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教學教案

    時間:2024-12-24 08:39:59 曉麗 贈汪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贈汪倫》教學教案(精選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贈汪倫》教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贈汪倫》教學教案(精選13篇)

      《贈汪倫》教學教案 1

      教學設計:

      《贈汪倫》是一首千古傳誦的送別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了古詩教學新的嘗試,把《大綱》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別詩,歸納整理,并提供相關圖畫及重點詞語的解釋,以一帶六擴展閱讀,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閱讀量,并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和內容,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

      授課地點:

      計算機教室

      教學目標:

      1.根據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根據喜好選擇一首送別詩,自學并交流匯報自學成果。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俟旁娙け硰土暎

      ②《贈汪倫》詩句;

     、圩詫W提示;

      ④《贈汪倫》意境動畫演示;

     、菟蛣e詩6首;

     、迣W習提示。

      學具(課件)

     、佟顿浲魝悺吩娋浜椭仉y點名詞注釋;

      ②古詩學法概括;

     、蹟U展自學送別詩6首(圖文加重點詞語解釋)。

      學習方法:

      1.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結合生活實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教師提供學法和學習資料,點播助學、培養能力。

      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利用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料自學互助。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大家學習背誦了很多古詩,在學校古詩背誦活動中表現得特別出色,你們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

      出示

      1.看誰最聰明,能讓動物巧進詩句籠

      泥融飛(燕子)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一行(白鷺)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頭

      柴門聞(犬)吠

      北風吹(雁)雪紛紛

      2.世上顏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種最妙?

      霜葉(紅)于二月花

      萬條垂下(綠)絲絳

      兩個黃鸝鳴(翠)柳

      千里(黃)云(白)日曛

      春來江水(綠)如(藍)

      萬(紫)千(紅)總是春

      3.李白詩句垂千古,看誰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聲語)

     、诎装l三千丈

     、郏ㄅe頭望明月)

      恐驚天上人

     。ň壋钏苽長)

      低頭思故鄉

     、埽ǔo白帝彩云間)

     、蒿w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還

     。ㄒ墒倾y河落九天)

      復習背誦過的古詩,重在復習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激發學習新詩的興趣。

      二、交流資料

      我們剛才吟誦了李白的詩句,通過以前的學習,你對李白有哪些了解?(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請大家齊讀詩題--《贈汪倫》。

      課前我們已經查閱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誰能結合你查閱的資料談談你對汪倫的了解?(學生交流有關資料)

      老師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在這本《中國名勝大辭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墒堑搅四抢铮炔灰娛锾一ǎ膊灰娙f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了解,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古詩出示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

      ①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诮Y合資料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

      2.組內交流

      使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并能借助工具書和自己的積累,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偌m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谡页鲭y記的字,交流識記方法。

      潭字:學生邊說記憶方法,教師邊板書,并用紅色筆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兩個豎,而不是西。

      中年級識字教學雖不是重點,但對難記的字教師必須強化,幫助學生記憶。

     、哿私庠娨猓褐该米约旱脑捳f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④質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后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夸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愿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

      問:大家見過這樣的送別方式嗎?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來了客人,我們是怎樣送人的?可現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倫與李白的情誼特別深)試著讀出你的感受。(練讀-指讀-齊讀)

      通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并通過反復吟誦,加深理解。

      師:有個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我,你們愿意幫我解決嗎?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

      在學生有疑問卻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問題未能提出時,教師把難點問題留給學生,有助于進一步深入理解詩意,同時用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方式,由傳統的要你學改變為我要學,營造了師生之間的民主氛圍,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師小結:我明白了,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屛覀兺ㄟ^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在理解詩意之后,通過詩文的聲調和節奏,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

      4.配樂背誦出示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ㄉ吙磮D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為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四、擴展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現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6首,供你們自學欣賞,請你選擇其中一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從而使學生的個性有所發展。

      2.匯報學習成果(或朗讀、或背誦、或說詩意、或講故事)

      整首詩的學習采用自學--初步理解、釋疑--加強理解,誦讀--體悟詩情,背誦--積累語言四大步驟,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便于進一步擴展學習。學生匯報時,其他學生邊看邊聽,既培養了認真傾聽的習慣,又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

      五、引導課外練習。

      這節課先交流到這里,語文課外活動時再繼續展示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將課堂上的內容延伸到課外,使課內外結合,引起學生的思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贈汪倫》教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學生介紹有關背景。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千里黃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輕塵,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蜕崆嗲嗔。

      孤帆遠影碧空盡,莫愁前路無知己,勸君更盡一杯酒,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踏歌聲

      《贈汪倫》教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和修辭手法。

      3、精讀一首《贈汪倫》,帶動一組送別詩,擴大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了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

      二、解題

      1、看老師寫課題。強調:贈板書: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贈

      2、一起讀讀課題,好嗎?

      3、解題:贈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

      4、同學們,真摯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記錄,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來贈給汪倫呢?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懂

      1、課件(3):出示古詩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古詩,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讀古詩。

      (你讀得很通順、很流暢。你的聲音非常響亮。

      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

      4、學生交流。在讀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嗎?

      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踏歌: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ɡ畎鬃洗瑑赫郎蕚溥h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四、再讀古詩,感受詩情

      1、過渡:同學們,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教師配樂講故事,課件(4):出示故事

      3、同學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體會李白與汪倫的這份深情厚誼。輕聲讀,帶著感情讀,在讀中體會。

      5、交流: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具體的詩句中體會到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嗎?

      深千尺:虛指,夸張的說法。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師引導:同學們,詩歌的藝術夸張,達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詩,表達情感毫不掩飾,而是噴薄欲出,一瀉千里。當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夸張。所以,才會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會有《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件5:出示詩句)

     。2)同學們,汪倫雖是用計將李白騙來,但兩人卻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這十幾天中,汪倫和李白會做些什么呢?(課件6:重新出現古詩)

      教師介紹,深化故事內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倫也是豪爽之人,在這十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談詩歌,一起吟詩作對,一起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過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離去了。站在船頭,那湛藍的桃花潭水,更觸動了詩人的離別情懷。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來比喻情深。

      板書:水深情深

     。4)同學們,李白哪里是想說水深,他分明是想說

      (5)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書:更

     。6)在李白看來,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倫對自己的情誼一樣,又深厚,又真摯。誰能通過朗讀把這樣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來?

     。7)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把李白對好友的深情盡情地表達出來吧!

      6、過渡:李白與汪倫雖只相處了短短數日,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此時,站在船頭,李白會想些什么呢?

      7、有人說,豪放的李白不想傷感,便留下書信一封,想要不辭而別?墒窍氲疆斎张c孟夫子一別,便十幾年不能相見;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蹤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沒有與汪倫重逢的時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見汪倫一面!正在這時,李白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伴著節拍唱歌的聲音。此時的李白,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必定會有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1)教師指導:你們知道嗎?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揚激越,或是輕松歡快的。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說,汪倫其實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卻故意裝作不知,為的就是想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為李白送行,給李白一個驚喜。誰來讀讀這一句,讀出這種驚喜的語氣?

     。3)你們看,汪倫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他會對汪倫說些什么?汪倫又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同座位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在下面說一說,好嗎?(引導:抱拳相向,依依惜別)

     。4)學生情境表演,指名兩對學生表演。

      8、同學們演的真好,你們從這薄薄的28個字中,悟出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真不簡單。

      9、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三讀古詩:(配樂)

      (1)想象一下,此時,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你不禁脫口而出(齊讀)

     。2)是啊,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李白和汪倫都是豪爽之人,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的離愁別緒吧。R讀)

     。3)對,這就是詩仙李白,他可以表現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現為《望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闊,也可以表現為《贈汪倫》的灑脫豪放,讓我們再次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五、擴展延伸

      1、同學們,這番離情別意是那樣的熟悉,望著踏歌趕來送行的汪倫,我們似乎又看見了癡癡東望的李白站在飛檐凌空的黃鶴樓上送別孟浩然,似乎又聽見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課件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誦讀)

      如果說李白對汪倫是以詩相贈,那么對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齊讀)

      2、我們又仿佛看見了李白送友人一直來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只好在馬上和友人揮手告別,望著他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夕陽下

     。ㄕn件8:送友人誦讀)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這首詩中的友人雖已無從考證,但這首詩卻流傳至今。

      (齊讀)

      3、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自古以來,離愁別緒就是文學創作永恒的主題,描寫友情的詩作,更是數不勝數。

      (課件9:推薦閱讀)

      4、像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5、引導學生朗讀、欣賞一組描寫送別的詩作。

      (1)詩人高適,在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的音樂家董蘭庭

      (2)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3)今日分別,來日必會有重逢的一天,就像這原上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即使遠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鄰一般嗎?

     。5)元二是王維的朋友,王維與元二借酒餞行,借一壺獨酒,送友人西出陽關

      6、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課件10:古詩)

      (2)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背誦)

      板書設計:

      李白

      贈汪倫

      水深

      情更深

      《贈汪倫》教學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這兩首詩都是唐詩中的極品。它們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難以估量。

      也許,孩子們會對“鄉音無改鬢毛衰”覺得難以捉摸,卻對“笑問客從何處來”產生出會心的微笑;也許,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

      《回鄉偶書》里那個老人家,面對故鄉的小頑童,在感嘆時移世易之余,涌現在心頭的或許是那鞍馬困頓的人生旅途,是那故鄉的清風明月,是那童年時聽到的兒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離家老大回”時急切的足音……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年逾八十告老還鄉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別,還將鏡湖賜給他,太子和百官為他餞別,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劃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這一點與史籍記載賀知章一生臨達豪邁、不慕榮利是一致的。

      《贈汪倫》里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桃花盛開,潭水輕漾;輕舟欲行,踏歌聲起。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銘心的畫面!這是多么真摯而動人的送別!

      孩子們在讀這兩首詩的時候,一定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一定會與賀知章、李白一路同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友情。

      三、教學重點:認識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體會古詩的韻律和詩中的真情實感。

      四、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詩文,讓學生懂得熱愛家鄉、珍惜友情。

      五、教學時間: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回鄉情境圖,老師簡述圖意。

      2.揭示課題。

      3.播放配樂古詩朗讀錄音。

     。ǘ┳杂衫首x,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相讀。聽聽對方是不是把字音讀準了,詩句是不是讀通了。

      3.學生質疑,同學之間互相答疑,教師作點撥、講解。

      4.理解詩文: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的家鄉時的喜悅與感慨,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x鄉之久,回鄉之晚。(語速放慢)“無改”讀得昂揚一點!八ァ弊x得起伏一點。)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比較:“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笑”能不能改為“請問客從何處來”?(讀出兒童的天真浪漫來。)

     。ㄈ┦熳x成誦,入情入境

      1.教師范讀,學生模仿朗讀。

      2.指名讀,分小組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3.配樂練習讀。

      4.你覺得能讀好了,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后,談談你的感受。

      5.指名讀。學生評議。老師適時點撥。

      6.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

      7.這么美的是你能不能很快背下來?背誦《回鄉偶書》。

      a)自由背。

      b)同桌互背。

      c)誰愿意背給大家聽。

      d)配樂有感情地誦讀。

      8.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邊,請你想象一下,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你當時看到的、聽到的,和想象中的一樣嗎?

      9.再背一遍。

      (四)認讀生字,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認的字,學生集體認讀。再用游戲形式鞏固認記這些生字。

      2.出示要求會寫的字:“音客何”

      先認讀,再交流記字方法,最后有重點地指導書寫。

      客:寶蓋兒不要寫得太寬,橫撇和捺要寫得舒展。

      何:左窄右寬,左高右低。書寫“何”字右邊的“可”字時,橫要長些,“口”盡量向左,豎鉤的起筆處不要寫在橫的末端。

      音:字的第二橫應當寫長一些,突出主筆。

      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最后可以評議寫字情況。

      (五)拓展練習

      “我”回到了故鄉,見到了親人,會說些什么?

      [第2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1.播放李白與汪倫依依惜別的課件,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這節課,我們學習另一首古詩《贈汪倫》。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習要認的字。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齊讀。

      3.同桌互相讀全文。聽聽對方是不是把字音讀準了,詩句是不是讀順了。

      (三)熟讀成誦,入情入境

      1.自己試著按節奏讀。

      2.指名讀。

      3.理解詩文。

      (1)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李白將要乘舟離去,誰來送行了?

      李白心情怎么樣?

      比較:“忽聞岸上踏歌聲”中的“忽”字能否換成“才”和“又”?

      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驚喜“忽聞)

     。2)第二句: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和汪倫的友誼有多深?

      4.有韻味地讀一讀,讀出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5.你覺得能讀好了,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認真欣賞,再談談你的感受。

      6.表演: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離開的時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遠的路才分手,這時,你最想說什么話呢?

      7.指名讀,學生評議,老師適時點撥。

      8.學生自由背誦。

      9.學生自薦背誦本課的兩首古詩。

      (四)指導寫字

      1.自己邊讀邊畫出要求會寫的生字讀一讀。出示要求會寫的幾個生字:舟乘汪

      2.指名讀。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字?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3.教師范寫“舟”,注意提示筆順。再范寫“乘”,的撇捺要伸展開。注意指導把字寫美觀。

      4.練習寫字。老師檢查寫字情況。

      (五)拓展活動

      誦讀表演:將這兩首詩改編成小情景劇,當堂排練演出。

      七、資料袋

      1弊⑹

      踏歌古代的一種邊歌邊舞的藝術形式。舞蹈時成群結隊,連臂踏腳,配以輕微的手臂動作,F在,苗、瑤、納西等民族還有這種舞蹈。到這些地方參觀游覽時,一般都會有這種表演,游客也可以參與其中,現學現跳。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多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衰疏落。

      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2鋇涔剩骸妒里桃花,萬家酒店》

      汪倫非常敬佩大詩人李白的才華,特別想請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時間,但是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請到李白。李白這個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愛錢,一生喜歡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寫詩。汪倫根據李白的個性特點,寫了一封請帖送到李白手里,上面寫著“太白先生:這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不妨擇日光臨寒舍共賞桃花,共謀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八個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這樣的地方?便應邀來到汪倫家。

      到了汪倫家之后,每天,汪倫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請教作詩的學問,帶著李白在村子周圍看看,連“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復要求去賞“十里桃花”,去“萬家酒店”。汪倫被逼得沒辦法,只好對李白說:“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著頭腦。

      汪倫說:“‘十里桃花’,就是離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樹!f家酒店’就是我們天天都去喝酒的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

      這天,李白要繼續他的行程了。正當船緩緩開動的時候,汪倫來到岸邊,依依不舍地給大詩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動,覺得這才是最真摯的人生友情。情動之下,一首《贈汪倫》便脫口而出。

      《贈汪倫》教學教案 5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感悟古詩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摯

      2.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詩

      3.隨文識字訓練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嗎?你為什么喜歡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間就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才能使你們之間的友情更加真摯,更加深厚。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友情有關的古詩,大家齊讀課題-----贈汪倫。

      二、初讀古詩 整體感悟

      1.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你能簡單的介紹一下李白嗎?

      2.解釋題目

      大家看,題目中的“贈”就是送給的意思。例如某同學轉學,宋老師贈給他一本書做紀念。這首詩就是李白作為一份禮物贈給汪倫的、寫給汪倫的一首詩。大家再讀課題。出示詞語:汪洋大海。師解釋

      3.范讀古詩

      李白究竟為汪倫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呢?現在就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邊聽邊想,看看你的頭腦中都浮現了哪些畫面?指名回答。(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李白與汪倫離別的場景,描寫離別場景的詩叫---板書:送別詩)

      4.生自由讀古詩

      現在就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借助書中的拼音,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一定要做到讀準字音,熟記字形。

      5.指名讀古詩

      誰愿意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導朗讀

      孩子們,古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誦讀古詩時一定要講究停頓,板書||||,大家讀到劃線處要稍微停頓一下 ,大家再練一練。

      7、多種形式展示讀

      誰想試一試?小組展示讀(板書重點詞做標記“將、忽、深、及”)男生讀、女生讀

      三、細度古詩、理解感悟

      (一)前兩句疑難解析

      1.孩子們現在請你默讀古詩的前兩句,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個詞的意思?

      “舟”板畫:舟的字理演變,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車、乘飛機就是坐車、坐飛機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詞語:“乘風破浪”板貼,大家齊讀詞語,師解釋意思。

      2.“聞”的本意是指用鼻子聞一聞,在這里“聞”是聽到的意思,出示詞語“百聞不如一見”板貼,大家讀詞語,師解釋意思。踏歌聲:是指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節拍。)

      3.你們真了不起,讀懂了這么多詞語的意思。大家再讀前兩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詞。哪個詞不懂,大膽的說出來?“將欲行”師解釋:(將:即將、將要。行:離開。將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將要離開,但是還沒有離開。)

      4.當李白坐船要離開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汪倫一邊用腳打節怕一邊唱歌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李白送行,這能說明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感情怎樣?

      5.重點理解詞語“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們,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將分別,當你坐在火車上,隨著汽笛的鳴叫,火車馬上就要開走了,就在這時,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現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

      6.指導朗讀前兩句

      當李白忽然聽到汪倫的歌聲時,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樣的。大家再讀前兩句,用心去體會一下李白當時驚喜的心情。

      7.解釋前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句詩什么意思?

      (二)后兩句理解感悟

      1. 欣賞桃花潭圖片,理解“千”尺

      這就是李白詩中的桃花潭水,課件圖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嗎?“深千尺”這里運用了夸張的寫作手法,“千”和“百聞不如一見”中的“百”都是虛指詞,不表示具體的數字,在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詞語:“桃李滿天下”讀詞語,師解釋

      3.重點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詞語:及格。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較。雖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縱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這兩句,在誦讀是一定要讀出汪倫對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誼。誰想試一試?全班讀

      5.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6.(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李白為什么說汪倫對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詩人。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希望能和李白成為好朋友?勺约褐皇莻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見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為好朋友呢?于是汪倫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的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桃花是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但并沒有桃花。萬家酒店呢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雖然汪倫是用計策將李白騙來,但是李白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動了!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對李白盛情款待,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游覽,結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別時,汪倫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寫下了這首--《贈汪倫》。)

      7.看畫面想像

      課件出示畫面:現在李白與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今日一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見面。大家想一想,此時此刻 ,他們的心中會想些什么?正因為感情深厚,所以離別時才覺得留戀,舍不得!

      8. 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樹心旁是心的變形,和我們的心情有關。這有幾個詞語:親情、友情、真情、深情,齊讀,師解釋

      9. 同學們你們記住這些生字朋友了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聽句子猜詞的小游戲,老師說一句和這個詞語相關的一句話,你猜一猜是哪個詞?

      10.配樂真情誦讀

      如果我們把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詩中,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大家齊讀古詩,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厚友情。

      四、知識拓展

      《贈汪倫》教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情意。

      重點難點:

      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朋友之間的友誼,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 了解他嗎?

     。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板書課題。(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讀課題。認讀“贈”,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字。

      6、談對題目的理解。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出示四個生字,學生指名認讀。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價字音。齊讀古詩。

      三、再讀古詩,了解詩意,悟詩情

      1、學生自由讀古詩,邊讀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畫出來。

      2、同組的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

      前兩行:

      a、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b、踏歌聲: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表演) 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么?

      c、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d、你們見過這種送別方式嗎?平時家里來了課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現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讀前兩行。

      后兩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嗎?(夸張,說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從中你感覺到些什么?

      c、自由讀后兩句,讀出兩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4、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ɡ畎鬃洗瑑赫郎蕚溥h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5、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6、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四、拓展小結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同學們也找了許多。交流送別詩。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贈汪倫》教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培養語感,熟讀成誦。

      3、理解重點詞語,了解古詩大意。

      4、根據古詩編故事,感受朋友之間的情誼。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根據古詩編故事。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復習古詩導入新詩。我們班的同學有很強的記憶力,我們來展示一下吧,齊背誦第二單元的古詩兩首。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歌。請讀課題,特別讀準“贈”。聯系“贈劉景文”說“贈汪倫”的意思(用“贈”說話練習 ——李白寫了一首詩送給汪倫)。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他有兩大愛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為什么要寫一首詩送給汪倫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嗎?大家要是把這首詩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我就講個有趣的故事給大家聽。

      二、自讀正音,熟讀成誦

      1、自由朗讀古詩,把生字圈出來,讀準字音,讀通古詩。

      2、學習生字。

      (1)指名讀,齊讀。

      (2)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舟”是翹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從象形字的角度記住“舟”。范寫書空“舟”字。

      (3)你們覺得還有哪個字最難寫?教師范寫“乘”字,學生書空筆順,提示“乘”的書寫要點。

      3、把生字放回古詩讀。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讀一讀。有同學愿意跟著讀嗎?

      4、學生自由讀,男女生接龍讀,分組讀。多種形式熟讀成誦。

      三、編故事,了解古詩意思

      1、同學們太厲害了,不僅會讀詩了,還會背誦了,那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時有個叫汪倫的人。他特別崇敬李白的才學,總想找機會和李白接近?墒怯惺裁崔k法能讓李白這樣的大詩人到自己家鄉來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個好辦法。人們都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汪倫就給李白寫了一封熱情的邀請信。信上是這樣寫的:先生您喜歡游山玩水嗎?我們家鄉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歡痛飲美酒嗎?我們家鄉有萬家酒店。

      李白看到熱情洋溢的邀請信,便高高興興地去了。

      李白轉了半天,沒看到十里盛開的桃花,也沒看到有一萬家酒店。

      李白很納悶,就問汪倫,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處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圓十里;萬家酒店并非是有一萬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萬!

      李白聽了,不禁哈哈大笑。對于汪倫這個善意的玩笑,李白絲毫沒有責怪,還是住了下來,隨著汪倫一起四處游玩,喝酒聊天。時間過得很快,李白因為有事情要離開了,怕汪倫挽留,他悄悄地——

      誰知道接著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2、學生續編故事。

      (1)明確故事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而一個動聽的故事還要把在講事情的時候能說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書:時、地、人、事(看、聽、想、做)。

      (2)再讀讀古詩,后面發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詩里。

     。3)和同桌一起說說這個故事的四要素。

     。4)試編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準備離開。忽然,聽到從岸上遠處傳來踏歌聲,李白看到汪倫帶著村民為他送行。村民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聽著動人的歌聲,看著質樸的舞蹈,回想起這次游玩的經歷,那熱情的邀請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倫的情誼深深感動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筆墨寫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預設引導:

     、贋槭裁词乔宄?(因為是悄悄離開,所以是清晨)

      為什么是河邊?(理解“舟”和“將”的含義)

     、诔死畎走有誰?(汪倫,還有村人;了解踏歌)

      發生了什么事情?(汪倫帶著村人踏歌為他送行)

      他是悄悄離開的,并沒有告訴汪倫,但是汪倫卻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換成“才”或“又”?

      前兩句連起來讀。

     、鬯牭搅耸裁?(踏歌聲和挽留聲)

      想到了什么?(熱情的邀請信,美酒,桃花潭)

      這時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深深感動,覺得汪倫的情誼深厚,連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張,理解“不及”的含義)

      會怎么做呢?(寫詩送給汪倫。)

      3、再讀古詩,指導誦讀,體會李白和汪倫深厚的情誼。

      “李白乘舟將欲行”,讀出不舍之意;指導讀“忽聞岸上踏歌聲”,讀出驚喜的感覺;指導讀“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張意味和“不及汪倫送我情”中蘊含的深情厚誼。

      四、鞏固

      1、配樂讀詩。

      2、檢測重點詞語的含義。背誦古詩。

      五、小結

      同學們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啊?能感覺到這首詩寫得好,說明你們都讀懂這首詩了。知道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讀懂的嗎?以后我們還可以用編故事的方法來讀懂古詩,又輕松又有趣。

      附板書:

      李白 贈 汪倫

      將 忽

      不及

      《贈汪倫》教學教案 8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圖片一幅,視頻教材,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視頻,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意思。

      3、出示圖片,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小胡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教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

      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 千里黃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 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

      《贈汪倫》教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會認“客、何、贈、汪、舟、欲、踏、潭”8個生字,重點讀準“贈”的后鼻音及平舌音,會寫“舟、乘、音、客、何、汪”6個生字。重點指導“舟、乘、客”的寫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教學重點:

      同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兩課時

      先學要求:

      1、自學生字,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如查字典、問大人、聯系上下文等等),想想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正確流利朗讀古詩,不明白的地方多讀幾遍或做上記號。

      3、查找有關詩人和古詩的文字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玩個對古詩的游戲,背誦《詠柳》。(老師背上句,學生接下句。)

      2、介紹背景。(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老爺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這位老爺爺啊活了85歲,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去求學,離開家鄉后,和父親兩人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時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章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他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們時的情景會是怎樣的?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解釋題目:

      通過預習,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指導理解“偶”“書”各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2、請學生讀古詩,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評價、正音。

      3、檢查生字:生字寶寶從古詩中走出來想和大家做好朋友呢。

      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新詞。

      交流怎樣記住生字,想提醒或告訴大家什么。

      三、學習古詩

      1、生字寶寶夸大家學得好,想請大家再來讀讀古詩,該怎樣讀?

      2、指名讀詩――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奏――男女生交換讀(女生讀,男生評,然后交換)――

      分組比賽讀詩――齊讀古詩

      3、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觀察插圖邊說出每句詩的大意。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

      #一二句: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

      “鄉音無改鬢毛衰”你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問嗎?

      小朋友們,賀知章在回到家鄉時頭發都白了,可見模樣發生了改變,可是什么沒有改變呢?(鄉音)

      引導理解鄉音:

      ①小朋友,我們班有湖南人、朝州人,梅州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一樣嗎?

     、诶蠋熃o大家一句話,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多穿點衣服。請你們用自己家鄉的話來說說。理解“鄉音“一詞。

      詩句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時,他的家鄉話沒有改變,但是頭發白了,模樣變老了。

      有感情的朗讀這兩行詩:詩人50多年沒有回家鄉,現在回來了,還是衣錦還鄉,見到了家鄉的許多變化,心中百感交集,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四句:

      賀知章牽著馬兒回到家鄉來到村口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誰來說說后面兩句的意思?

      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于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是呀,為什么幾十年后作者還回到家鄉來?

     。ò鍟荷傩 ⒗洗罂?何來?想家鄉!)

      你能想像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無奈、憂傷)

      4、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5、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

      四、挖掘課程,欣賞佳作

      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偶書》。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現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的那種感受。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生朗讀,師講大意。

      五、示范指導,培養習慣

      1、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舟”的筆順;

      “乘、客”的撇捺要伸展開,“乘”的筆順,“客”的寶蓋頭兒不要寫得太寬。

      “音”的第二橫應當寫長一些。

      “何”字右邊的“可”字是,橫要長些,豎鉤的起筆處不要寫在橫的末端。

      2、出示課件中的生字書寫順序,師邊講解。

      3、學生試寫(每個生字各寫2個),師巡視,生寫后互檢。

      六、板書設計

      回鄉偶書

      少小老大

      客?

      何來?

      想家鄉!

      《贈汪倫》教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根據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3、通過預習,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誰送給誰?指導書寫“汪”

      4、介紹:

      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這是一首送別詩。

      二、學習古詩

      1、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指名讀,分組讀,全班讀。

      3、自由讀,思考: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

     。1)一、二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欲”什么意思?

     、凇疤じ琛笔裁匆馑?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么。

      ③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④誰能有感情地把這兩行詩讀出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兩人感情深厚?

     。ㄉ钋С、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體會的?

     。ā吧钋С摺保赫f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我”的`情深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誰能用“即使……也”這個關聯詞把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交流。

     、鄹星槔首x。

     、艹鍪颈尘皥D,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⑤踏步讀詩或唱詩。

      4、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朗讀古詩:

      1、課件以下兩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無論以什么送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這些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五、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以歌聲

      酒送別

      心

      《贈汪倫》教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

      3、交流送別詩,誦讀積累。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斌w會兩人之間的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師板書:《贈汪倫》(誰能來準確地讀讀詩題?)

      2、理解詩題。(‘贈’是什么意思?)

      3、了解詩歌創作背景。(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愿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并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于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滓言缏犝f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蓖魝愋Φ溃骸啊一ā撸惶吨,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贝藭r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二、初步感知古詩。

      1、讀通古詩。(誰來替李白誦一誦這首古詩?)

     。1)指名讀。(重點正音“乘”)

     。2)齊讀。

      2、想像古詩中的景象。(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1)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將要出發的畫面)重點理解“將”“欲”“行”。

     。2)忽聞岸上踏歌聲:(汪倫為李白送別邊歌邊舞的畫面)重點理解“踏歌”“忽聞”。

      ①踏歌:邊歌邊舞的一種舞蹈形式。

      ②課件展示“踏歌”。

      ③重點理解“聞”。(這里的“聞”是什么意思?(聽到)現在的“聞”有好多意思(看504頁字典)。你知道哪些句子中“聞”的意思是“聽見”?(耳聞不如目見;耳聞是虛,眼見為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3、體會李白的.心情。

     。1)感動。(此時李白的心情怎樣?李白的感動僅僅是因為汪倫踏歌送行嗎?前面聽了老師寫作背景的介紹,你還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表現在哪里?)

      (2)感情朗讀。(誰能像李白一樣飽含深情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詩意。(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4)比較句子,體會感情。(讀下面的句子,想想它們的意思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

      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三、背誦積累。

      1、教師引讀。(想到汪倫真情相待,看到汪倫踏歌送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

      2、理解全詩。(誰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3、配樂朗誦。

      四、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兩首古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自由讀,指名讀。

      3、《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分別是誰送誰。

      4、找一找。

      古詩中,哪個詞指的是孟浩然和董大?(故人、君)

      五、作業。

      1、學寫生字。

      2、寫寫李白和汪倫會說些什么?

      3、交流:了解古人禮節“打躬作揖”,學學古人的樣子,演演李白和汪倫分別的情景。

      《贈汪倫》教學教案 13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

      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ǜ秸n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免费人妖最新一区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 在线香蕉y亚洲视频 | 中文字幕连续高潮 | 亚洲中国日韩久久综合网 |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