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

    時間:2021-07-07 18:17:46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小惠未編,民弗從也。”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曹劌論戰》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譯: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一定做到誠實可信。

      ⑵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細察,但一定依據實情來處理。

      ⑶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譯:這是忠于職守一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⑷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譯:國家大事,就讓那些吃肉的大官們去商量吧,你為何去參與呢?

      ⑸夫戰,勇氣也。

      譯:打仗是憑借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慨的。

      ⑹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第一次擊鼓的時候,將士們士氣高漲,第二次擊鼓的時候,他們的士氣衰減了,到了第三次擊鼓時他們的士氣耗盡了。

      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譯:衣食一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譯:這種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靈是不會降福的。

      ⑼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譯:他下車察看齊軍戰車的'車轍輪跡,登上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的陣容。

      2.從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中,表現了曹劌怎樣的戰略思想?你認為所選文段中哪些內容具有現實意義。試簡單分析。

      答:表現了曹劌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忠之屬也。”具有現實意義。意思是做好本職工作,為民多辦實事、好事。只有“忠之屬”才能取信于民,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

      3.我們將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時發現,除了要保留專用名詞和基本詞匯外,還有一些規律可循:

      ⑴增補——即補上省略部分。如“再而衰,三而竭”中,省略了鼓字,翻譯時應補上。

      ⑵古今詞義變化——從文中找出一個古今意義發生變化的詞,寫出原句,并在句中用橫線把這個詞標示出來。

      答:①肉食者鄙。②犧牲玉帛。

      ⑶調整語序——即把特殊句式的語言順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如“何以戰”就應調整為以何戰。

      4.在戰斗中,魯軍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為何要選在這個時候?(第二問請用原文回答)

      答:彼竭我盈。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齊師敗績”,“公將馳之”而曹劌為何還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可用原文回答)

      答: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6.曹劌在戰前體現的政治主張與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體現的仁政觀是相通的。文中哪句話與孟子的仁政觀相通?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是怎樣說的?

      答: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⑴又何間焉 ( 參與 ) ⑵衣食所安 (養生的東西) ⑶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⑷弗敢專也 (獨自占有) ⑸公問其故 (原因,緣故) ⑹弗敢加也(虛夸,謊報)

      8.下列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B)

      A.何以戰/必以分人 B.其鄉人曰/公問其故 C.肉食者謀之/小大之獄

      9.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不同,請解釋其句中意思。

      ⑴齊師伐我(軍隊) ⑵犧牲玉帛(豬、牛、羊等祭品) ⑶小大之獄(案件)

      10.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

      ⑴體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一個詞語是:“請見。”

      ⑵曹劌晉見魯莊公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11.為什么曹劌強調“忠之屬”是戰爭取勝的基本條件?

      答:曹劌認為大小案件按照實情處理是關系百姓的大事,是君王在忠于職守,百姓就會信任你,支持你。因此得民心是作戰的基本條件。

      12.根據上文內容,簡單評價曹劌的形象。

      答:國難當頭,曹劌能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表現出為國分憂的愛國精神。“位卑不敢忘憂國。”他富有深謀遠慮,深知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13. 通過對選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以下兩個句子補充完整。

      例:曹劌選擇進攻的時機是:齊人三鼓之時。

      ⑴曹劌選擇反攻的時機是:彼竭我盈之時。

      ⑵曹劌選擇追擊的時機是:轍亂旗靡之時。

    【《曹劌論戰》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練習題及答案06-26

    曹劌論戰練習題及答案06-12

    曹劌論戰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6-10

    曹劌論戰文言文閱讀答案11-02

    文言文《曹劌論戰》的閱讀及答案11-20

    《曹劌論戰》文言文閱讀答案11-22

    《曹劌論戰》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2-02

    課文《曹劌論戰》練習題及答案06-15

    曹劌論戰同步練習題答案06-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午夜福利yw在线观看2020 |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 日韩精品九九久久 | 综合欧美精品日韩专区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