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故鄉的元宵賞析

    時間:2025-02-21 16:34:52 賽賽 汪曾祺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賞析

      《故鄉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描繪了故鄉元宵節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節日活動,為我們營造出其樂融融的節日氛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汪曾祺:故鄉的元宵賞析,歡迎閱讀。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賞析

      故鄉的元宵

      汪曾祺

      故鄉的元宵是并不熱鬧的。

      沒有獅子、龍燈,沒有高蹺,沒有跑旱船,沒有“大頭和尚戲柳翠”,沒有花擔子、茶擔子。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會”——賽城隍時才有,元宵是沒有的。很多地方興“鬧元宵”,我們那里的元宵卻是靜靜的。

      有幾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個鄉下的漢子,一個舉著麒麟,——一張長板凳,外面糊紙扎的麒麟,一個敲小鑼,一個打镲,咚咚當當敲一氣,齊聲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開頭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對這“格炸炸”印象很深。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是狀聲詞?狀的什么聲呢?送麒麟的沒有表演,沒有動作,曲調也很簡單。送麒麟的來了,一點也不叫人興奮,只聽得一連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給他們一點錢。

      街上擲骰子“趕老羊”的賭錢的攤子上沒有人。六顆骰子靜靜地在大碗底臥著。擺賭攤的坐在小板凳上抱著膝蓋發呆。年快過完了,準備過年輸的錢也輸得差不多了,明天還有事,大家都沒有賭興。

      草巷口有個吹糖人的。孫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漁翁。老漁翁的蓑衣是從藥店里買來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壇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響,天嗡子蠻牛似的叫。

      到泰山廟看老媽媽燒香。一個老媽媽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過去了。

      不過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燈,才算。元宵元宵嘛。我們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燈節要過幾天,十三上燈,十七落燈。“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里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里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一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里點的是紅琉璃泡子。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馬燈。連萬順家的走馬燈很大。“鄉下人不識走馬燈,——又來了。”走馬燈不過是來回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后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著里面的紙輪一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馬燈并不“走”,只是一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著一根頭發絲,燭火烘熱了發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么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的是《西游記》唐僧取經。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轱轆,可以拉著走。兔子燈其實不大像兔子,臉是圓的,眼睛是彎彎的,像人的眼睛,還有兩道彎彎的眉毛!繡球燈、馬燈都是買的。繡球燈是一個多面的紙扎的球,有一個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兩個轱轆,手執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滾動。馬燈是兩段,一個馬頭,一個馬屁股,用帶子系在身上。西瓜燈、蝦蟆燈、魚燈,這些手提的燈,是小孩玩的。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后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附設在城隍廟里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幾支,起火升到天上,嗤——滅了。

      天上有一盞紅燈籠。竹篾為骨,外糊紅紙,一個長方的筒,里面點了蠟燭,放到天上,燈籠是很好放的,連腦線都不用,在一個角上系上線,就能飛上去。燈籠在天上微微飄動,不知道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點薄薄的凄涼。

      年過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鋪就“大開門”了。我們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鋪都不開門。初六打開兩扇排門,賣一點市民必需的東西,叫做“小開門”。十六把全部排門卸掉,放一掛鞭,幾個炮仗,叫做“大開門”,開始正常營業。年,就這樣過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內容概括

      元宵氛圍:故鄉的元宵并不熱鬧,沒有獅子、龍燈等熱鬧的表演,而是靜靜的。

      送麒麟:有幾年,有送麒麟的習俗。三個漢子舉著糊紙扎的麒麟,敲著小鑼和镲,唱著吉利的歌,但并不讓人興奮,只是聽一連串的“格炸炸”。

      賭錢與玩樂:街上擲骰子“趕老羊”的賭錢攤子上沒人,六顆骰子靜靜地臥著。有吹糖人的、捏面人的,還可以去看人拉空竹、老媽媽燒香等。

      燈節習俗:故鄉一般叫燈節,不叫元宵。十三上燈,十七落燈,正日子是十五。各屋都點起了燈,明亮而溫柔。上街可以看走馬燈,有大的也有小的,其中乾隆和的走馬燈不“走”,但上面的小人表現的是《西游記》唐僧取經的故事。

      孩子的燈:孩子有兔子燈、繡球燈、馬燈等自己或買的燈,可以拉著或推著玩。

      看圍屏:故鄉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是看圍屏,上畫演義小說人物故事,像透亮的連環畫,有兩處可以看,分別是煉陽觀和火神廟。

      放花與結束:街上有人放高升和紅燈籠,紅燈籠飛到天上微微飄動,看了使人有點薄薄的凄涼。十六店鋪大開門,年就這樣過去了。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賞析】相關文章:

    故鄉的元宵 汪曾祺02-13

    汪曾祺散文《故鄉的元宵》11-09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原文賞讀02-21

    汪曾祺 《故鄉的食物》11-29

    故鄉的野菜 汪曾祺07-08

    故鄉的野菜汪曾祺10-04

    汪曾祺散文《故鄉的食物》07-15

    作家汪曾祺的《夢故鄉》03-15

    汪曾祺《故鄉的食物》散文08-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丁香六月婷在线综合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卡 | 天天综合亚洲日韩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中国久久精品综合网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橙子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