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頃在黃州蘇軾

    時(shí)間:2024-10-16 06:47:56 蘇軾 我要投稿

    西江月·頃在黃州蘇軾

      蘇軾的這首詞作《西江月·頃在黃州》,表達(dá)自己對(duì)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頃在黃州蘇軾,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江月·頃在黃州蘇軾

      西江月·頃在黃州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譯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幾絲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馬兒此時(shí)尚氣宇昂揚(yáng),我卻不勝酒力,在河邊下馬,等不及解下馬鞍,就想倒在這芳草中睡一覺。

      這小河中的清風(fēng)明月多么可愛,馬兒啊可千萬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馬鞍作枕頭,斜臥在綠楊橋上進(jìn)入了夢(mèng)鄉(xiāng),聽見杜鵑叫時(shí),天已明了。

      注釋

     、盼鹘拢涸~牌名。

     、铺I水:水名,流經(jīng)湖北蘄春縣境,在黃州附近。

     、菑洀洠核ǚ瓌(dòng)的樣子。

     、葘酉觯簭浡脑茪。

     、烧夏啵厚R韉,垂于馬兩旁以擋泥土。玉驄:良馬。驕:壯健的樣子。

     、士上В嚎蓯邸

     、谁偓帲好烙。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潭庞睿憾霹N鳥。

      賞析

      上片頭兩句寫歸途所見:“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彌彌,是水盛的樣子;層霄,即層云。春夜,詞人在蘄水邊騎馬而行,經(jīng)過酒家飲酒,醉后乘著月色歸去,經(jīng)過一座溪橋。由于明月當(dāng)空,所以才能看見清溪在遼闊的曠野流過!毕日f“照野”,突出地點(diǎn)明了月色之佳。用“彌彌”形容“淺浪”,就把春水漲滿、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了。廣闊的天空還有淡淡的云層。“橫空”,寫出了天宇之廣。說云層隱隱約約在若有若無之間,更映襯了月色的皎潔。野外是廣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間仙境中,詩人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兩句暗寫月光。

      此詞所描繪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中,處處有“我”之色彩,景物成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憑據(jù)。詞人不論是醉還是醒,是月夜還是春晨,都能“無入不自得”,隨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詞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渾然凝結(jié)為一個(gè)不可分割的整體,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表現(xiàn)了自己與造化神游的暢適愉悅,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神往。

      中國(guó)古代名人蘇軾簡(jiǎn)介

      蘇軾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gè)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tái)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gè)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lián)系。例如,金榜題名時(shí),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tái)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xiàn)了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shí)期;他贈(zèng)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nèi)f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dá)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蘇軾,《題西林壁》《明月幾時(shí)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高中語文第三冊(cè)),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原文再現(xiàn)】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摘自《赤壁賦》

      【素材評(píng)析】

      《赤壁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現(xiàn)了他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選文中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rèn)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huì)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huì)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

      【適用話題】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jiān)貞氣節(jié)和獨(dú)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jiān)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tài)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shí),也保持樂觀豁達(dá)的心態(tài)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diǎn)適合話題 “豐碑”、“談意氣”、“沉穩(wěn)與靈動(dòng)”、“高潔與志氣”等。

    【西江月·頃在黃州蘇軾】相關(guān)文章:

    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譯文及鑒賞10-18

    西江月·頃在黃州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7-17

    蘇軾在黃州做的詩詞09-10

    蘇軾《初到黃州》賞析06-12

    蘇軾在黃州寫的詩08-09

    蘇軾在黃州時(shí)寫的詩句11-04

    蘇軾被貶黃州期間的頓悟08-13

    蘇軾《初到黃州》全文及鑒賞09-08

    西江月 蘇軾09-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 | 一级淫片免费看99久久 |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А∨天堂AV网在线 | 色色影院五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