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

    時間:2024-03-26 10:47:07 蜀道難 我要投稿

    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

    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借《蜀道難》的教學引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初步掌握一些古詩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感知課文的思想情感傾向以及表達技巧

      教學要求:

      能自己讀通課文、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

      鼓勵、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控制提問的方向性和針對性,探究浪漫主義特征在詩歌中的體現

      執教教師:

      李萬輝

      教學準備:

      1、簡易課件;

      2、印發預習閱讀材料

      授課班級:

      高二(4)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生感悟情感把握要點

      三、學生閱讀課文

      教師指導怎樣讀

      四、學生講課文

      教師指導怎樣講

      五、指導學生質疑

      教師指導怎樣問

      教師提示學生質疑的角度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A、從文言知識的角度提問

      B、從文章內容的角度提問

      C、從詩歌鑒賞的角度提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方式)、

      D、從讀懂一首詩的角度設置問題

      E、從課文結構方面提問

      六、教師提問、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七、指導學生答疑

      教師指導怎樣答

      教師審視學生回答的問題,糾正回答的時候存在的'問題,培養其答題的時候的審題習慣和答題方法

      八、教師總結

      問題設計:教師要提出的主要大的問題

      1、蜀道難究竟難在哪些方面?

      2、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其浪漫主義特征從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

      3、標題層出疊現有什么作用

      板書設計

      高奇壯風光

      蜀道難險勸阻友人

      要戒統治者

      一唱三嘆抒發情感強調主旨緊密呼應

      想象奇特神話渲染比喻新穎夸張獨特

    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達。

      【教學重點】

      誦讀。

      【教學難點】

      誦讀要求。

      【教學方法】

      指導示范。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杜甫評價李白的詩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談到唐詩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讀課文,教師疏通文意,范讀課文。

      二、朗讀

      1、個別朗讀。

      2、集體朗讀。

      3、師生探討朗讀:

      ⑴ “噫吁嚱……難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噫吁嚱”是驚異之辭。“危”“高”,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⑵ “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讀。“蠶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⑶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上有”二句從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⑷ “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⑸ “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仍是說不可行,但內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⑹ “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一夫”兩句應該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⑺ “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⑻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人深思。

      三、詩歌整體感知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動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創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

      四、作業布置

      背誦《蜀道難》。

    【高二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蜀道難》高二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1-08

    《蜀道難》高二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篇11-09

    《蜀道難》高二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篇)11-09

    人教版高二上冊《蜀道難》教學設計01-24

    人教版高二《蜀道難》教學設計11-20

    語文教學設計《蜀道難》12-08

    蜀道難高二上冊語文教案11-08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11-03

    人教版高二《蜀道難》教學設計4篇11-21

    語文教學設計《蜀道難》9篇12-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动漫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 | 中文字幕人成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