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時間:2024-09-08 23:49:46 醉翁亭記 我要投稿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也是我國中小學生重要的學習課本考試試題。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譯下面語句。(2分)

      ⑴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2.【甲】段寫太守日暮醉歸,這一段有描寫、敘事、更融入了 和 兩種表達方式,表現出全文主旨。(2分)

      13.【乙】文中畫線的語句運用了什么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

      14.【甲】【乙】兩文都是作者在被貶期間所寫,請比較其在思想感情上異同。(3分)

      【答案】10.⑴翳:遮蓋 ⑵念:考慮、想到

      11.⑴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12.抒情 議論

      13.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積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比喻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出作者陶醉于這種清幽寧靜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對貶謫不沉淪,在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表現出曠達情懷。不同:蘇軾情感復雜,既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又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歐陽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 ⑵四時之景不同(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12.請說說本文“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的“樂”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樂”的相同點,以及這種思想在當今社會的積極意義。(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詞;譯為“的”

      11.⑴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罷了。⑵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12.相同點:兩篇散文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和情懷,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他們這種不以自己的進退得失為念,而“與民同樂”思想對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只有心為民所系,關注民生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入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王維《終南別業》

      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雜亂的樣子)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以……為樂)

      C.勝事空自知(空:沒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至于負/者歌/于途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C.頹/然乎/其間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選項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見漁人,乃大驚。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1.對詩文內容或情感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醉”“樂”二字貫穿全文;乙詩“偶然”二字承啟上下,二者都表現了作者的閑適情趣。

      B.甲文太守之樂,樂在與民同樂,“醉能同其樂”一句點明主旨;乙詩詩人之樂,樂在自得其樂,“談笑無還期”一句點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體描繪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詩沒有具體景物的描繪。

      D.甲文除寫“樂”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貶謫的苦悶情懷;乙詩則有詩人豁達胸襟的表達。

      12.下列詩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通過四個場面的具體描寫,描繪了滁州人民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從側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一句,采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表現出山林的幽靜。

      C.“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萎靡不振的醉漢形象。

      D.乙詩結尾兩句,引入偶遇之人,帶有鮮明的生活氣息。

      13.將甲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⑵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4.試展開想象,體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中“窮”、“起”的表達效果。(2分)

      【答案】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14.“窮”指盡頭;“起”,升起的意思。一“窮”一“起”,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自然之景的變幻。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及答案解析09-23

    有關醉翁亭記閱讀試題及答案09-19

    《醉翁亭記》中考試題閱讀答案08-12

    《五柳先生傳》《醉翁亭記》比較閱讀試題答案07-23

    《醉翁亭記》《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練試題11-07

    《醉翁亭記》試題及答案08-15

    醉翁亭記的閱讀題目11-06

    醉翁亭記的閱讀與答案09-06

    課內閱讀《醉翁亭記》10-26

    醉翁亭記閱讀理解09-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