思考:“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明陶淵明的本性怎樣?

      明確:熱愛田園生活,對于世俗官場的周旋逢迎、爾虞我詐難以適應。

      思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辭?寫出了詩人什么樣的情緒?

      明確:比喻和擬人,實際上詩人是以“羈鳥”和“池魚”來自比,自己就像關在籠子中的鳥一樣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園,像養在池塘里的魚一樣渴望閑適恬淡的生活。個性是“戀和思,舊和故”都用得十分好,表現出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4)、歸去如何?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詩中最能表現詩人歸隱田園的情緒的是哪一句?

      明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脫離官場后的愉悅和欣喜。

      3、明確結構美。詩的開頭四句和結尾四句,互相呼應,中間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承上啟下,關聯過渡。首尾記敘抒情,中間寫景抒情。整首詩結構完整,層次清晰自然。

      五、欣賞田園風光,品味畫面美:

      1、請大家邊聯想、想像,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歸去后”是一幅怎樣的田園風光?(用原文的詩句回答)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2、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原因。

      學生分成8個小組討論、交流后代表發言。

      老師參考點評:從寫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對于掙脫“塵網”的人來說,卻是另一個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此刻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即白描,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寫出田園生活的純樸。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語句間流露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也寫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遠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則是以動映靜、以有聲襯無聲,動靜結合,更顯得鄉間的寧靜、和平。

      師小結:這八句話,詩人用白描、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面,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在那里,不僅僅流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而且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構成鮮明的比較。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證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3、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田園風光?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祥和安謐,閑適恬淡,寧靜幽美

      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齊讀全詩并思考:

      1、我們常常說文如其人,那么你從詩中感受到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清高孤傲、與世不合潔身自好、甘于清貧向往田園、淡泊名利

      2、整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誤入官場的痛心悔恨,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由衷喜愛,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愉悅。

      七、課堂小結:

      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潔身自好、甘于清貧,向往田園、淡泊名利。他以琴書為樂,以菊花為友,為我們樹起了一塊人格的豐碑,讓后人永世傳誦。

      前些天,去參觀學習尚卿鄉“尤俊農耕文化園”,我又更深刻地體會了陶淵明的高潔情操,讓我們把敬意送給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披星戴月的詩人,一個荷鋤自娛的士人,一個安貧樂道的文人,一個崇尚自然的農夫……因為他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詩意的人生。

      八、布置作業:

      1、背誦《歸園田居(其一)》,下一堂課檢查。

      2、課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400字左右。

      要結合歸園田居組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寫在周記本上。

    【高中歸園田居教案】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教案09-17

    歸園田居教案08-04

    歸園田居06-22

    歸園田居優秀教案08-01

    《歸園田居》優秀教案09-15

    歸園田居優秀教案10-21

    《歸園田居》教案大綱08-09

    歸園田居一教案07-12

    歸園田居飲酒教案09-20

    歸園田居反思08-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亚洲精品911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在线播放大乳大屁股系列 |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