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

    時間:2025-03-21 10:41:02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1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提高在比較中鑒賞詩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進入詩文意境。

      3、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文的方法。

      2、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文的方法。

      2、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方法】:

      通過對比分析,提高學生學習和鑒賞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并導入新課:

      1、檢查背誦《詩兩首》。

      2、《岳陽樓記》作者簡介:

      袁中道,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萬歷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為公安派。其績稍遜于宏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

      二、感知課文:

      1、請學生根據課文注解,理解課文內容。

      提示:第一段寫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寫作者由洞庭湖上風景變幻而引發自己的的聯想和感慨。

      2、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1)、洞庭湖水勢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識為我們客觀準確地回答了此問題,他在文中談到如此盛大的水勢,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匯集了,才有湖的規模。

      第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水面擴大了,才“澄鮮宇宙,搖蕩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

      第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

      第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

      第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余,比較單調;有了君山,就富于變化了。

      結論是: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因景變而發生感情變化的句子,對于這情感的變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為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為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

      (3)、作者在文中還聯系了哪些歷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確:作者在文中還聯系了宋朝藤子京、范仲淹,聯系了修建岳陽樓的.藤子京因在官場上受到打擊而在賓客間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提示:用這樣的聯系來對照自己當時的人生經歷,表現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認為藤子京不應該哭,因為他已經在中央朝廷為著名的諫議,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績可報了,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發都白了,還沒有為保衛國家作出什么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這不僅是為自然現象而哭,更是為個人政治遭遇而哭!他這種敢哭敢笑的個性追求,即他文學創作中一追求的“獨抒性靈”。

      三、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師生共同討論探究)

      1、孟浩然、袁中道表達的思想境界與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親朋離散、老病異鄉和遠在視線之外的戰亂(戎馬關山)、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從而表達出了宏大的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詩文只限于自己個人的政治命運,思想境界很狹小。

      2、從袁文中看,袁中道實地游歷了岳陽樓,而據考證,范仲淹當年并未到岳陽,只是參照家鄉太湖和有關詩文資料,調動想象,寫成了這篇散文(參見汪曾褀《蒲橋集·湘行二記》,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那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寫的洞庭湖和岳陽樓的景觀比范仲淹筆下的更為細致具體?

      明確: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為具體,不過詩意性不強,客觀性很強,如文章中明確點出在枯水季節,洞庭湖并不怎么宏偉,不過像一匹綢緞而已,這表現出了散文的寫實性、知識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象很豐富,已經盡可能強化了詩意,詩化的抒情風格很明顯。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勝過了袁文,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勝過了袁文。在范文中,因為豐富的想象,意境也十分開闊(它立足于國家命運,而非個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極大地表現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點,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勝過了袁文。

      3、對比所學內容(本課《詩兩首》、杜甫《登岳陽樓記》與本課《游岳陽樓記》、范文《岳陽樓記》),歸納概括詩歌與散文的異同。

      提示:

      (1)、詩言志,“志”是獨特的情感世界、個人的感情,甚至兒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彥、柳永那樣的離經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發的。而文以載道,文章的社會功能,比詩歌嚴肅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則不是個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規范化的意識形態,它滲透著作者對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帶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與散文的“意”,也就是內容,沒有什么區別,不過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內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飯,詩歌就是把米釀成酒。飯沒有改變米的形狀,而酒把米的形狀和質地都改變了。詩歌是想象的,變異的,而散文則比較寫實。

      【課堂小結】:

      通過古代詩文的對比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古代詩歌與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相信這樣的魅力將吸引我們同學不斷探究祖國燦爛的文化瑰寶。同時,老師也希望同學們能汲取前人文化精髓,巧妙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像古人那樣,“我手寫我心”,不斷地創作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佳作。

      【作業布置】:

      1、完成課后“閱讀練習·探究”。

      2、完成《伴你學語文》P50--P51第一、二、三、四題(作業本)

      【板書設計】:

      散文一篇:(散寫實)

      游岳陽樓記 袁中道

      第一段:洞庭湖水奇。

      第二段:景色變壞,心情變糟,追溯古人,涕淚而下。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2

      【課前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1溫習上堂課內容—-作家知識、一二段段意、課下注釋詞語解釋。

      2讀三四段,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意。

      【課堂學習】

      1復習提問

      (1)提問學生關于范仲淹的知識

      (2)文章一二段都寫了什么內容?

      (3)解釋詞語

      謫守越明年百廢具興增其舊制屬予作文

      勝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大觀遷客騷人得無異乎

      2導入

      同學們已經說了,文章第二段,簡單寫了洞庭湖美景,然后轉到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那么,這覽物之情到底如何呢?下面就來繼續學習。

      3學習過程(精講內容)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譯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詞語。

      淫雨霏霏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催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3)概括此段內容:

      描繪洞庭湖天氣的惡劣,淫雨、陰風、濁浪是主景,進而寫遷客騷人之悲。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

      (5)指名譯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詞語。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長煙一空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此樂何極崇辱偕忘把酒臨風

      (6)概括此段內容:

      描繪洞庭湖陽關燦爛及月下的.美妙景色,進而寫遷客騷人之喜。

      (7)從內容、寫法、表達方式、句式及修辭等角度分析這兩段-----

      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最后共同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結論見板書設計

      4練習

      解釋詞語

      淫雨霏霏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催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長煙一空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此樂何極崇辱偕忘把酒臨風

      5反饋練習

      從內容、寫法、表達方式、句式及修辭等角度解析這兩段?

      6知識總結

      我們主要學習了三四段的內容,多個角度進行了學習,希望同學們要認真理解,課下努力消化。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3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文體知識,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3、針對本文,強化內容理解,并培養學習文言文能力。

      【學習重點】

      1、掌握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合作探究】

      (1)請簡要概括第一段所寫的內容,然后指出哪些內容寫出了滕子京的政績?

      (2)在第二段中用橫線畫出描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并分析作者從哪些方面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3)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背景是什么?

      (5)文中總寫洞庭湖景觀的句子是:

      (6)從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

      (7)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與文中所描寫的洞庭湖的景色、氣勢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點。

      (8)在第四段中找出與第三段中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形成鮮明對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這兩種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9)文中與“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10)點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11)“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退”分別指的是什么?

      (12)怎樣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3)作者認為,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A.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社會安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真是

      B.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該擁有

      C.文中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

      【課堂檢測】

      一、閱讀課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加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8分)

      A.檣傾楫摧傾家蕩產B.憂讒畏譏樂以忘憂

      C.去國懷鄉觸目傷懷D.或異二者之為神情異常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8分)

      (1)山岳潛形潛:(2)薄暮冥冥薄:

      (3)把酒臨風把:(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微斯人,吾誰與歸?

      4.登樓者面對兩種不同景色產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什么?請結合選文回答。(8分).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通用10篇)09-23

    《游岳陽樓記》第二課時教案設計11-23

    岳陽樓記教案三課時11-24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分課時10-19

    背影第二課時教學教案11-28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課時教案08-29

    周密觀潮教案第二課時08-14

    岳陽樓記第2課時教案范文(通用10篇)08-28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教案范文10-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中文乱码高清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Av最新国产在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