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練習答案

    時間:2021-07-10 12:19:2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課外文言文練習答案

      (一)守株待兔

    課外文言文練習答案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兔走觸株(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 )

      ③冀復得兔( )④而身為宋國笑(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

      D、此何遽不為福乎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為什么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二)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②反歸取之()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試之以足 B、寧信度 無自信也

      C、鄭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釋“之”字在句子中的意義

      ①反歸取之( )

      ②何不試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用括號補出省略的內容。

      ①

      ②

      5、為什么這位鄭人會“寧可相信尺碼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腳”

      答:

      (三)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釋文中加點的文言詞。

      ①女還( ) ②顧反為女殺彘( )

      ③特與嬰兒戲耳( ) ④嬰兒非與戲也( )

      2、下列句中加點“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其子隨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殺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

      4、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護其短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須去殼( )④欲以清熱也(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作“因為”解釋的一句是( )

      A、欲以清熱也。

      B、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礫凸者為丘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

      ③臣聞之(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驅之別院 D、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六)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注:[媼](ǎo)年老的婦人。[杵](chǔ)棒槌。[卒業]完成學業

      1、加點詞的意思去:()方:()欲()還()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問之,曰:欲作針。()2)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4、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

      (七)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思

      ①常嬉為墓間之事嬉:

      ②此非吾所以處子也處:

      ③復徙居學宮之旁徙:

      ④遂居焉居: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常嬉為墓間之事

      

      ②此可以處吾子矣

      

      3、你從孟母三遷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

      孟母曰:“自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釋詞語

      孟母方績

      孟子懼而問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譯句子

      孟母以刀斷其織。

      旦夕勤學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從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對兒子的諄諄教導,使人信服,你能對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評點么

      (一)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會再得到了,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

      4、 因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只是一個偶然現象。

      (二)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碼 ② 履 ③到、往 、 尺碼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長腳試試它呢?

      ② (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啊呀。

      5、 因為他是因循守舊的教條主義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 ① 同“汝”,你 ② 回來 ③ 罷了 ④ 開玩笑

      2、 D

      3、 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兒子欺騙呵。媽媽欺騙兒子,兒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媽媽,不能以此作為一種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對即可)

      (四)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剝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沒有!

      4、 不要不懂裝懂、強不知以為知,否則會鬧出笑話。

      (五)

      1、①晚 ②怎么 ③ 聽說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學,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壯年好學,好像中午太陽的光輝;老年好學,仿佛點燃的蠟燭的光亮。

      4、學無止境,什么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六)

      1、離開正想要回去

      2、老嫗以前的知識

      3、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業。

      (七)

      1、游戲,玩耍安置、居住搬家住

      2、經常把處理喪事作為玩耍。

      這里可以用來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對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應重視環境的選擇

      (八)

      1、績:把麻纖維披開再連續起來搓成線。這里指織布。

      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譯技巧提煉

      一、三個“遵照”

      遵照原文語氣、語義和習慣。

      二、四個步驟

      1.審。審清句中語法要點,找準采分點。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語法現象。可以先在草稿紙上抄下要翻譯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象一一地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釋。

      3.連。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釋出的詞義連綴成句。

      4.謄。在逐一查對原句語法要點全部落實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卷紙上。在謄寫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

      三、六字歌訣:留、對、換、補、刪、調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保留那些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謚號、年號、廟號、特殊稱謂、專門術語等,翻譯時照搬即可。

      2.對:即對譯法。對應直譯,逐字落實。指譯文盡可能對應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風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語素的雙音詞,要求字字落實。

      3.換:即替換法。對那些詞義已經發展,用法已經變化,說法已經不同的詞,在翻譯時要替換為現代詞語。

      4.補:即增補法。補出相關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語意。文言文省略現象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語、賓語和介詞“于”,為使譯文明白通順,不產生歧義,必須補充譯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將其補足,然后依照常規句式翻譯,譯出補足部分后用括號標示。

      5.刪:即刪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虛詞,如發語詞、襯音助詞、部分連詞等,在句子中只起語法作用,無實在意義,可刪去不譯。如:

      6.調:即調整法。將倒裝語序調準為正常語序,對于倒裝句式要先找出該句的謂語,再以此為核心找出主、賓、定、狀、補,然后分析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謂語前置和介賓結構后置等現象,再做調整。

    【課外文言文練習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答案08-18

    教子文言文閱讀答案03-13

    詠雪文言文閱讀答案04-23

    《論語》的文言文閱讀答案01-31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08-23

    課外文言文的斷句教學反思(精選17篇)11-07

    《孫權勸學》的文言文閱讀答案12-20

    《象虎》文言文閱讀答案12-20

    文言文《于休烈》閱讀答案03-13

    晏子使楚文言文閱讀答案12-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免费特黄欧美片 | 色资源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 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