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

    時間:2024-09-28 14:15: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

      導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一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仿佛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大意。

      2.吟詠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所表達的志趣與胸懷。

      預習作業:

      1.查作者和寫作背景。

      2.疏通詩意。

      3.熟讀全詩,讀準字音與節奏。

      4.提出一至三個疑問。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過送別他人的經歷嗎?是否會將送別的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呢?

      生自由發言

      預設:有過這樣的經歷并且會用文字記錄下來。

      引導:這樣的習慣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將“送別”作為題材,以詩詞歌賦等形式來展現自己送別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與詩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緒的起伏變化,感悟他的志趣與胸懷!

      二、 預習交流

      (一)課文朗讀

      1.兩人一組互相聽讀全詩,注意為對方糾正字音與節奏。

      2.兩人不能解決的疑問,可以舉手提問,全班交流解決。

      3.請生展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與節奏。

     、僖簧鷨巫x(生評價)

     、谌帻R讀

      (二)說說詩意

      請四位同學每人一句說一說大概意思。

      全詩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衛著雄偉的京城,從這兒遙望風煙迷蒙的蜀川。想到了我同你即將分別的離情別意啊,我們都是離開家鄉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內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鄰一樣。我們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兒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給沾濕了。

      三、 品詩悟情

      引導:跨過剛剛的兩道門檻,我們終于可以與詩人同行,走進他的內心了!

      1.讀全詩,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

      引導:題目(解題)、“離別”、“在歧路”以及書下注釋。

      2.王勃在哪兒送別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引導:送別之地是長安?梢詮氖茁摷皶伦⑨尩弥(讀首聯)

      3.王勃在長安送別友人到蜀川赴任。從地理角度看,兩地相隔千里。詩人在此用一個什么字將這相隔千里的兩地聯系了起來?“望”字。

      詩人為什么要“望”呢?

      引導: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遙遠(風煙猶言路途遙遠、艱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內心有一份不舍與惜別,有一份淡淡的惆悵與離別之情。這里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與其說詩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說詩人是用心在望啊!

      4.試讀首聯,想想該如何處理語氣語調、重音等,才能讀出這份淡淡的離別之情。

     、僬堃簧x,并說說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一聯的朗讀的。(生評價并再請一生讀)

      ②全班齊讀,試著讀出這份情感。

      板書: 不舍

      離別

      5.作為人類生命歷程中共有的情感體驗,別離是古今詩詞歌詠的一個重要主題。大家來讀一下我們知曉的一些有關別離的古詩句。

      出示:全班齊讀一遍。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面對離別,人們通常充滿了不舍的深情,進而生發出悲苦凄楚之態。那么,詩人王勃的送別之情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他的情感有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變化。

      帶著思考讀全詩。

      ①你從哪里讀出詩人的情感發生了變化?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說一說。

      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我們可以從頷聯、頸聯和尾聯中讀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先講哪一句,視課堂學生回答情況而定。)

      預設:

      同是宦游人

      詩人對友人說道:“我們都是離開家鄉外出做官的人啊!”相同的身份,使得詩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時,他也是在勸慰友人不要傷感,因為他倆這次分別也是客中之別,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離別而已。可以說,這時詩人的感情已經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悵與不舍,轉為釋然!

      試著讀頷聯,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請生展示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女生讀前半句“與君離別意”(讀出一份不舍之情),男神讀后半句“同是宦游人”(讀出一份釋然之情)。

      板書:不舍 釋然

      離別 宦游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詩人對友人說道:“四海之內存在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鄰一樣。”正所謂天涯咫尺,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這份友情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這里詩人用“四海”和“天涯”極言距離之遠,但即使如此遙遠的距離,知己也依然存在,而且就好像在身邊一樣。此句,我們感受到詩人面對離別,此時他心中的那份淡淡的惆悵已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豪邁樂觀的情感!

      試著讀頸聯,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引導:高昂的調子,重讀“存知己”、“若比鄰”,以此強調突出語意!

      請生讀,生點評。

      師生合作讀,要求:老師讀“海內”和“天涯”,學生緊跟著讀剩余的內容。

      板書:不舍 釋然 豪邁

      離別 宦游 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人對友人說道:“我倆不要在岔路口,像小兒女般哭哭啼啼的把手巾都沾濕了。”面對離別,我們會有不舍,甚至會流下傷心的眼淚。但是詩人在此勸慰友人不要哭泣。這是尾聯,就像一曲終了之時,此時詩人的內心面對離別之情,是相對平靜的。

      試著讀頸聯,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引導:語氣舒緩,“無為”重讀,可以適當拉長語調。

      請生展示讀,全班齊讀。

      板書:不舍 釋然 豪邁 平靜

      離別 宦游 比鄰 無為

      引導:我們不難發現,詩人面對送別,也懷揣一份離別的不舍情意。但是他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情感始終深陷愁苦纏綿之中而難以自拔。當然,詩人也沒有在詩歌中違背情理地去刻意掩飾離愁別緒,而是在跌宕的文情中生動地體現了情感的變化。

      7.詩人的這首送別詩一掃以往送別詩的悲苦纏綿之態,總體的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對此,在預習時就有同學關于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出示:學生質疑

      為什么這首詩中詩人面對離別,他的情感是樂觀積極的?——楊瞻萁

      詩人面對分別,為什么如此想得開?——張進一

      為什么王勃的離別之情不像一般人那樣凄楚悲苦?——徐蔣玲

      引導:面對這三位同學的疑問,老師不禁想到了之前教授古詩詞時告知大家深入探究文本背后所隱含的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什么?每每學習一篇新課文,老師總要大家查一查作者和寫作背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解讀文本的一個方法——知人論世!

      關于詩人王勃,其實詩中已經告知了我們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他的身份——宦游人!

      板書:宦游人

      出示:

      宦,做官入仕;掠沃阜饨ㄎ娜送獬銮蠊倩蜃龉。他們往往都要拋下自己的父母妻兒,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回不了家。有些已經做了官的,因為犯了錯誤遭到貶謫,到偏遠荒涼的地方去做官。

      “宦游”現象造就了中國的送別詩文化,它們大都有著哀怨凄苦這一共同的情感特點。因為離別就意味著將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來,意味著遠離親朋好友,漂泊異鄉。

      同樣是“宦游人”身份的王勃,為何面對離別卻如此樂觀積極呢?

      出示:

      詩之基,其人之胸襟也。

      ——(清)葉燮 《原詩》

      引導:清代詩學理論家葉燮在《原詩》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詩之基,其人之胸襟也。”也就是說詩歌的根基,是作者的胸襟抱負。詩情源于性情,可以說,詩歌作品是創作主體思想感情和人生價值取向的直接體現和反映。詩人王勃有怎樣的人生價值取向呢?

      出示: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自幼聰敏好學,被稱為神童。

      龍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鄉,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并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

      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借獻“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游東岳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據史料記載,王勃寫作此詩時是20歲左右。

      讀了以上資料,你現在能理解王勃面對離別是為何會有這種積極樂觀的情感了嗎?

      小組交流一下。請生發言。

      引導:他是一個積極入仕的人,渴望建功立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的心中有大志向,他知道在宦游之路上離別將是常態!既然不能改變這一現實,那就坦然面對,因此,面對同樣是宦游人身份的好友,面對同樣在仕途上有所追求的友人,他能夠以積極的心態來勸慰對方,其實,也是在勸慰自己!心有大志,不會深陷兒女情長中而無以自拔!這正體現了詩人非同于普通人的一種高遠的志趣和曠達樂觀的胸懷!

      板書:宦游人 離別意: 存知己 若比鄰

      (積極入仕) (曠達樂觀)

      讓我們帶著這份理解,再次讀整首詩,試著讀出詩人情感的變化,讀出詩人心中的這份曠達與樂觀!

      四、作業布置

      1.熟背全詩。

      2.閱讀王勃的另外兩首送別詩《別薛華》和《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進一步全面了解詩人。

      1.本詩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詩人),他和 駱賓王 盧照鄰 楊炯并稱為“初唐四杰”。

      2.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這首詩不同于其它送別詩,開辟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別中悲苦纏綿之態,字里行間體現出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

      3.此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表達了與知己的惜別之情,抒發了對朋友遠行的留戀慰勉之情,體現出作者高遠的志趣

      4“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濕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聯系起來。

      5、頸聯蘊含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這一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練習

      1.誦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B)

      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3、這首濤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度很積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練習及答案12-0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4-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04-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教學設計06-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練習答案08-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范例04-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人教版)04-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反思04-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精品教學設計04-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AⅤ三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亚洲VA在线va天堂 | 亚洲十大国产精品污污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