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教案

    時間:2025-03-10 10:14:05 辛棄疾 我要投稿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dāng)?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xué)方法,調(diào)動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積極性。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辛棄疾《水龍吟》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1

      一、導(dǎo)入

      1、有些詩句,人們也許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以下的名詩對接。

      青山遮不住,畢竟動流去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你們能說出以上詩句是出自誰的筆下嗎?

      今天我們再來學(xué)習(xí)一首辛棄疾的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在接觸作品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作者的有關(guān)情況。

      二、作者簡介,知人論世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他原是智勇雙全的英雄。因生長于金人占領(lǐng)區(qū),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fù)仇雪恥、收復(fù)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御敵,統(tǒng)一中原的奮斗。自符離之戰(zhàn)失敗后,南宋王朝一戰(zhàn)喪膽,甘心納貢求合。身為“歸正人”的辛棄疾,因受到歧視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shù)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合稱“蘇辛”。

      三、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聽老師讀、抽讀、譯讀(學(xué)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詩詞意思)

      2、出色的朗讀往往是建立在正確的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下面就請大家結(jié)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內(nèi)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可以和你旁邊的同學(xué)討論解決,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討。

      四、體會感情,感受形象

      師:讀過辛棄疾的這首詞,相信大家一定讀懂了一些東西,那么能不能告訴老師你讀過之后的感受呢?

     。ㄒ唬┓治鲈~的上片

      師:我們先來看詞的上片。上片中詞人用了我們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借景抒情

      1、那么詞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寫,他們分別描寫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斷鴻、游子

      2、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景色描寫又牽動了詞人怎樣的心緒呢?

      教師提示:請大家抓住關(guān)鍵詞(學(xué)生討論完成)

      (1)詞人由水寫到山,有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詞人在賞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遼遠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牽動了他久蓄的愁苦。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遒勁。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見之遠山也似乎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詩人愁恨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fù)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壯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也限于國力。以上種種,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詩人借遠山之獻供,盡情抒發(fā)內(nèi)心擔(dān)負。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國勢衰頹的意思,亦表達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師:是呀,愁苦萬種,萬種愁苦都映襯在落日余暉的夕照里,應(yīng)合著離群孤雁的哀鳴,使得飄無定所的辛棄疾,此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誰呢?這又表達了詞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墒悄纤谓y(tǒng)治集團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tài)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內(nèi)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詞人除了寫景,還寫到了自己的行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嗎?那么它們又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呢?請大家談?wù)勀銈兊睦斫狻?/p>

     。▽W(xué)生討論完成)

      ——(1)看、拍、會、登(板書)

      (2)“吳鉤”本是戰(zhàn)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感慨呢?

      “欄桿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的意思,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無人會、登臨意”感嘆自己空有恢復(fù)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來幫助他解除心頭的郁結(jié),然而又有誰能來給與他慰藉呢?

      5、全體女生朗讀

      師:女生讀的如此有氣勢,男同學(xué)想不想和她們比比?那就請男同學(xué)激情飽滿的朗讀下片。

     。ǘ┓治鲈~的下片

      1、全體男生朗讀

      師:與上片相比,詞的下片描寫的對象變成了歷史人物,那么詞人寫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張翰——樂于歸隱許汜——謀取私利

      劉備——雄才大略桓溫——嘆時光流逝(板書)

     。、詞人對這些人和各持什么態(tài)度?

      既不愿學(xué)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愿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而贊賞劉備的包裹才氣,表明自己志在為國為民。

      3、請大家思考作者寫這些人物以及有關(guān)的事有什么用意嗎?

      (1分鐘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圍的同學(xué)討論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脫心靈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1)用“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這里,辛棄疾是借張翰來自比,不過卻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難忘懷時事、棄官還鄉(xiāng)。還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并抒發(fā)了對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班l(xiāng)思”與前面的“游子”呼應(yīng),是“落日”、“斷鴻”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劉郎在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這個典故用在這里是說他既不學(xué)為吃鱸魚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怕應(yīng)羞見”中的“怕應(yīng)”二字是詞人為許汜設(shè)想,表示懷疑:你這樣的小人,有何顏面去見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表達了對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棄疾的雄心壯志。

     。3)“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風(fēng)雨,指國家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指辛棄疾對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的憂懼。

      4、這種借古人來表達自己情感的寫法我們稱之為什么呢?

      ——用典

      師:就本詞來看,詞人用典意在對比,前兩個是反例,后兩個是正例,正反對比表達了詞人的榮辱觀、價值觀?梢,辛棄疾可謂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詞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xiàn),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yīng)。英雄無淚,只因未到傷心處,辛棄疾卻黯然流淚,那是因為他的心在滴血呀!

      五、咀嚼涵詠,品味語言

      師: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與語言的完美結(jié)合,這首《水龍吟》也不例外,相信詞中的許多句子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現(xiàn)在請大家合上課本,試著回憶一下,哪些句子讓你一見傾心?并說說你的理由。

      (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玩味著句句言近意遠的詩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懷磊落,憂國傷時的詩人,仿佛就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是啊,錦繡河山必然哺育無數(shù)英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念奴嬌赤壁懷古》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抱負遠大,識度明達的蘇軾。下面請同學(xué)們就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shù)特色方面的相同點做一個簡單概括。

      六、對比鑒賞,拓展延伸

      比較《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shù)特色方面的相同點。

      情感: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曠遼遠。

      語言:大氣豪放。

      師:其實這些特點也恰恰是豪放詞的特點,于高遠中寄豪情,永遠是一種美的享受。

      七、小結(jié)

      這首詞立意遼遠、意境開闊,它仿佛令我們拔地凌空、極目游騁。仰則天高,俯則水遠。天高水遠,無邊無垠。它是辛詞名作之一,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xiàn)實內(nèi)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shù)手法把內(nèi)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八、板書:

      上片:

      江月山景落日斷鴻

      動作:看、拍、會、登

      下片:

      張翰——樂于歸隱

      許汜——謀取私利、

      劉備——雄才大略

      桓溫——嘆時光流逝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2

      一.教學(xué)目標:

      1、了解詞的相關(guān)知識;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背誦并默寫《水龍吟》

      二.教學(xué)重點:

      能準確說出詞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三.教學(xué)難點:

      賞析《水龍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領(lǐng)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觸的意境

      四.學(xué)法指導(dǎo):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xué)過程:

      背景介紹

      辛棄疾于紹興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領(lǐng)的山東,這時距北宋的敗亡已13年。辛棄疾21歲時,金主完顏亮舉兵南侵。他乘機聚集成兩千人的隊伍,起義抗金。接著又率眾投奔南宋王朝!端堃鳌纷饔诖疚踉辏1174)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時年35歲。這時,他自江北率領(lǐng)人馬來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為他有著幾種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對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員的后代;二、他曾參加過農(nóng)民起義軍;三、他是個意志堅決的主戰(zhàn)派。辛棄疾這三重身份,都觸犯了當(dāng)權(quán)者的忌諱。所以,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dāng)當(dāng),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fù)國。在這種境遇下他深感受壓抑,內(nèi)心充滿了憤懣不平。當(dāng)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著大好江山,反而是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知識積累

      1、給加點字注音:

      玉簪()螺髻()鱸魚堪膾()揾英雄淚()金戈()

      狼居胥()可堪()佛貍祠()遙岑()

      2、解釋下列詞語,掌握在詞中的意思:

      風(fēng)流:

      尋常:

      草草:

      北顧:

      可堪:

      自主學(xué)習(xí)

      閱讀全詞,結(jié)合注釋,回答下列問題。

      3.詞的上片,以寫景開端,作者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

      4.這些景物描寫,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兩個動作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緒,能說說這兩個形體語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嗎?

      點撥:下片抒情。作者運用了幾個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對生活道路的抉擇,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孤寂與憂愁。

      探究:

      1.作者寫了哪幾個典故?

      2.結(jié)合這三個典故,說說作者的思想傾向、人生選擇(注意抓住能表現(xiàn)這種傾向,選擇的關(guān)健詞)。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一、寫作背景:

      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這年春天,辛棄疾由滁州知府調(diào)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詞人時年三十五歲,南歸已逾十年,壯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滿郁憤之氣。這首詞是詞人早期作品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shù)上漸趨成熟,豪而不放,壯中見悲,沉郁頓挫。

      二、補充注釋:

      1.岑:小山。

      2.“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語序。

      3. “看了”:看夠。

      4.登臨意:登臨的內(nèi)心感受。

      5.季鷹:張翰的字。

      三、賞析詞文: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意境特點?

      雄渾而不失清麗。

      2.“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點?

      用比喻手法,將遠處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顯出清秀的特點。

      3.移情入景的手法!矮I愁供恨”,倒裝句式,移情入景,變賞心悅目為滿懷愁恨。

      4.詞人遠眺大好的秋景,為什么突然愁恨滿懷?

      江山雖然美麗多嬌,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敵手,且恢復(fù)無望,怎能不滿懷愁恨。

      5.“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七句,寫“江南游子(詞人自稱)”,有何特色?刻畫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為何自稱江南游子?

      特色:

      A.景物烘托:夕陽殘照樓頭,孤鴻哀鳴天際,烘托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意境。

      B.強烈而極富暗示性的動作刻畫:把看吳鉤,言復(fù)國壯志凌云;欄干拍遍,言國事難為,寥無知音。不言憂憤,而憂憤之情自見。

      形象:

      在闊大蒼茫的背景上,呈現(xiàn)于讀者眼簾的是一個憂憤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

      自喻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南歸,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墒悄纤谓y(tǒng)冶集團根本無意北上收失地,對于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tài)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6.“無人會,登臨意”(無人能夠理解我登臨時深沉的內(nèi)心感受),結(jié)合這句與下片的內(nèi)容關(guān)系,說說上片結(jié)句“住而未住,收而未盡”的效果。

      上片結(jié)句“登臨意”扣住題目,但未明言“登臨”之意,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來落實,暗領(lǐng)下片內(nèi)容,因此說是“住而未住,收而未盡”。

      7.結(jié)合注釋,理解三個典故的用意。

      8.下片三個典故連用,用典的方法上是不同的。

      A.“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反用典故。張翰因想念家鄉(xiāng)的美味,棄官歸鄉(xiāng)。而辛棄疾用來表達國難當(dāng)頭、談不上棄官回鄉(xiāng)之意。

      B.“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正面取意。許汜一心購置田產(chǎn)而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作者正面用典,表達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的心意。

      C.“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半露半隱。感嘆人生易老,功業(yè)未成。“樹猶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隱去。

      連用三事,并非平鋪直敘,而是手法多變,沉郁頓挫,有一波三折、回腸蕩氣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即“豪而不放”。

      9.從三典連用看作者的情感變化。不學(xué)張翰秋風(fēng)思歸,不學(xué)許汜求田問舍,是反襯自己復(fù)國大志!翱上Я髂辍保P峰陡轉(zhuǎn),年華虛度,壯志難酬。即“壯中見悲”。

      10.用典的作用。

      A.增加了詞的容量,使內(nèi)蘊更為豐厚。

      B.語言簡練,風(fēng)格典雅。

      C.言近旨遠,辭約意豐。

      D.以古比今、借古寫懷,表達作者收復(fù)中原、鄙視享樂但年華虛度,功業(yè)未成的感慨。

      四、總結(jié):

      此詞登臨感懷,眼底江山與心頭抱負兩相融會,闊景、壯志、豪氣、悲懷一時齊集,筆力遒勁而筆致婉曲,與縱橫跌宕中慷慨淋漓,如聞裂帛之聲,表現(xiàn)出獨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詞寫盡英雄失意之感,又極強的感染力,至今讀來仍動人心魄。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09-18

    (精選)水龍吟辛棄疾07-28

    水龍吟辛棄疾05-31

    辛棄疾的水龍吟09-09

    水龍吟 辛棄疾11-03

    辛棄疾水龍吟02-06

    水龍吟辛棄疾11-30

    辛棄疾 水龍吟11-16

    辛棄疾《水龍吟》教案3篇10-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AV片一区 | 中文国产特黄特色在线视频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