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知識點素材

    時間:2024-02-23 14:17:01 宇濤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知識點素材

      在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知識點素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知識點素材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游褒禪山記》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址、卒: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腳;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因為;緣故)

      3、以、乃、陽: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因為;是;山的南面)

      4、蓋、謬: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大概;錯誤)

      5、者:而記游者甚眾(的人)

      6、窈然:有穴窈然(深遠幽暗的樣子)

      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8、且:不出,火且盡(將要)

      9、蓋、十一:蓋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

      10、既、或、咎、其、極: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既:已經;或:有人;咎:責怪;其:自己;極:盡情享受)

      11、得: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能至也(因為)

      13、以:夫夷以近,則游者眾(而)

      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

      15、其:其孰能譏之乎(難道)

      16、以、悲: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嘆)

      17、勝道:何可勝道也哉(說得完,說得清楚)

      二、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父:通甫,字)

      三、一詞多義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卻)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傘)

      ②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

      ③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大概)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恐怕)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裝點,掩蓋)

      5、然:

      ①至于顛覆,理固宜然(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是)

      四、詞類活用

      1、舍: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動,筑舍定居)

      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動(命名)

      3、名: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作動,命名)

      4、深、窮: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作名,深度。窮:形作動,走到盡頭)

      5、見: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動作名,見到的景象)

      6、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動,照明)

      7、險遠: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形作名,險遠的地方)

      8、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9、謬、名: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形容詞使動,使錯。名:名作動,識其本名。)

      10、至: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動作名,到達的人)

      五、古今異義的詞

      1、非常: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①古義:不同尋常。②今義:很,十分)

      2、學者: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義:治學的人。②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六、句式

      1、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2、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判斷句)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斷句)

      七、難句翻譯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譯:因為它是在華山的南面而這樣稱呼它。

      2、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譯:現在所說的華(huā)念作華(huā)實的華(huā),大概讀音錯誤吧。

      3、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譯: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隨他們而不能夠盡情享受游覽的樂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譯: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廣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譯:因而人很少到達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達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譯: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而沒有外物幫助,也不能達到。

      7、其孰能譏之乎?

      譯:難道誰能譏笑他們嗎?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譯:我對于倒下來的石碑,又因此感嘆古書不存在,后世人弄錯了它的流傳(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本來的情況,哪里說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譯:這就是治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采取的緣故啊。

      《游褒禪山記》知識點梳理

      1、文體知識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謚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游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過。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況,然后詳記游后洞的經過。

      第三段,寫游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發感慨,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第五段),是記游的結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游記常用的格式。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敘議結合的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知識點素材】相關文章: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翻譯03-24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翻譯10-12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游褒禪山記教學小結12-22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07-07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02-01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08-06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06-13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原文及賞析09-26

    《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翻譯5篇11-02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文言文原文及譯文11-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无线码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 亚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现看午夜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