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的歷史演變

    時間:2024-08-04 02:48:15 詩經(jīng)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經(jīng)的歷史演變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經(jīng)的歷史演變,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詩經(jīng)的歷史演變

      歷史演變

      兩千多年來,《詩經(jīng)》曾強烈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情感生活。早在春秋時代,《詩經(jīng)》在社會生活中就有廣泛的應用,《左傳》中就有大量引詩用詩的例證。實質上,《詩經(jīng)》是先民繼承前代文化遺產(chǎn)、領略禮樂文明精髓、掌握社會交往準則的經(jīng)典文本。對于立志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士人來說,學《詩經(jīng)》無疑是獲取話語權的初階,所以孔子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孔子教育其子孔鯉時說:“不學《詩》,無以言。”當時學《詩》,不只記誦字句,更要經(jīng)世致用。

      孔子建構起“六經(jīng)”經(jīng)學體系之后,《詩經(jīng)》又承載起獨特的文化功能,兩千多年之中,《詩經(jīng)》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就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不過,《詩經(jīng)》學之興盛的原因也不全在此,《詩經(jīng)》中的大量篇什,描寫了人類最真摯的感情、贊美既文質彬彬又胸懷抱負的君子以及平凡而精彩的牧歌般生活,有誰不愿擁有這美好的瞬間?可以說,一部《詩經(jīng)》閱讀史,未嘗不是一卷人間心靈史。這才是《詩經(jīng)》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在《詩經(jīng)》成為經(jīng)學要籍之后,研究者代不乏名家,而以漢、宋、清三朝的成果最為顯著。現(xiàn)上海博物館所藏楚簡《古詩序》(或稱《孔子詩論》),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闡釋著述。到漢代,著名者有齊、魯、韓、毛四家。齊、魯、韓三家為今文學,起初是顯學。《毛詩》后出,是古文學。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毛詩》定于一尊,從而形成了《序》、《傳》、《箋》、《疏》的嚴密體系。在注重對字義、名物的訓詁和考據(jù),著力于經(jīng)文本義的疏通理解和典章制度注釋的基礎上,將詩歌與政教相聯(lián)系,宣揚王道禮儀,功利色彩濃厚。宋代雖然有“疑經(jīng)之風”,但由于經(jīng)學歸于朱子之理學,《詩經(jīng)》學仍在嚴密連貫的解說體系之中。《詩經(jīng)》的史料化是學術轉型的一面,漢代以來的分經(jīng)而治,轉變?yōu)榉挚浦谓?jīng)。分經(jīng)而治是每一經(jīng)自成體系,以經(jīng)為中心,并不與“通經(jīng)”相悖;分科治經(jīng)則以學為主(參林久貴、周春健《中國學術史研究》)。

      清代開始全面整理與研究傳統(tǒng)典籍,《詩經(jīng)》自然不會例外。清初,學術界響起復古征實的呼聲,《詩經(jīng)》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元格局:或以古說為宗,注重訓詁考證;或以《詩集傳》為宗,專注推闡詩意;或不主一家,兼采眾說。到乾嘉時期,考據(jù)學大興,戴震的《毛詩補傳》堪稱佳作。嘉道間,更有胡承珙的《毛詩后箋》、馬瑞辰的《毛詩傳通釋》、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三部名著問世。晚清時期,《詩經(jīng)》學的研究重心轉向今文經(jīng)學,著述頗豐。維新派(今文學派)和革命派(古文學派,或稱國粹學派)“都必然地趨向變革,而變革的結果,都是取消了傳統(tǒng)經(jīng)學”(夏傳才《二十世紀詩經(jīng)學》)。接續(xù)這一變革、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梁啟超。梁啟超說:“精金美玉,字字可信可寶者,《詩經(jīng)》其首也,固其書于文學價值外尚有一價值焉,曰可以為古代史料或史料尺度。”(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飲冰室專集》之七十二)

      “五四運動”以來,以文學治《詩經(jīng)》者,最有名的當數(shù)郭沫若在而立之年所作的《卷耳集》。自稱大膽的郭老,“選譯”的是徹底的離經(jīng)叛道(參夏傳才《二十世紀詩經(jīng)學》):《詩經(jīng)》被定為“文學作品集”,搖身變?yōu)椤跋惹厝佟保路鹗恰短迫佟返闹毕道献妗L接憽度倨返摹罢妗?科學實證)與“美”(文學審美),便自然成了研究的康莊大道。“如果只是把《詩經(jīng)》當作單一的文學作品,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我坏难芯磕J讲粌H難以全面體現(xiàn)《詩經(jīng)》的價值,而且會讓《詩經(jīng)》研究再次陷入新的困境”。《詩經(jīng)》被文學化、史料化后,現(xiàn)在更成為各個學科共同的研究對象,無疑使曾經(jīng)是整體的《詩經(jīng)》日漸支離破碎。實際上,這與推翻傳統(tǒng)經(jīng)學這個權威的“革命”思路是一貫的。這種碎片化的研究,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現(xiàn)代人?獲得審美享受之后呢?了解先民生活情狀之后呢?答案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學科可以給出。因為《詩經(jīng)》是博物館里面的東西,其價值在于展示,又似乎與我們毫無關系。

      詩意在自由,而反對權威是現(xiàn)代人的自由德性。“權威在于闡釋的唯一性”,現(xiàn)代人樂于將“詩無達詁”視為傳統(tǒng)內(nèi)部的反叛而作為自由闡釋的根底。但《春秋繁露》所謂“詩無達詁”,乃以“從變從義,而一以奉天”為根本,“大義”被解釋為現(xiàn)代的“詩意”,現(xiàn)代人的空疏可見一斑。孟子云:“《詩》亡然后《春秋》作。”從《詩經(jīng)》到“三百篇”,被“革”掉的正是經(jīng)學之“大義”,亦即善惡之別。“五四”學者們艱難地在清代《詩經(jīng)》學術傳統(tǒng)中?繹出“科學精神”和“審美價值”,卻輕易地放過傳統(tǒng)經(jīng)術的最關鍵之處:有識之士心中的“經(jīng)學無用”論(參夏傳才《二十世紀詩經(jīng)學》),在現(xiàn)今看來無疑是“道德無用”的諷刺,我們和德先生、賽先生一起邁入了善惡朦朧的現(xiàn)代。經(jīng)學在現(xiàn)代的尷尬,其實是現(xiàn)代人品質平庸的尷尬。孔子曰:“小子何莫學《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基本信息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jīng)》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手法上分為《賦》《比》《興》。《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jīng)》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jīng)》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及《五經(jīng)》之一。

      《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名稱由來

      《詩經(jīng)》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jīng)》,是由于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jīng)的緣故。

      產(chǎn)生年代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chǎn)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chǎn)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布在現(xiàn)今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jīng)文史專家考定,《詩經(jīng)》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產(chǎn)生的。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chǎn)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chǎn)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關于《大雅》這十八篇的創(chuàng)作年代,各家說法不同:鄭玄認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時代的詩,《生民之什》從《生民》至《卷阿》八篇為周公、成王之世詩。朱熹認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時所定也。”但均認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小雅》產(chǎn)生于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后。

      《魯頌》和《商頌》都產(chǎn)生在周室東遷(公元前770年)以后。

      創(chuàng)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jù)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如十五國風。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jīng)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豳風·鴟鸮》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zhàn)國竹簡(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zhàn)勝黎國后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nèi)容與現(xiàn)存《詩經(jīng)·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

      創(chuàng)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農(nóng)業(yè),“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nóng)業(yè)而興盛,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在武王伐紂之后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tǒng)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jīng)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后,為緩和生產(chǎn)關系與生產(chǎn)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斗爭,變奴隸制為農(nóng)奴制,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于經(jīng)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chǎn)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jīng)》出現(xiàn)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chǎn)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傳承歷史

      據(jù)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后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孔子編纂詩經(jīng)之后,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

      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于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xiàn)今流傳的詩經(jīng),是毛公所傳的毛詩。

      內(nèi)容簡介

      《詩經(jīng)》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xiàn)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于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nèi)),《風》的數(shù)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shù),常說“詩三百”。

      風篇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19篇、鄘(yōng)風10篇、衛(wèi)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2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檜即“鄶”kuài)、曹風4篇、豳(bīn)風7篇。周南中的《關雎》《桃夭》,魏風中的《伐檀》《碩鼠》,秦風中的《蒹葭》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詩經(jīng)的歷史演變】相關文章:

    《易經(jīng)》的歷史演變過程06-04

    演變閱讀答案03-04

    中國歷史各時代的人們對《詩經(jīng)》的認識01-13

    詩經(jīng)04-13

    《詩經(jīng)》全文講解 詩經(jīng)賞析05-25

    詩經(jīng)名句:《詩經(jīng)·小雅·采薇》10-23

    詩經(jīng)資料03-23

    詩經(jīng)《清人》10-09

    《詩經(jīng)》的內(nèi)容03-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 | 一区本道在线一区三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最新国产资源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