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和課堂教學實錄

    時間:2024-09-29 10:35:48 琵琶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琵琶行》教案和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琵琶行》教案和課堂教學實錄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 忘歸

      無管弦 悲涼,奠下基調 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 不發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琵琶行》教案和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學實錄01-21

    《琵琶行》的課堂實錄10-31

    琵琶行課堂實錄08-12

    《琵琶行》課堂實錄08-27

    《琵琶行》課堂實錄09-26

    《琵琶行》語文教學實錄07-09

    《鄉愁》課堂教學實錄09-30

    《離騷》課堂教學實錄07-07

    琵琶行教學實錄(通用9篇)07-19

    《琵琶行》課堂實錄4篇11-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在线插放免费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香蕉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