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

    時間:2024-12-03 18:24:31 夏仙 沁園春 我要投稿

    《沁園春·長沙》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長沙》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沁園春·長沙》教案(通用12篇)

      《沁園春·長沙》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詩歌表現手法,感悟革命豪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關鍵詞語傳神之妙,體味意象內涵,理解詩歌中的情感。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以偉人為榜樣、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操,體驗青春激情,明確青春使命的目標。

      教學重點

      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詩歌表現手法,品味關鍵詞語,準確把握詩歌主題。

      教學難點

      探究情景關系和文中修辭的作用

      學情分析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基本把握詩歌的思路,品味出上闕詞中意象特點,對意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了解了寫作背景,初步感知了詩人那種遠大抱負和革命豪情。學生以前機械化朗讀模式有了轉變,但還是不能有感情地朗讀。

      3.初步嘗試用繪畫來表現詞中意象。

      課前準備

      學生:

      1.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聽名家朗讀本詞,模范名家朗誦,盡量做到有感情朗讀。

      2.利用數字圖書館,查閱意象意境等相關知識,為把握意境和詩歌主題奠定基礎。

      教師:

      1.針對目標、重難點和學情,認真備好教案及多媒體課件準備。

      2.內容處理,對上節課的拓展作業,學生互評,教師總結,再從意象方面探究情景關系,補充修辭知識。

      3.基礎作業,背誦全詞,并完成課后練習3、4題。

      4.拓展作業,分組繪制詞中四幅圖,全班同學完成一次“沁園春·長沙”專題畫展。

      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

      展示上節課作業——學生繪制的“湘江秋景圖”,分小組討論評價。

      教師總結評價:

      優點:學生繪制的湘江秋景圖色彩絢麗,個體比較突出;

      缺點:整體布局不夠和諧,有些雜亂;

      下面,我們從整幅圖的布局來分析湘江秋景圖,感受圖中意境。

      巧設任務

      導入新課

      互相評價

      交流思想

      把語文能和專業技能結合一起,在互相評價中,尋找差異,加深理解

      新授內容

      導入

      【深入文本品讀鑒賞】(承接上節課)

      1.意象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意象布局是怎樣?

      2.探尋整幅圖的意境是什么?

      明確:

      通過遠近相間、俯仰并用,整幅畫面形成闊大高遠的意境

      提問引導

      以活動的方式促進課程實施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學習本詞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探景究情體味情感】

      1.上闕中的湘江秋景圖的中景、情之間的關系?

      從空間:

      山上的“層林”

      江中的“百舸”

      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相合

      空中的雄鷹

      以壯景寫豪情

      水底的游魚

      從狀態:

      靜態的'火紅的楓林,

      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

      2.“憶”字總領幾句?它們表現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分為幾層?

      明確:總領八句。這八句,主要表現當時的時代特點,革命青年的戰斗風姿和豪情壯志。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句,畫出了時代特征。往、昔:同義反復,都是指過去。對過去的歲月,詩人用“崢嶸”一詞來形容可謂絕妙。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這里指風云變幻,激烈斗爭的生活。湖南青年趕走軍閥趙恒惕一事便可見當時的歲月確實“崢嶸”。一個“稠”字,表明這樣激烈的斗爭是經常性的。

      3.這些內容分為幾層?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共分為三層:第1層:“恰同學少年”——點名了這群革命者的相互關系以及年齡特征!帮L華正茂”——風采煥發才華橫溢,描繪了他們特有氣質、秉賦。

      第2層:“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描繪青年們的精神狀態。他們意氣奔放,奮發有為。

      第3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三句描寫同學們的戰斗行動。他們評論國家大事,用文章批評污濁的事物,贊美美善的事物!凹S土當年萬戶侯”,表現了對當時大官僚、大軍閥的蔑視。

      歸納:

      以上八句寫出了“憶”的具體內容。從幾個側面表現了青年們的戰斗生活,也抒發了詩人的革命情懷。

      【以圖帶文歸納主題】

      1.中流擊水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這三句的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這一設問句,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題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群敢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這一設問句再次抒發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2.師生共同討論、歸納本詩的主題

      明確: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3.講解對偶、借代等修辭的特征,讓學生歸納全詞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對偶糞土當年萬戶侯——借代設問

      【總結方法,傾述感悟】

      反復誦讀,理清思路

      總結方法:揣摩字詞體味情感

      探景究情歸納主題

      傾述感悟:青年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繪制圖畫學以致用】

      課堂練習:利用本節課學習的詩歌鑒賞方法比較閱讀《水調歌頭?游泳》。

      1.小結本文的情景之間的關系

      2.本文的主題。

      【布置作業】

      1.背誦《沁園春·長沙》全文,并完成課后練習3、4題。

      2.分組繪制詞中四幅圖,全班同學完成一次面向全校的“沁園春?長沙”專題畫展。

      《沁園春·長沙》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解詞的相關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3、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胸懷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沁園春·雪》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簡略講介作者毛澤東。

      2、由“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的比較,學習詞牌和詞標題的常識。

      詞牌:又稱詞調,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每個詞牌都規定了這系列詞的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等。所以,人們寫詞又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內容填進去。

      而詞的標題即是與詞的內容有關。

      3、多形式誦讀課文,掌握詞的讀音、節奏,初步感知內容。

      4、簡述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民運動蓬勃興起,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先后建立了20多個農協會,并創建了湖南省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把貧苦農民發動起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斗爭。而這引起了當時土豪惡霸的恐慌,湖南反動軍閥趙恒錫通緝毛澤東。毛澤東被迫離開家鄉來到長沙,同年秋天去廣州接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時,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絢麗的秋色,面對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回憶起當年在此求學和革命斗爭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滿懷,于是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

      4、賞析課文。

      (1)上片

      1)分析品讀第一句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語序及這一變序的作用。

      參考答案:平常的語序應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這一變序凸現了詩人“獨立”于天地間的形象。

      2)詩人獨立于此,還看到了哪些景物?

      (見板書)]

      3)從這些景物——即詞中的意象中,你體會到怎樣的意境?你發現這些景物的選取和描寫的角度等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觀察事物:遠眺、近觀、仰視、俯瞰。

      b、景物中動景和靜景互相映襯。

      c、選材典型。

      d、語言極富表現力。

      “層”寫出了山的遠近高低,“遍”寫出了范圍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態,“爭”點出了千舟兌發的壯觀場面,“擊”寫出了鷹的矯健身影,“翔”寫出了魚輕快自由的神態,

      e、一改“悲秋”的傳統,描繪了一個色彩斑斕、生機盎然的壯麗秋色。

      4)從“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點明詩人此時此景的發問。

      (2)下片

      1)詩人和朋友們的“崢嶸歲月”具體是怎樣的?

      (見板書)

      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了詩人和戰友們哪些精神品質?

      參考答案:以天下為己任,英勇無畏,蔑視反動軍閥等黑暗勢力的精神品質。

      3)“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體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的志向?

      參考答案:決心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4)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句,點明詩人對“誰主沉浮”的暗答。

      三、課堂小結: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壯麗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的生活的回憶,抒發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決心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朗讀全文,再次感受詩中的豪情壯志。

      2、就本文的內容或藝術技巧等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性的文章。

      3、背誦全文。

      《沁園春·長沙》教案 3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和毛澤東同志的相關經歷。

      2.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學會鑒賞詩歌的意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把握詩歌鑒賞的規律。

      4.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的抱負。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自讀、品讀與朗讀相結合,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語言的鑒賞能力,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思維發展與提升:理清詩歌寫作思路,促進思維發展,培養思維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把握毛澤東詞的意象,鑒賞詞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毛澤東詞的特點,領略詩詞的藝術美,積累名句,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教學重、難點】

      1.作者對湘江秋景的描寫、融情于景的抒發,理解詞中意象。

      2.抓住關鍵詞語,賞析詩句的表現力,培養學生鑒賞評價能力。

      【知識鏈接】

      詞的基本常識

      (1)詞的起源:詞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2)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倚聲”“填詞”等。

     。3)關于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

      (4)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基礎自學】

      1.文學常識: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________,它決定詞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園春長沙》中“沁園春”是詞的________,“長沙”是詞的__________。

      2.知人論世:

     。1)毛澤東,字。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杰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偉大的革命領袖。

      (2)《沁園春長沙》寫于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四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的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該詞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戰斗精神。

      3.基礎知識:

     、俳o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沁()園春漫()江百舸()爭流悵寥廓()歲月稠()

      崢嶸()方遒()浪遏()飛舟萬戶侯()

     、诶斫庀铝凶衷~在詞作中的語義

      漫江:舸:爭流: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萬類:霜天:

      悵:寥廓:

      誰主沉浮崢嶸:

      稠:。猴L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激揚:糞土:擊水:浪遏飛舟:

      4.讀出詩的節奏,品味詩的情感。

      5.整體感知:

     。1)朗讀全詞,并概括詞的上、下兩闕內容:

      (2)本詞可以用四個字來理清思路,你認為是哪四個字(從詞中找出):

     。3)全詞共有幾幅畫面?各命一個小標題。

      【合作探究】

      1.上闋寫到了哪些景物(意象)?從什么角度來寫的?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用詞中的一句話概括)作者面對此情此景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2.“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學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蕭條、肅殺的。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

      3.“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悵”原義是失意,此處應是失意嗎?“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這三句與前面寫秋景有什么關系?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4.“崢嶸歲月”指的是什么?詩人從哪些角度寫了“同學少年”?表現出他們怎樣的精神風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中流擊水”這一幅圖有何深刻意義?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在全詞中有什么作用?

      6.《沁園春長沙》詩人自我形象是怎樣得以表現的?

      【檢測案】

      1、“詞”這種文學式樣興起于,成形于,盛行于;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每首詞遵循一種格式,叫,這首詞的“沁園春”就是;因為句子長短不齊,又稱;按其篇幅的長短,可分為、、三種;按其風格的不同,可分為派和派兩種。

      2、下列各項中字詞的注音或釋義有錯誤的一項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勁(強勁有力)

      B、崢嶸(zhēngróng)攜(xié)遏(è)制

      C、漫江(滿)寥(liáo)廓揮斥(斥責)

      D、惆悵(chàng)稠(chóu)密辟謠(pìyáo)

      3、下列詞語中字形無誤的一項是()

      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攜帶倉茫

      C、揮斥酋勁崢嶸D、遏阻惆悵激揚

      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糞土當年萬戶侯(作動詞用,視……糞土)B、悵寥廓(失意)

      C、揮斥方遒(強勁有力)D、浪遏飛舟(阻止)

      5、詩詞講究煉字。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景表現出來。選出本詩錘煉得精彩的字。()

      A、獨寒擊翔B、染透爭擊

      C、層漫遍底D、碧盡遍

      6、下列句子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毛澤東的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豪邁”“雄壯”,這是和詩人的壯闊胸襟相聯系的。

      B、《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兩詩結構相類似,意境相似,都體現了作者開創一番輝煌的革命事業的偉大抱負。

      C、毛澤東的詩詞為千百萬讀者所喜愛,是因為其既有著極強的藝術性,也有著深邃的思想內含。

      D、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其詩詞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7、下列詩句朗讀節奏有錯誤的一項是()

      A、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B、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C、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D、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8、“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边@個詩句的常序應當是()

      A、寒秋,湘江北去,獨立橘子洲頭。B、湘江北去,獨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頭,寒秋獨立,湘江北去。D、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

      《沁園春·長沙》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詩歌;感知詩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情感目標: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學習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3、能力目標:學會朗誦詩歌的一般方法;掌握鑒賞詩歌的步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難點:引導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方法】

      1、 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 比較法。如對《沁園春 雪》《沁園春 長沙》的比較。(如果生源條件較好可以設計為比較閱讀、與初中已學的《沁園春 雪》來作比較、可以設計為異同的比較、其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作為中心提問“ 《沁園春 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 《沁園春 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 為什么 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 )

      3、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千百年來,詩詞已經深深地浸透到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了。閱讀鑒賞詩詞,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純凈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談起中國詩歌傳統,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長沙》,在學習這首詩詞之前,我需要考驗一下大家以前的語文功底。

      《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倍兰o的中國有出現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澤東,現在,就讓我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

      1、師范讀,正音。

      舸 寥廓 崢嶸 遒 遏

      找一個學生讀,師點評。(點撥: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翱础弊炙I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抓住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想與想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找第二個學生讀,或學生齊讀,師點評。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園春 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

      明確:立 看 悵 問 攜 憶 記(板書)

      通過朗讀全詞我們可以知道,詞的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追憶往事,表現作者青年時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體分析鑒賞

      1、鑒賞前三句

      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么,這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么呢?(提問學生)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

      詞意:深秋時節,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蔼毩ⅰ奔缺砻髟~人是一個人,更顯示詞人砥柱中流的氣概。(砥柱中流: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2、具體研習湘江秋景圖。

      詞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呢?現在我們就來具體欣賞一下。

      詞人通過一個“看”字,以視野所見來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統領的七句連貫直下,一氣呵成,F在我們來齊讀這幾句。

      學生齊讀,師點評。

      (1)提問: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哪些意象?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2)具體分析詞人是如何表現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

      “層林盡染”:樹經霜后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系: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只爭先恐后,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

      明確: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翔:

      “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游”嗎?

      明確: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確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表現出了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景象。這句也是一個哲理性的概括。比較:競:競爭,競賽。竟:出乎人意料。(板書:競、竟)

      (3)思考:這么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又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眺、近觀、仰望、俯視。

      思考:這一處景色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4)比較鑒賞

     、偬靸羯 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谙娼锞皥D

      《天凈沙 秋思》:蕭索寂寥,蒼茫凄迷,是“秋思之祖”。表達了悲傷孤獨,游子思念故鄉的感情。

      湘江秋景圖:絢麗多姿,充滿生機。表達了開朗昂揚、積極向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品讀上片后三句。

      (1)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么會感到“悵”呢?(聯系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于是他就開始了“問”。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銓懗鲈~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塣志。

      寫塣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四、課堂小結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古代文人往往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緒。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倍珴蓶|卻拋卻了這種哀傷嘆息的悲哀之態,以生動地描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境界。

      五、作業:背誦全詞。

      《沁園春·長沙》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字音、字形、詞語,背誦全文。

      ②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內涵。

     、蹖W習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④學會以意境為切入點鑒賞詞作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

     、偻ㄗx教學法。

      ②感情體悟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凌云壯志,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奮發向上,拼搏進取。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1.意象的理解與把握。

      2.明確意象、意境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東方紅》,這是一首歌唱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歌曲。毛澤東不僅是偉大領袖,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還是優秀的書法家、詩人。

      毛澤東善于用古典詩詞抒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我們今天所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時期的人生理想。

      二、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1.詞:又稱“長短句”。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樂歌唱的。后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故又稱“詩余”。

      2.詞牌:又稱詞調,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規定詞的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按照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

      三、背景介紹

      1925年,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蓬勃高漲,發展迅猛。另一方面,反動勢力瘋狂鎮壓,中華民族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誰將成為主宰發展方面的力量?

      長沙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25年重回長沙,重游橘子洲,想起革命形勢和往事,心潮澎湃。

      四、讀文,正音

      1.學生自由朗讀。

      2.正音

      沁(qìn) 舸(gě) 廖(liáo)廓(kuò)

      遒(qiú) 崢嶸(zhēng róng) 遏(è)

      五、突破難點

      1.上片主要寫了哪些意象?主要特征是什么?

      2.這些意象的特點表明了什么?

      意象(壯麗)――積極向上,昂揚奮進,抒發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借景抒情)

      3.壯景與豪情構成了什么樣的意境?

      (高遠廣闊,壯麗絢爛。)

      六、拓展延伸

      1.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么?

      (絢麗多彩,生機勃勃。)

      2.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蕭條凄涼,清冷慘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蘊。而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什么如此絢麗多彩?這與作者的什么有關?

      分小組討論后明確:

     、倜珴蓶|是一位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勢。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②這與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性格、志向”有關。

      3.從毛澤東身上你得出什么結論?

      1910年,外出求學的毛澤東臨行前寫了首勵志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里: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白怨庞⑿鄢錾倌。”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曾對50位名人做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宏愿。

      4.然而,空有志向能行嗎?

      不行。還需堅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駛生命,要么生命駕駛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生活現實,人的生活并非只是一種無奈,而常常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人生的方向也是由態度決定的。

      心態決定命運: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擁有積極的心態,樹立理想,掌控命運。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描寫秋日獨游所見橘子洲頭秋景,想到“誰主沉浮”的民族命運問題。下闋回憶從事革命活動不平凡的歲月,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沁園春·長沙》教案 6

      教學目標

      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讀一首詩:《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你知道本是誰所作嗎?毛澤東(也有人說是明人的作品)。19xx年,毛澤東的年齡正與我們現在相仿,性格決定命運?纯疵珴蓶|的情懷,想想我們現在考進華理大附中(許多人一副落喪的樣子)的心態吧,我們不一定都具備毛澤東那樣的領袖氣質,但至少要自信!

      順便再看一首毛澤東的`詩:《立志》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引入到《沁園春·長沙》。

      二、齊讀全詞。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本詞作于1925年。

      五四運動和共產黨成立之后 創立新民學會 《湘江評論》 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和省港大罷工 農民運動 國共兩黨統一戰線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長沙 橘子洲

      四、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欣賞

     、俳Y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诮Y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表明地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獨”“立”“洲”。

      關鍵詞句:上片“看”字、下片“憶”字。“萬類霜天競自由”!皢柹n茫大地誰主沉浮”!暗街辛鲹羲,浪遏飛舟”等。

      有表現力的詞句:上片“萬”“遍”“漫”“爭”“擊”“翔”。下片“揮斥”“指點”“激揚”“糞土”等。

      2、整體感知

      思考:本詞描述了幾幅畫面?試根據內容給各幅畫擬出小標題。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

      獨立寒秋圖 湘江霜天圖

      崢嶸歲月圖 中流擊水圖

      五、再誦詩歌,品味鑒賞

      1、寫壯景,抒豪情

     、侏毩⒑飯D:注意“獨”字。

     、谙娼锞皥D:抓住“看”字。注意視角、用詞、手法。

      品味明確:

      遠眺: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靜)

      近觀: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 (動)

      俯瞰:魚翔淺底 (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蹗槑V歲月圖:抓住“憶”字。思考什么叫“書生意氣”?

      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糞土當年萬戶侯”,怎樣的情懷?試回想一下《沁園春·雪》中哪些詞句的思想內容與此相近。(齊誦:“昔秦皇漢武……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苤辛鲹羲畧D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志振興中華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2、對比手法: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偕剩骸叭f山紅遍” 與“漫江碧透”

     、趧幼鳎骸苞棑糸L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

     、勖鞅龋骸巴瑢W少年”與“萬戶侯”

     、馨当龋骸叭f類霜天競自由”與當時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暗含)

      3、語言品味: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了鷹的矯健身姿,有氣勢;用“翔”而不用“游”,精當的描繪出游魚在水中像鳥一樣盤旋的狀態,很自在。

      4、景、情、志:注意意象

      本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霜天”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刻認識,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片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六、齊誦全詞。

      齊讀下面這首詩《詩人·領袖》(印發)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

      常于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

      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時瀟灑地抽煙,抬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

      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七、拓展

      1、比較分析《沁園春·長沙》中“同學少年”和《沁園春·雪》中“風流人物”的形象。

      2、閱讀下列詩句,比較本詞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為氣,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楚辭》

      ②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鸥Α兜歉摺

      ③碧云天,黃葉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段鲙洝

      ④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紅樓夢》

      3、課外摘抄五首以上毛澤東詩詞。

      《沁園春·長沙》教案 7

      使用說明: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完成學案。

      學習目標:

      1、欣賞詩中意象,體會詩人情感。

      2、通過反復誦讀,深入理解詩意。

      3、適當拓展閱讀,學習詩人情懷。

      導學過程:

      一、知識鏈接:

      1、1925年之秋:國共合作,大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湖南、廣東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此時,毛澤東由韶山赴廣東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

      2、同學少年:毛澤東1911年到長沙,進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常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橘子洲一帶游泳,暢談人生國事,慷慨激昂;1915年袁世凱稱帝,毛澤東與同學開展反袁斗爭;1916年,毛澤東領導驅逐軍閥張敬堯出湖南的斗爭,同學參加者眾多;1919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成員多為第一師范同學;1920年7月,毛澤東回湖南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為建黨的一支力量,骨干多為同學。

      二、自主學習:

      1、熟讀全詞以下的字不容易讀準確,注出拼音:

      2、誦讀中設想自己就是詩人,我發現,描寫詩人行為

      又最能體現出詩人情感發展線索的是這幾個字:

      ()—()—()—()—()—()

      三、合作探究:

      1、誦讀上闋:

     。1)“獨”立“寒秋”,詩人的情感本應該是()的,但是,詩人卻“看”到了這樣一幅湘江秋景:

     。ㄗ1:讀詩方法之一展開想象,把詩句化為散文句子,展現出詩中景象。)

     。2)置身于這樣的湘江秋景中,我感到這境界充滿了()。

      (注2:讀詩方法之二體會景象,感悟其氛圍與特點。)

     。3)再次誦讀,用聲音表現出景象的特點。

     。4)置身這樣的景象之中,詩人產生了怎樣的情感?請詳解“悵寥廓”一句:

      2、誦讀下闋

      (1)上闋結尾詩人發出驚天動地一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毕麻牷卮鹆藛幔吭鯓踊卮鸬模堪言娙说.回答明確寫出來,應該是:

     。2)細讀“同學少年”一節,我感到,這真是一群()的人。

      在他們的身上,寄托了詩人()的情懷。

     。ㄗ3:讀詩方法之三體會人物形象特點,并且從中領悟詩人寄托的思想情感。)

      (3)結尾句中,蘊涵著詩人的呼喊,把它寫出來,應該是:

      3、再誦全詞

     。1)從情與景的關系看,這首詞和許多詞一樣,上闋(),下闋(),這種情況叫做();

      上闋的景象中蘊涵著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這種情況叫做();

      下闋結尾一句是一幅畫面,其中蘊涵詩人深深感情,這種情況叫做()。

      (注4:讀詩方法之四體會情景關系,判定抒情方式。)

     。2)上闋的湘江秋景具有多重象征意義。

      如果把它理解為當時大革命形勢的象征,那么,詩人要表達的主旨應當是

      如果把它理解為祖國壯麗河山的象征,那么,詩人要表達的主旨應當是

      如果把它理解為波瀾壯闊人生的象征,那么,詩人要表達的主旨應當是

      其實,還可以把它理解為()的象征,那么,詩人要表達的主旨應當是

      (注5:讀詩方法之五對詩中的意象意境作不同的合理解讀,可以讀出詩的多重意義。)

      四、當堂檢測:

      準確填寫空格中的字詞:

     。ǎ┳樱ǎ╊^層林盡()百()爭流萬類霜天()自由悵()

     。ǎq月風華正()揮斥方()萬戶()浪()飛舟

      五、課后作業:

      中國古代,寫秋的詩很多。

      1、請誦讀下面三首詩,并簡要分析:

      立秋前一日覽鏡李益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山中王勃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衰。

      送魏萬之京李頎

      朝聞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總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站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跎。

      分析:這三首詩寫的秋景,其特點可以用這些詞概括:

      它們所表達的情感有這些:

      2、再誦讀下面兩首詩,并簡要分析: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秋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分析:這兩首詩寫的秋景,其特點可以用這些詞概括:

      它們所表達的情感有這些:

      3、最后誦讀課文后毛澤東三首詩,用下面的格式寫一段富有詩意的話,表達一下你讀了這些詩以后的感悟:或許,我的人生也會遭逢“獨”立“寒秋”的境況;但是,我不會;我要......

      《沁園春·長沙》教案 8

      教學步驟:

     。ㄒ唬⿲胄抡n: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沁園春雪》: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

      二、簡紹詞的有關知識:(學生介紹,師補)

      詞:

      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牌:

      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始之作的內容有關聯,但后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的區別,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如沁園春是詞牌,長沙是標題。

      沁園春:

      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詞的分類:

      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的多少來劃分的。58字以內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三、介紹寫作背景:(生介紹)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農民運動蓬勃興起。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創建了湖南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經在廣州正式成立。但陳獨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領導權交給資產階級。毛澤東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這年10月,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全國農民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勢,追憶了昔日的戰斗歲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豪放詞,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領導權問題。

      四、指導朗讀:(聽錄音朗讀→學生誦讀→教師指正)。

      誦讀提示:“看”、“憶”都是領字,讀時兩字后要稍作停頓,以突出它們的作用?醋炙仄呔湟x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憶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學生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舸(gě)悵(chàng)寥(liáo)廓(kuò)遒(qiú)遏(a)

      五、教師讀詞的上闕:

     。薄⒃~上闕的分析:

      上闕開頭三句為“起句”,中間七句叫“鋪敘”,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結”;下闕開頭兩句稱“過變”或“換頭”,下七句是“鋪敘”,最后三句是“煞尾”。這首詞以“長沙”為題,不妨看成一篇記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記游的呢?

     。、教師范讀前三句──“起句”:

      ⑴問:作者在這里向我們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況?

      時間:深秋。

      地點:橘子洲頭。

      游者:獨。

     、平處燑c撥:前三句的詞序和同一般詞序不一樣,這是為了適應詩詞格律的要求。

      學生調整語序,說出大意:

      其正常順序應為: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

      其大意為:在深秋時節,年輕革命家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深情凝望著湘江水滾流北去(心頭翻騰著無盡的遐想)!蔼毩ⅰ币辉~不僅表明站在橘子洲頭的是一個人,而且讓讀者想象詞人面對湘江滾滾北去時表現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

     。3)描繪了一幅這樣的圖景?

      獨立寒秋圖:點明時間、地點、環境

     。4)用散文化語言描述畫面:(生)

     。场⒔套x中間七句──鋪敘:

      ⑴詩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統領到哪一句?

      中間七句。

     、谱髡咦プ×四男┑湫途拔飦韺?

      意象:山、林、江、舸、鷹、魚→萬物,由點到面。

     、前凑赵鯓拥捻樞騺砻枥L的

      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

      遠眺:群山→山紅林染如畫;仰視:長空→雄鷹展翅高飛;

      近觀:江中→水碧船急駛;俯視:水底→魚兒輕快暢游。

     。础⒛男┰~具有表現力?

      明確:萬→山之多;遍→紅之廣;層→林之密;盡→染之透;

      漫→水之盛;透→水之清;爭→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擊→飛之矯。幌琛沃p快(本指鳥盤旋的神態);

      競→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詩人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詩人通過遠眺、近觀、仰望、俯視到的紅葉、綠水、藍天、白帆、雄鷹、游魚,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壯美的秋景圖,體現了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表現出了詩人寬廣的胸襟。

     。、此時,詩人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確:面對生機蓬勃、絢麗壯美的大自然和廣闊宇宙,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國命運和革命未來,進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誰是大地主宰的問題:革命領導權問題。“悵”,寫出詩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這一問也寫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凌云壯志。

     。贰⒃~的.寒秋景物有無過去一般舊詩詞中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

      明確:無。原因在于詞中的秋是活潑的、美好的。越描寫山河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也在描繪中蘊涵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學生默讀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繪的圖景,配合展示多媒體圖片)

      8、通過對本段所寫秋景和古人筆下秋景不同情調的對比,使學生了解毛澤東博大的胸懷和昂揚的革命精神:

      比較:古人有“悲哉,秋之為氣也”,“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景描寫,蕭瑟慘淡,情調悲涼低沉。毛澤東筆下的秋景則生機盎然。

      小結:“景語皆情語”,作者筆下的秋景,實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揚樂觀的革命精神的體現。

      9、教讀最后三句──“煞尾”:

     、胖该f出大意:

      面對廣闊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蒼茫的大地發問,這一切升沉究竟由誰主宰呢?

      教師小結:

      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

      這是作者由觀覽景物進入理性的思考,是“獨立”的必然結果,也是一個滿懷革命理想,充滿必勝信念的革命家向舊社會,舊秩序的挑戰!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片中,作者記游、寫景、思索,面對生機盎然的秋景生發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作者則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并含蓄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二、閱讀“起句”

     。、指名朗讀。

     。、將這兩句恢復成正常的語序:

      明確: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曾攜百侶來游。

     。、小結:這兩名是作者總寫過去的日子。

      三、閱讀鋪敘

     。薄耄骸皵y”、“憶”、“記”懷人憶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喚起了詩人對年青時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動的思念和追憶,那是怎樣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補充事實,印證詞意: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1)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師讀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游泳;

      (2)1918年4月,與何叔衡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五四時期,主編《湘江評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

     。3)1915年9月,詩人印發反袁稱帝的小冊子;

      (4)1919年底組織和領導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

      這首詞用詩的語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討論:“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系親密團結。

      “崢嶸”、“稠”――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有為。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和戰斗行動。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想到“中流砥柱”。

      3、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的斗士。朗讀提示:要讀出情志。

      四、總結:這七句是作者對往昔歲月的分寫。

      五、閱讀煞尾:(后3句)全班齊讀:

      手法:情中顯志

      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生: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師:用散文化語言描述?

      師:主要內容:

      下片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詩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總結:

      這首詞上闋寫景,用精當、形象的詞語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景色,以設問結尾,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結尾仍用設問句,巧妙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問題,祖國的命運和革命未來應該由博大胸懷、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青年來主宰。

      反復朗讀這首詞,結合自己的領悟,展開想象,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散文。(要求:想象豐富、合理,內容與詩歌一致,語言順暢,三百字左右)。

      《沁園春·長沙》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來。

      課時安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余”(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余》)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泵渴自~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后,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志。詞牌和詞的內容并無必然聯系。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上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詞從片數上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導入

      我們初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楚辭》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賈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倍鸥φf:“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其它的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壽明星”。“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xx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農xx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 舸 闊 遒 遏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為“了解性誦讀”。(幻燈片:一、了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注釋,還可以查看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 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鑒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ㄒ唬┥详I

      【提問】這首詞在詞里面是屬于長調,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 朗讀前三句并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為什么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為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 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于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里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 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

     。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后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這些都是動態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為什么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于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煉,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里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艷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著這句話,而且還管著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是動詞,如,“望長城內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么領字到底統領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據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領七句,“看”一直統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領七句,一直統領到“揮斥方遒”。

      了解領字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奏要適當的延長,和后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后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 生試著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 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后三句。一起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著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著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著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 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 連起來朗讀。

     。ǘ┫玛I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斗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恒、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 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 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提問】第三層是典型的回憶。這個典型的回憶突出了一個特寫鏡頭,寫當年青年學子在湘江游泳,擊水湘江的情景。這一層,以青年學子搏擊風浪,力能遏舟的矯健身姿,進一步強化了學子的形象,我們從這群青年學子浪遏飛舟的情景里面,可以看到,他們是一群胸懷寬廣,思慮深沉而又氣勢如虹的革命青年。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特寫鏡頭呢?

      【明確】 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 把下闋連起來讀。

      六、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后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后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七、深化總結

      1.背誦

      剛才我們一起評賞了這首詞,下面我想請同學們在理解評賞的基礎上進行古典詩歌的誦讀第四步,叫記憶性的誦讀(幻燈片:四、記憶性的誦讀)。所謂記憶性的誦讀,就是要求同學們能夠根據板書的內容默想、回味課文的內容,進一步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一邊讀,一邊想,課堂上爭取能夠背誦。

      【活動】 一起讀,一起看,看誰背得快,背得熟。齊背。同桌之間互背,請你給它評分。

      2.結束語、作業

      學習詩詞重點在于誦讀,如何進行誦讀,今天我介紹了四種誦讀的方法,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誦讀水平,還不夠,還要把這種東西轉化成為能力,進行遷移性的誦讀,所謂遷移性的誦讀,就是這一課老師講了我們讀懂了,我們自己能不能按照了解性的誦讀,理解性的誦讀,評賞性的誦讀,記憶性的誦讀,也來自己讀一讀老師沒有講過的課文呢?

      古典詩詞的閱讀,要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還要學會把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寫出來,因此寫一個小作文,就是寫一篇文藝評論,題目就叫《我讀<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教案 10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和的寫作背景。

      2.了解詞的發展簡史。

      3.《沁園春長沙》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采桑子重陽》由議論而轉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觀概寫之內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熱情。

      3.感受革命前輩的奮斗情懷,戰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袑W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沁園春·長沙》教案 11

      一、教學目的

      1、 感受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學習作者的革命精神。

      2 、對比誦讀,了解詞的格律特點。

      3、品味詞的語言和意境,繼續學習詩詞的閱讀鑒賞方法,了解詩詞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4、背誦全詞,提高朗讀能力;借鑒寫法,學寫現代詩歌。

      二、教學重點

      賞析詩詞的表現力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交流探討、教師點撥

      四、 教學工具

      計算機輔助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步驟

     。ㄒ唬卧虒W模式介紹 (投影呈現)

      a、說說: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自由表達。(引入寫作與閱讀的結合)

      b、讀讀:初讀、對比讀,感知詩詞的形式特點――音韻、節奏與格律。

      范讀后整體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與風格。

      c、議議:品味鑒賞詩歌的語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品語言、知詩藝、明思想)

      d、寫寫:拓展鑒賞

      仿寫、學寫新詩

     。ǘ⒄n文學習《沁園春長沙》

      1、說說:

      a、說說你的理想?(學生自由表達)

      b、教師點評后引導:你們能詩意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嗎?你們能形象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嗎?(投影呈現教師的所作:《一個戰斗機飛行員的獨白》)

      c、導課: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 長沙》(投影呈現課題),看看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如何詩意地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感受偉人之偉大,并從中學到一些詩詞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2、讀讀:

      a、初讀課文,注意押韻;再讀部分詞句,引導學生明了詩詞的節奏劃分,特別是其中“一字領”部分。

      b、將《沁園春 .雪》與課文對比讀 (投影呈現《沁園春. 雪》)

      c、總結: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讀來發現同一詞牌具有許多相同的特點。(呈現投影詞的體例知識)

      d、“詩言志”,讀了本詞,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嗎?你能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嗎?(聽范讀錄音或教師范讀)

      學生談聽后感受。教師點評,歸結到毛詩風格與思想的把握上。并附帶提及毛澤東的書法也是大氣磅礴的。(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如果學生理解不太好,也可再以投影形式補充。(呈現整體把握的思想內容)

      學生有氣勢地再讀。

      3、議議:討論與交流

      a、學生圍繞下面三個問題討論與交流:

      .“詩言志”,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來抒寫自己的宏偉抱負與遠大理想的.?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形象地表現它?

      “增刪調改換”方法進行詞語分析,品味其用語之精妙(煉字煉句煉意)。

      b、學法與鑒賞點撥:賞析寫景 : 寫景順序 景物選擇(意象物的選擇) 景物特征(意境)

      分析敘事 : 人物做了什么 ; 怎么做 (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的描寫)

      表達技巧的運用;修辭手法的運用;動、名、形容詞的分析

      c、學生發表見解。教師點評與引導。

      d、歸納與總結(呈現相關內容投影)

      遠近/高低/動靜 大江/萬山/層林/長空 紅遍/盡染/碧透 舸爭/鷹擊

      立體的畫面/深遠的意境 背景壯闊/氣勢雄渾 景色壯麗 場面壯觀/力量雄健

     。ㄐ燮鎵延^、崇高之美)(投影片之一)

      百 侶 (人數眾多)

      風華正茂、書生意氣 揮斥、指點、擊水、浪遏 糞土萬戶侯

      神 情 動 作 心理

      才華橫溢 事業偉大 行動剛健有力 理想高遠

     。◢ 嶸 歲 月 稠) (投影片之二)

      e、如果學生對上述理解還有問題,可超級鏈接到相關圖片講解。(呈現相關圖片頁面)

      f、課文學習小結:思想感情、詩藝手法。(可返回前面幻燈片頁面進行回顧總結)

      4、寫寫:

      課后作業:

      鑒賞《沁園春 . 雪》

      將自己的理想用寫詩歌語言寫作表達出來。

      《沁園春·長沙》教案 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通過學習沁園春長沙,具體讓學生體會意象、意境;通過意境營造的情境氛圍體會作者情感。知識結構圖就是意象———意境————情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掌握朗讀技巧,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②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合作學習,把握文中關鍵詞的意思和作用,體會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體會毛澤東的偉人情懷以及他那種豪放雄奇的風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抱負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預習了詩歌,可是對于這首詩歌的上片,學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意象,只知道是景物描寫,面對詩歌還是像初中那樣的死記硬背,并沒有掌握詩歌的解讀辦法,還需要高中教師在學法上給以指導,所以我讓學生找出上片的景物描寫,并指出這些景物的詞性,感悟整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進而分析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也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神采飛揚,指點江山,他是當之無愧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感受《沁園春長沙》的魅力。

      二、背景鏈接: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睾祥_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此時的毛澤東已被排擠出中央委員會,且被軍閥趙恒惕通緝,真可謂“亂離朋友盡,獨在天一隅”。在長沙逗留期間重游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

      三、學習目標:找出上片意象并分析其特征,賞析詩歌意境,初步掌握意境題答題模式。

      四、誦讀詩歌,感知氛圍

      五、老師提問,學生做答(結合課文內容,字句翻譯)

      六教師分析:上片通過寒江、霜天、萬山、百舸、飛鷹、游魚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樂觀態度和壯志豪情。

      七、課堂練習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提問一:再讀上片,概括上片內容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抓不住命名的關鍵,老師引導。讓學生參與課堂,激活課堂。

      提問二、上片寫了哪些意象來描繪湘江秋景?請在課文中勾畫并回答。教師準備意象概念的講解。學生可能抓不住意象,只能找到景物,那就從景物開始引導學生了解意象。真正進入詩歌考題意象的講解。

      提問三、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學生可能不知道抓什么去體會意象的特點,先讓學生討論,然后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分析意象

      提問四、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學生討論,學生對意境基本沒有概念,教師需要逐步引導講解,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理解。讓學生體會意境,感悟意境,進而體會情感。

      六、教學評價設計

      以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來確定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同時,教師也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小組成員內部也對成員之間進行評鑒,在彼此的評價之間可以查缺補漏,把課堂教學的結果延伸到課外。

      七、教學板書

      沁園春長沙

      上闋:即景抒情[提出問題]

      寫景: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抒情:悵、問

      下闋:回憶抒情[巧妙作答]

      總結:

      1、思路清晰構思巧妙

      2、用詞精當意境深遠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進行的比較流暢,按照由課內到課外的思路進行延伸,我最滿意的地方就是對意象的講解,到意境的感悟,到詩歌感情的流暢分析,學生的學習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有遺憾,就是在擴展到抒情方式就更好,點一下借景抒情,課堂上有學生把意象理解偏頗的地方,我說通過詞性來判斷,意象都是名詞。如果重新學習,我會加入抒情方式的講解。

    【《沁園春·長沙》教案】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教案08-15

    《沁園春·長沙》 教案06-06

    沁園春 長沙教案10-11

    沁園春 長沙教案06-26

    沁園春長沙優秀教案08-24

    《沁園春長沙》優秀教案06-06

    沁園春·長沙07-25

    沁園春 長沙06-25

    沁園春·長沙03-07

    教案沁園春長沙三篇08-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 天天爱天天久久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