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重陽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0-07-22 16:07:41 古詩 我要投稿

    定風波·重陽古詩詞鑒賞

      古詩原文

    定風波·重陽古詩詞鑒賞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譯文翻譯

      同客人帶酒登山,長江水倒映著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里飛過。人活在世上難遇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趁年輕時頭插滿菊花玩個痛快回來。

      以大醉來酬謝重陽節日之景,朝著高聳入云的山登高,用不著去怨太陽快落山了。古往今來有誰不老死,數不清啊,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泣。

      注釋解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即歐陽炯所做格律為正體,另有七種變體。

      ⑵重陽:即重陽節。

      ⑶攜壺:帶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

      ⑷涵:容納,倒映。

      ⑸初:第一次,剛剛。

      ⑹塵世:人間。

      ⑺酩酊(mǐng dǐng):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謝。

      ⑻云嶠(qiáo):聳入云霄的高山。

      ⑼登臨:登山臨水。

      ⑽斜暉:夕陽。

      ⑾多少:數不清。

      ⑿牛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晏子春秋》載:“齊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滴滴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嘆”、“牛山淚”、“牛山悲”、“牛山下涕”喻為人生短暫而悲嘆。

      創作背景

      《定風波·重陽》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九月。上片,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下片,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詩文賞析

      《定風波·重陽》上片,以景入情,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開頭兩句點明“上翠微”的行蹤,描繪“江涵秋影”與“雁初飛”的兩幅畫面。觸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三句人生箴言。趁著這大好的年華、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黃花。上片即花生情,也為過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筆。

      《定風波·重陽》下片,由即花生情進入到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文化,稱之為“酒文化現象”,蘇軾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節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寫把酒臨風,喝個痛快是為了酬謝佳節。登山臨水,同樣也是為了酬謝佳節。即使夕陽快落山了,也用不著愁怨。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陽”也應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杜牧含蓄地說人生“只如此”,而蘇軾則直言不諱人生“誰不老”。尤其詞的最后引齊景公泣牛山的故事,傳情達意,精煉入微,可謂妙筆。

      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名家點評

      清代王士禎《花草蒙拾》:蘇東坡之“與客攜壺上翠微”,皆文人偶然游戲,非向樊川集中作賊。

    【定風波·重陽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定風波》詩詞鑒賞06-14

    蘇軾《定風波》詩詞鑒賞09-27

    蘇軾定風波紅梅詞作鑒賞06-04

    柳永《定風波·佇立長堤》譯文及鑒賞04-08

    劍客古詩詞鑒賞08-17

    田家古詩詞鑒賞08-17

    柳古詩詞鑒賞08-04

    村居古詩詞鑒賞08-03

    幽居古詩詞鑒賞07-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精品AⅤ在线观看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色七七在线综合视频 | 午夜男女爽刺激视频在线 | 日本另类亚洲色区 | 日本精品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