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修訂版《三字經》惹爭議
某市某區等單位組織出版“新版《三字經》”,并舉行首發式。有關方面稱,《三字經》修訂版首印4萬冊,將分發鄞州區各小學,爭取以選修課形式向各地中小學推廣。此舉引發諸多爭議。
《三字經》版本超過200個
《三字經》相傳為南宋大儒、慶元府鄞縣(現寧波市鄞州區)人王應麟所著。去年10月開始,鄞州區與光明日報社聯合組織了《三字經》修訂工程編審委員會,并向全社會征集修訂征文和古版本。重修《三字經》的消息傳出后,引起了廣泛關注,熱心人紛紛提供資料,寄來一些珍藏多年的石印本、手抄本等。
寧波地方志研究者王重光不僅參與《三字經》修訂,還負責《三字經》的古版本收集。他說,現已收集到的《三字經》有200多個版本,其中古本有82個版本。
“新《三字經》”修訂49句
編委會對《三字經》修訂持謹慎態度,將修改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內。據介紹,《三字經》修訂以目前發現最早、最接近原本的明朝趙南星版本為底本,全書共修改調整49句。
現《三字經》修訂本為396句,1188字,開篇講的是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中間講的是倫理道德、名物常識、經史諸子,后段還有古人勤勉好學的故事。修訂過程中,專家參考了章太炎的《重訂三字經》及部分征文作品。
《三字經》中有些字句有明顯的封建傳統觀念,如“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等。專家認為,“三綱五常”是封建社會的普遍觀念,保留這些原句,讀者可以增加對歷史文化的整體認識,也有利于保持《三字經》的文脈。對于明顯不妥的,如“元滅金、絕宋世”,后面有“盡中國、為夷狄”一句,具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編委會認同將其刪去。
修訂工程爭議不斷
《三字經》在修訂過程中爭議不斷,今年3月24日,《三字經》修訂版(征求意見稿)在《光明時報》刊出后,坊間有不同看法。
爭議焦點之一:《三字經》是否需要重修。擁護者認為《三字經》是啟蒙作品,經典也應與時俱進,根據社會需要適當修訂不值得大驚小怪。反對者說,《三字經》里有一些與時代不相適應、封建傳統的東西,這是它原生態的價值所在。如果我們將古代流傳下來的東西進行改編,好比在唐宋詩詞后面加一些白話文,顯得不倫不類。
爭議焦點之二:今天的小學生能否讀懂《三字經》。支持者認為,《三字經》作為蒙學經典,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歷史文化知識,小孩子誦讀《三字經》可以不求甚解,但長大后會慢慢理解,終身受用。反對者認為,不管怎么修訂,即使增加10%的新內容,《三字經》也難改其本來面目。《三字經》那種訓誡式文言文內容,難以讓現在學生愉悅接受。
還有人認為,今天大規模推廣《三字經》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寧波海曙區一位姓施的小學教師說,從當今中小學的思想現狀和精神資源分析,他們缺的是公民讀本,現在迫切需要有一套好的公民讀本,進行公民教育,才能打好學生一生的精神底子。《三字經》的倫理原則與現代公民精神反差較大。
【新修訂版《三字經》惹爭議】相關文章:
《三字經》惹了誰09-19
禁、刪《三字經》引發的爭議08-31
新三字經06-29
山東禁止全文推薦三字經引爭議06-02
新三字經全集09-30
新《三字經》的意義09-26
新養生三字經08-20
新三字經的全文10-11
《新三字經》全文08-19
新三字經全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