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風景七曲山的散文

    時間:2024-10-26 11:23:38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行走的風景七曲山的散文

      一

    行走的風景七曲山的散文

      一襲古裝的她,逆潼水而上,溯古道北上,停在翠云廊西段的七曲山上。

      一條蜿蜒的古道,若蒼龍擺尾,將七曲山一分為二。北山梓林,東寺大廟,以一座高懸的廊橋——翠云樓相連。

      高而緩的北山,梓林疊翠,滿眼蒼蒼。

      一飛穿云者,不失英雄偉岸之風。

      虬枝旁逸者,頗有小家碧玉的柔婉之味。

      枝展臂舒者,一如貼心的向導,為八方香客指點迷津。

      山岙,坡道,壁崖,路口,古蜀道上,隨意散站著這些俯仰生姿的古柏。據史書記載,2萬多株古柏,年輪參差,柏林灣的老壽星皇柏已超過2300歲,就是最年青的潘家柏也已存活了200多年;拾,潘家柏,夫妻柏,阿斗柏,泰山柏,因神話,或史典,或長勢,或外形,稱謂新奇,形似神肖。這些千姿百態的古柏,以劍閣為中心,南至古巴西(閬中),北至葭萌(昭化)天雄關,西至梓潼,穿山越嶺,綿延300公里,繞成了一條回環曲折的綠色長城,以“色”奪人,清爽宜人。

      ……三百長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清代劍州知州喬缽贊詞一出,翠云廊即享譽神州。

      這些迎雪斗霜的古柏,擎起一頂頂綠色的華蓋,蔭澤萬物,婆娑著別樣的靈性。尤其是那深淺濃淡的綠,就是同屬一胞,或里或外,或上或下,也現出明度、純度和色相的自然漸變。經了夜色暈潤的綠,一絲一縷地閃著光,搖出一抹又一抹影影綽綽的柔情,清空而靈明。

      而她獨愛那一株卓爾不群的晉柏。它無葉,無枝,又無皮,枯干得只剩了骨架,然,它卻老而彌堅,一柱擎天,獨立于應夢仙臺旁。

      晉柏,與主人張亞子一樣,身如菩提,心如鏡,裸展著一種本然生態。歲月風化了他們的血、肉,卻淬煉出了可以意會的精、骨、神。

      存在,以虛靈不昧的清凜之氣,活出了生命本色。

      月色清明,水意迷蒙,最宜于冥思。神與物游,講究的是順其自然。她屏息,凝望,冥想,然后,身不由己地貼近,再貼近,用肢體觸摸那盤曲嶙峋的枝干,用心靈諦聽那秘而不宣的道理。

      二

      一株依壁而立的飛柏,以一招拜月式,匍伏于廊橋,宛若一位青絲紛披的貞女,虔誠地膜拜著什么。

      廊橋以東,聯綴著的是七曲大廟那一片錯落有致的古建筑群。

      在她的意識里,貞女樹,心之所向,并不是遠方,而是東北隅的七曲大廟。

      殿宇巍峨,宮閣莊嚴,回廊幽深,掩映在一派靜穆寧謐之中。

      傳芳托嘉樹。貞女引詩如是說。然,七曲大廟,以何為托,又緣何深得一代代潼城人的虔奉?

      此乃天下文昌宮家廟,閑人留步。一聲悶喝如雷滾過。

      她倚靠貞女樹干,越過裊裊騰升的霧氣,循聲東北望,但見廊橋中央,隱約一個綠袍金面的猛漢,手持“圣諭碑”,恭肅而立。

      狹路相逢,總帶了幾分意外與訝異。

      他不就是那位聲名狼藉的流寇,大西國暴戾成性的土皇?蒼髯飄拂的他不固守張獻忠家廟,卻現身于廊橋,耽耽相待?

      這位有臧有否的人物,以農民英雄的身份舉義,入蜀稱帝的他卻干下了一樁樁涂炭生靈之事——

      沉銀事件,毀碑滑稽劇,最令人齒寒的是,他以“特科”考試為誘,在大悲寺里大開殺戒,累計屠戮士子幾千余人,唯有雅州一些生員幸免于難……

      屠蜀立法的同時,他又著手謀劃了聯宗認祖的封神行動。他慷慨捐銀5萬兩,拯建文昌殿,新筑張獻忠家廟,追奉張亞子為文昌帝君,自此,七曲山大廟就順然榮升為“南有文昌”的文化祖庭了。

      張亞子,東晉人,他長住七曲山,曉詩書,精醫術,診病施藥,懸壺濟世的一代名醫。若他天界有知,之于這份奉若神明的聯宗,他和手植的晉柏一樣,知而不見,一笑了之。

      守諾?贖罪?渡化?

      張獻忠,這一禍福相生的人,且隨了他自說自話,自行自省。

      亞子祠的傳說,文昌宮的來歷,關帝廟的傳聞,魁星的靈驗,觀音的仁慈,百姓的仁善……

      翠云樓里,低頻有聲,漸至消弭。

      佛光夢影,于冬夜霧霾下,以一種凝固的悲郁,澄默不語。

      三

      禪院深深的寺廟,散漾著香燭味,經年不絕。

      趕廟會祈福,是父母一年里最濃重的儀式之一。

      但凡家有事,父母總會拾掇得清清爽爽,走幾十里山路到縣城,上七曲山求佛。

      天上一個月亮,地上一只手電。曲里拐彎的山道兒,走呀走,總沒有盡頭。她瞇縫著眼,跟在母親身后,一臉懵懂地朝那白亮的地方走去。

      小心。母親的話未完,她探著步子的左腳已伸了出去。

      一個趔趄……壓陣的父親攔腰一抱,她懸空的身子穩穩地落在了石橋上。

      有驚無險的拜佛長征。

      七曲大廟始于晉代,歷元、明、清一再修繕,形成文昌殿、靈官殿、三重三檐的魁星樓、五瘟殿、觀音殿、關圣殿、家慶堂、白特殿、張獻忠家廟等23座體系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一萬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古跡有送險亭、坡去平來坊、五丁遺劍處,空心澆鑄的文昌神像、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清書法家彭聚星手書的“帝鄉”墨寶,潔雅、淳厚的文昌洞經古樂……

      那年的七曲廟會,梓林,大廟,廊橋下,到處都是人,空氣中流散著濃烈的香燭味。

      燭光閃閃,炮仗聲聲,蒲團上的信眾更是虔敬。敬香,燒紙,放炮,磕頭作揖,口里還念念有詞……

      文昌殿,魁星樓,關圣殿,五瘟殿,張獻忠家廟……

      登階求佛,遇菩薩就拜,得應了就還,或許是母親乃至祖輩們表達訴求的最佳模式了。

      她的記憶里,也銘記著經年的朝圣之跡。除了一個趔趄,她記得最真的是,那個所謂的吉兆。

      那日她一拜完魁星,廊橋下就是一陣鑼鼓喧天。

      當年,她上了師范。

      父母買了二尺紅布,押著她去還了愿。同樣的朝圣,弟妹們也無一幸免。

      張亞子水淹生靈,張獻忠荼毒蜀民……審諦因緣果報,護佑大地生靈,神靈自明,自思自量。

      一個決堤救親,因了一份孝悌而感天動地。一個認主歸宗,立地成佛,終是博得了寬宥。

      在蜀民的心域中,張亞子是至善的,張獻忠是至誠的。

      蜀道,晉柏,古跡,古建筑群,洞天福地,就是他們亙古不變的朝圣之路。于是,他們以沖虛之懷,恪守天理,洗盡仇恨,虔心向善,一代續一代,活得簡靜而安適。

      在父母的視界里,一些無可考證的傳說,幾件本不關聯的偶發之事,一律被合理化為了三世因果。從此,虔信因果,禮佛奉道,勤作善業成了虔誠的父母一輩子孜孜以求的“功課”。

      四

      朝圣印記,神話故事,一代代口耳相傳,七曲大廟便有了絕然于世的生命,風情宛然,有求必應。

      “細雨霏微七曲旋,郎當有聲哀玉環!碧鞂毷迥甑囊痪淇畤@,東依梓林、西枕潼水的“七曲”就名揚天下,且被道教譽為天下第九座名山。

      無獨有偶,幸蜀的唐玄宗途經梓潼,圣口一開,薄脆子就來了個華麗轉身,成了朝堂貢餅,也是潼城人贈親送友之佳品。

      展頸南望,面向夜色闌珊的潼城,心潮起伏的她嗅到了絲絲縷縷的沁香。

      七曲山,西巖寺,潼江水,環護著一個小而富足的潼城。那里,依然有一處溫暖的窩,有兩顆盼歸的心,可以收留浪跡天涯的她,并賜予她短暫的安適和恬靜。

      香,脆,爽,酥,是梓潼酥餅特有的味道,也是她揮之不去的鄉味。

      “金樽美酒香酥餅,相如彈琴醉文君”,相如與文君,酥餅伴酒,賞月醉琴,臥聽潼水,一對何等暢意的神仙眷侶。

      只羨鴛鴦不羨仙。她思緒游離,恍然穿越到了那一浪漫之景中。

      麻,辣,熱,熗,油,潼城人寒冬里的席上春風,她漂泊的胃再也難以消受。但她有恒久彌香的記憶與味蕾——

      梓林,一晉柏,長卿山,一石屋,潼城,一抹沁爽,老屋,兩顆思女的心,足矣。

      佛說,物在心,心亦在物。

      這一刻,她置身于一片空明之境中,心里漲滿了綠色的歡愉,一股熱流在心中升騰,回旋,禪定,歸一。

    【行走的風景七曲山的散文】相關文章:

    《行走的風景》閱讀答案10-12

    山捻子散文10-15

    帶著書本行走經典散文06-11

    在田野上行走散文08-13

    經典散文欣賞:行走在靈山秀水間08-03

    美麗的風景散文10-28

    我的風景散文06-13

    樹梢的風景散文06-18

    風景,人生的散文10-22

    遠方的風景散文06-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五月丁香青草久久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 |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看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