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

    時間:2024-08-17 11:52:57 贈汪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精選5篇)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精選5篇)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會認“贈”等6個生字,會寫“舟、乘、汪”三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 懂得珍惜友情。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珍惜友情。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復習古詩,導入新詩。

      板書課題,教師范寫“汪”字,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汪”字作為本課要寫的生字,它又在題目中出現,在板書課題時就讓學生掌握寫法。

      (課件顯示《贈劉景文》)齊讀,找出兩首古詩題目的共同點。理解“贈”是“送”的意思,理解課題《贈汪倫》即李白寫一首詩送給汪倫。

      『設計意圖』:從復習古詩入手,不僅加深對古詩的記憶,還理解“贈”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覺的讀中,學生就明白了題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國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那李白為什么要寫一首詩送給汪倫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嗎?大家要是把這首詩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我就講個有趣的故事給大家聽。

      二、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通古詩,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充分感知是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基礎,切忌走過場,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自

      主閱讀,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三、 學習要認的字(課件顯示生字)

      1、指名讀。(評讀)

      2、小老師帶讀。

      3、開火車讀。

      4、齊讀。

      5、去拼音讀。

      『設計意圖』: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要認的字,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

      能力墊定了基礎。

      四、品讀古詩,體會古詩的真情實感

      1、講故事。

      古詩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寫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 --《贈汪倫》。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一個簡短的古詩背景故事,能讓學生更易地理解詩意。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

      講完故事師順勢范讀。

      齊讀古詩。

      2、品讀第一行。

      (1)指導看書本上的插圖,問:船上的是誰?岸上的是誰?你是從哪行詩看出來的?指名答。(課件顯示:李白乘舟將欲行)

      『設計意圖』: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一幅圖就是一篇文章,指導學生看圖,有助于學生自主理解詩意。

      (2)指名讀。齊讀。

      (3)指導寫字。(乘、舟、汪)

      A、了解詞語“乘舟”,并給“乘、舟”另外口頭組詞。

      B、師讓學生觀察了解“乘”是“禾”與“北”的巧妙組合,再范寫“乘”字;學生說“舟”字的筆順。

      C、學生在書本上描紅、寫字。

      D、評價。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每節課都讓學生寫一寫,但不要寫得太多,根據本節課設計

      的內容,故寫三個生字。讓學生觀察生字??“乘”, 感受漢字的妙處,激發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的愿望。由于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故在指導書寫中,師范寫最難的“乘”字,生說“舟”字的筆順,“汪”字放手讓學生觀察去寫,這體現了一個從難到易的教學過程。

      (4)學習“欲”字,說一說記住“欲”字的方法。說說李白乘舟將要干什么?

      (5)李白將要走了,他與汪倫相見恨晚,剛結下深厚的友誼就要面臨分離,你說他的心情會怎樣?用上這樣的心情讀讀這一行。(指名讀,小組讀。)

      (6)這時李白心里會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李白將要離開的那種不舍之情。通過不同方式反復朗讀,在聽和讀中讓學生理解、鑒賞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個人情感。

      3、品讀第二行。

      (1)汪倫是用什么方式為李白送別?指名答。

      (2)(課件出示:忽聞岸上踏歌聲)指名讀,齊讀。

      (3)學習“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記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種舞蹈,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邊歌邊舞的一種歌舞形式。)

      (4)練習。理解“聞”的意思。從這行詩看,應該選哪個?

      (課件顯示)聞:( )A用鼻子聞 B有名望的 C聽見

      (5)汪倫用這種隆重的方式為李白送行,從這里可以感受到汪倫對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樣?試著讀出你的感受。(指名讀,男女讀,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并通過反復吟誦,加深理解。

      4、品讀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倫讓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讀三、四行。(課件出示)

      (2)學習“潭”字,說一說記“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試著把桃花潭的深度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3)練習。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 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深。

      板書:水深??情更深

      (4)指名讀;齊讀。

      (5)分別是傷感的。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同桌練習說一說。

      (6)再讀、引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如果你是李白)當你登上小船準備離開,回想起汪倫每天熱情款待,一起飲酒作詩,望著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會感嘆??齊讀三、四行。

      即將分別,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時再見。此時,忽然聽見汪倫在岸上踏歌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頭看著清澈的潭水,誦道??齊讀三、四句。

      『設計意圖』:在一遍遍的朗讀中,讓學生通過美讀、熟讀,升華朗讀情感,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讓學生的語感得以深化、內化,達到真正意義的積累。

      五、背誦

      1、自由背3分鐘。

      2、指名比賽背,小組比賽背。

      3、配樂齊背。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背誦的學習任務。

      六、完成課后練習

      七、拓展小結

      1、《贈汪倫》這首詩讓我們感受了好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嗎?你是怎么對待朋友的?

      2、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讀一首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別董大》。

      『設計意圖』:將課堂上的內容延伸到課外,使課內外結合,引起學生的思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每次的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離別和相聚中,友誼一次次的變得更深厚??齊誦《贈汪倫》

      作業

      找一些離別詩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外多積累知識,進一步感受詩情、詩美,感悟詩人們深沉的情感。

      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水深 情更深

      『設計意圖』:板書簡單明了,易于讓學生理解詩意。

      拓展閱讀:

      《贈汪倫》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著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進行對詩,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借助音樂、圖片,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淀、不斷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于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梁,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后熟讀成誦。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為驚喜,再由驚喜轉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恒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后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動。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 篇2

      一、進入詩境,品味誦讀

      1、同學們,你們一定積累了很多的古詩文,能吟誦一首你最欣賞的古詩嗎?能談談你最崇拜的詩人嗎?

      2、有崇拜李白的嗎?能吟誦幾首他的詩嗎?據說李白有一首詩是因為他愛飲酒愛游玩而被人“騙”了一次才寫出來的,知道是哪首詩嗎?

      3、欣賞《贈汪倫》的配樂動畫,教師激情旁白關于這首詩的傳說。

      4、欣賞了這感人的場面,聆聽了這美麗的傳說,你想說點什么嗎?能帶著這種感受誦讀這首詩嗎?引導學生誦讀詩文,感受詩情。

      二、設身處地,想象體驗

      1、“李白乘舟將欲行”

      (1)播放《贈汪倫》配樂動畫,并讓畫面定格。教師引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春天,安徽涇縣,桃花潭邊,桃紅柳綠,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詩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離開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可能會說到的景物有小草、桃花、潭水、魚兒、青山等。教師通過比較學生的語言,指導學生把話說得具體些、生動些。教師相機點撥提升:看到這些,詩人觸景生情,那拂堤楊柳仿佛在喃喃自語、依依不舍。這些景物在詩人的眼里帶著一種怎樣的情感啊!能說說嗎?

      (3)播放“飲酒賞月”的動畫,教師深情訴說:看到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眼前又浮現出那一幕幕與汪倫相處的情景:

      飲酒——引導學生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教師相機介紹下面情況,以供學生展開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倫是個機智風趣、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志趣相投、相見恨晚,兩人可稱忘年交;在汪倫的眼中,李白雖然詩名滿天下,卻從無狂妄自大之態,是一位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學者,又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

      賞月——李白對月亮極偏愛,寫了許多有關月的美妙詩句,如《靜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導學生將它們應用到這一情境中,汪倫吟誦這些詩句并表達自己的贊嘆之情。

      游玩、下棋、垂釣、吟詩、登山……

      2、“忽聞岸上踏歌聲”

      (1)這時,船夫催詩人李白上船,李白會怎么說、怎么做?

      (2)汪倫不見了李白,心情怎樣?會怎么做?此時此刻,你就是汪倫,會唱些什么呢?能寫幾句歌詞嗎?請你用腳踏著節拍,唱一唱,唱出汪倫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3)聽著這動人的歌聲,李白激動萬分,不能自已。他跳下船頭,快步迎上前去,緊緊地握住汪倫的手……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4)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送別詩句。(出示送別詩句)在這分別的時刻,李白和汪倫也會有這樣的'心情吧?如果你是李白,你會怎么說?如果你是汪倫,會怎么說?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上了船,船漸漸地遠去了,淚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詩——師生齊聲吟誦《贈汪倫》。

      三、激發表達,改寫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桃花潭邊,一起經歷那情深意切的送別場景,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那就讓我們拿起筆,把這感人的一幕寫下來吧!

      2、今天,我們就來改寫《贈汪倫》這首詩。你打算怎么寫?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以哪個角度來寫,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等。

      3、你打算給自己的習作擬一個什么樣題目?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進行點評。

      4、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把我們剛才所說的、所體驗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寫下來,讓這深厚的友情在我們的筆尖流淌、傾泄。有信心嗎?

      5、學生改寫古詩,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析

      1、誰愿意把自己寫的作文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點評。

      2、欣賞了這個同學的作文,可以說說你最欣賞或最感動的地方,也可以說說你個人的看法或建議。

      3、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對話,與詩人暢談,獲得的是語言的滋養、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愛。能用一句話來談談你這節課感受嗎?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

      3、交流送別詩,誦讀積累。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體會兩人之間的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師板書:《贈汪倫》(誰能來準確地讀讀詩題?)

      2、理解詩題。(‘贈’是什么意思?)

      3、了解詩歌創作背景。(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愿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并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于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已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二、初步感知古詩。

      1、讀通古詩。(誰來替李白誦一誦這首古詩?)

      (1)指名讀。(重點正音“乘”)

      (2)齊讀。

      2、想像古詩中的景象。(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1)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將要出發的畫面)重點理解“將”“欲”“行”。

      (2)忽聞岸上踏歌聲:(汪倫為李白送別邊歌邊舞的畫面)重點理解“踏歌”“忽聞”。

      ①踏歌:邊歌邊舞的一種舞蹈形式。

      ②課件展示“踏歌”。

      ③重點理解“聞”。(這里的“聞”是什么意思?(聽到)現在的“聞”有好多意思(看504頁字典)。你知道哪些句子中“聞”的意思是“聽見”?(耳聞不如目見;耳聞是虛,眼見為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3、體會李白的心情。

      (1)感動。(此時李白的心情怎樣?李白的感動僅僅是因為汪倫踏歌送行嗎?前面聽了老師寫作背景的介紹,你還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表現在哪里?)

      (2)感情朗讀。(誰能像李白一樣飽含深情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詩意。(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4)比較句子,體會感情。(讀下面的句子,想想它們的意思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

      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三、背誦積累。

      1、教師引讀。(想到汪倫真情相待,看到汪倫踏歌送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

      2、理解全詩。(誰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3、配樂朗誦。

      四、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兩首古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自由讀,指名讀。

      3、《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分別是誰送誰。

      4、找一找。

      古詩中,哪個詞指的是孟浩然和董大?(故人、君)

      五、作業。

      1、學寫生字。

      2、寫寫李白和汪倫會說些什么?

      3、交流:了解古人禮節“打躬作揖”,學學古人的樣子,演演李白和汪倫分別的情景。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

      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 千里黃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 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古詩《贈汪倫》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贈汪倫》教案10-02

    贈汪倫古詩09-05

    贈汪倫的古詩09-20

    古詩贈汪倫06-08

    贈汪倫的古詩07-27

    古詩《贈汪倫》06-09

    贈汪倫古詩09-22

    古詩《贈汪倫》及詩意01-21

    古詩贈汪倫譯文08-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 在线不卡长片AV | 九九色在线视频网站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 婷婷久久綜合九色综合 |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