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慮論》閱讀答案

    時間:2024-09-28 20:31:51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深慮論》閱讀答案

      讀方孝孺的《深慮論》,回答1923題(每題3分)

    《深慮論》閱讀答案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六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以不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借鑒)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備之外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于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豈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于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也,而豈天道哉?

      1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變封建而為郡縣封建:封邦建國B.方以為兵革可以不復用兵革:兵器

      C.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治亂:治理亂世D.籠絡當世之務籠絡:包攬

      20、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禍常發于所忽之中/②不知子孫卒困于夷狄

      B.①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C.①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

      D.①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備之外

      21、以下符合文章內容或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訓,改封建制為郡縣制,于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卻因放棄了兵器而失去天下

      B.漢代吸取秦的教訓,鎮壓了王國叛亂后,又把郡縣制恢復為封建制,從而穩定了政局,安定了天下

      C.宋代吸取唐末藩鎮割據的教訓,大力削弱武將的兵權,結果導致宋代軍隊戰斗力很弱,被周邊政權所困擾

      D.魏代和晉代,因為能夠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訓,積極改進他們的統治策略,因而都有效避免了封建制和郡縣制的危害

      22、下列對原文有關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家發生禍亂或者遭到覆滅的命運,主要是因為建國者的智慧有限,不能運用謀略來防患于未然

      B.要想國家長治久安,僅靠一點智謀是不夠的,必須用非常誠懇的態度,修養德行,從而感動上天而獲得庇護

      C.歷代的滅亡,根本原因在于每個朝代都產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錯誤,前朝的教訓雖然吸取了,但本身的問題卻被忽略了

      D.凡能遠慮的國君,一定能夠找到為子孫后代積累大德的辦法,因而上天特別眷顧,即使他是一個不成材的繼承者,上天也不想滅亡他

      2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

      (2)彼豈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

    【《深慮論》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王安石論》閱讀答案10-03

    論美閱讀答案02-03

    《豫讓論》閱讀答案07-17

    《太宗論盜》閱讀答案06-29

    朱自清《論誠意》閱讀答案11-13

    《論握手》閱讀理解及答案08-17

    《隋論》閱讀答案及譯文10-14

    梁實秋《論散文》閱讀答案06-07

    《論美》閱讀練習及答案09-04

    《華佗論 劉禹錫》閱讀答案及翻譯07-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线路一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亚洲中国一级a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