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水調歌頭》原文|鑒賞|賞析|解讀
《水調歌頭》·辛棄疾
嚴子文同傅安道和盟鷗韻,和以謝之
辛棄疾
寄我五字云,恰向酒邊來。東風過盡歸雁,不見客星回。聞道瑣窗風月,更著詩翁杖屨,合作雪堂猜。歲旱莫留客,霖雨要渠來。短檠燈,長劍鋏,欲生苔。雕弓掛壁無用,照影落清杯。多病關心藥裹,小摘親鋤菜甲,老子正須哀。夜雨北窗里,更倩野人栽。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底,辛棄疾被誣落職,次年初退居江西上饒帶湖,曾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抒寫隱居生活的閑適之趣,曲折地透露了內心的苦悶情緒。嚴子文與傅安道和之,辛棄疾又作這首詞和謝他們。嚴子文,生平不詳。傅安道,福建泉州人。歷任福建轉運副使,浙東提點刑獄等。晚年閑居,杜門自守。
上片敘寫接友人書后盼望相聚的心情。開首二句,說接到對方書信,心情高興。“五云字”,用唐人韋陟典,對他人來書的美稱。《新唐書·韋陟傳》載:韋陟常以五彩箋為書記,自謂所書“陟”字若五朵云,時人號為五云體。接下二句表達思念之情:春天已經過去,大雁均已歸來,而不見客人來。“客星”,因詞贈嚴子文,故用漢嚴光典,代指客人。既然客人不來,下面“聞道”三句,表示要去友人處相聚歡飲的愿望。聽說雪齋周圍的景色美好,我要拄著手杖,穿著麻鞋前去,我們一起飲酒歡樂。“風月”,指美好的景色。“詩翁”,作者自謂。“屨” (ju),麻鞋。“雪堂”,蘇軾于元豐二年被貶黃州,寓居臨皋亭,就東坡筑雪堂。此處代指嚴子文的雪齋。“猜”,此謂猜拳,指飲酒。結二句:盼望霖雨解旱,朋友得以相會。嚴子文筑雪齋,寄作者書云:“近以旱,無以延客。”因而作者不能前往,只有盼望旱情緩解,以便朋友相聚。
下片訴說自己被棄置的苦悶心情,及家居日常生活情況。前面五句,運用典故,喻自己被朝廷棄置不用。“短檠燈”,一種較簡樸的燈具,寒素時使用,富貴時棄擲不顧。喻見棄于人。唐韓愈有《短燈檠歌》:“此時提攜當案前,看書到曉那能眠。一朝富貴還自恣,長檠高張照珠翠。吁嗟世事無不然,墻角君看短檠棄。”“長劍鋏”,即長鋏、長劍。“雕弓”二句,既指被棄置,又暗用“杯弓蛇影”,隱指自己屢遭誣陷,心有余悸。下面“多病”二句,寫閑居生活情況。用杜甫《酬郭十五判官》 “藥裹關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和《有客》“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兩詩中句意,說自己平日不過關心藥包,鋤鋤菜地,摘點嫩菜葉,打發時日。“老子正須哀”,用馬援語,謂自己處境值得同情。《后漢書·馬援傳》:“諸曹時白外事,援輒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游’。”“老子”,自稱,即“老夫”。辛棄疾在另一首《水調歌頭·湯坡見和,用韻為謝》中有“說劍論詩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意同此。“哀”,憐愛。結束“夜雨”二句,用“夜雨對床”,表達盼望友人前來相聚,傾心交談;又以竹為喻,表示自己雖身處逆境而堅貞不屈。“夜雨”,即“夜雨對床”或“對床夜雨”,由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而來,言朋友聚會之樂。“北窗”,由陶淵明“北窗高臥”來,指閑適的隱居生活(見陶淵明《與子儼等疏》)。此處指隱居之處。末句謂種竹。“倩” (qian),請。“野人”,農夫。
這是首以詞代書的作品,所以具有書的特點:反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企盼之情,傾心訴說自己被棄置不用的苦衷,以及退居生活中吃藥、種菜等瑣細小事,絮絮道來,反見親切。同時,在平常的訴說中,郁積著悲憤情緒和濃烈的愛國情思,不僅反映了辛棄疾的個人悲劇,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辛棄疾《水調歌頭》原文|鑒賞|賞析|解讀】相關文章:
辛棄疾《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11-22
辛棄疾《水調歌頭》詩歌鑒賞11-27
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原文及翻譯賞析09-10
水調歌頭·盟鷗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0-12
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鑒賞06-19
水調歌頭辛棄疾翻譯及賞析10-25
水調歌頭辛棄疾及其賞析11-17
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全文及鑒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