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兒童配畫古詩

    時間:2024-09-23 16:35:30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牧童兒童配畫古詩

      《牧童》是唐朝詩人呂巖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

    牧童兒童配畫古詩

      《牧童》

      草鋪⑵橫野六七里,笛弄⑷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⑹臥月明。

      牧童詞句注釋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鋪:鋪開。

      ⑶橫野:遼闊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飽飯:吃飽了飯。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來遮風擋雨。

      ⑺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牧童白話譯文

      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xù)續(xù)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晚霞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文學賞析

      首句“草鋪橫野六七里“描述了視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一個“鋪”字,表現(xiàn)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第二句“笛弄晚風三四聲。”描述了聽覺上的感受,側(cè)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xù)、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笛聲的悠揚悅耳,反映出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后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具有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shù)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xiāng)村傍晚的靜寂。

      第三句“歸來飽飯黃昏后”,詩人筆鋒一轉(zhuǎn),開始直接描寫牧童,牧童吃飽了飯,已經(jīng)是黃昏之后了。

      末句“不脫蓑衣臥月明”描寫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詩人沒有描寫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賞月色。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全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xiàn)在詩人的視野里的;寫出了農(nóng)家田園生活的恬靜,也體現(xiàn)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勞,是一首贊美勞動的短曲。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讀者的心靈感到安寧。

      《牧童》一詩,不僅讓讀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讀者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松。該詩反映了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向往。詩中盡道牧童生活的閑逸與舒適。此詩委婉勸說鐘傅趁早離開那爾虞我詐、角名競利的官場,回歸田園,過牧童那樣無欲無求的生活。在此詩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現(xiàn)為迷失在宦途中的鐘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詩語言樸直清新,明白如話,表現(xiàn)出一種“由工入微,不犯痕跡”的精湛功夫。

    【牧童兒童配畫古詩】相關文章:

    愛國古詩配畫07-25

    夏天的古詩配畫10-21

    冬天的古詩配畫10-29

    冬天古詩配畫10-23

    春天的古詩配畫10-13

    關于夏天的古詩配畫07-28

    關于冬天的古詩配畫07-16

    古詩配畫靜夜思09-01

    杜甫《畫鷹》古詩配畫及賞析11-10

    《春夜喜雨》古詩配畫08-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图片 | 亚洲欧美在线看h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二区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一本在线高清不卡dvd |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