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明史·王邦瑞傳》文言文閱讀理解

    時間:2021-06-11 19:12:46 文言文 我要投稿

    語文《明史·王邦瑞傳》文言文閱讀理解

      王邦瑞,字惟賢,宜陽人。早有器識。為諸生,山東盜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進士。改庶吉士。與王府有連,出為廣德知州。

    語文《明史·王邦瑞傳》文言文閱讀理解

      嘉靖初,祖憂去。補滁州。屢遷南京吏部郎中,出為陜西提學僉事。坐歲貢不中式五名以上,貶濱州知州。再遷固原兵備副使。涇、邠巨盜李孟春,流劫河東、西,剿平之。以祖母憂去。服除,復提學陜西,轉參政。母憂解職。起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寇乘冰入犯,設伏敗之。改南京大理卿。未上,召為兵部右侍郎。改吏部,進左。

      俺答犯都城,命邦瑞總督九門。邦瑞屯禁軍郭外,以巡捕軍營東、西長安街,大啟郭門,納四郊避寇者。兵部尚書丁汝夔下獄,命邦瑞攝其事,兼督團營。寇退,請治諸將功罪,且浚九門濠塹,皆報可。邦瑞見營制久弛,極陳其弊。遂罷十二團營,悉歸三大營,以咸寧侯仇鸞統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復條上興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請盡撤之,帝報從之。

      仇鸞構邦瑞于帝,帝眷漸移。會鸞奏革薊州①總兵官李鳳鳴、大同總兵官徐玨任,而薦京營副將成勛代鳳鳴,密云副將徐仁代玨。旨從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天子,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且京營大將與列鎮將不相統攝,何緣京營,乃黜陟各鎮。今曲徇鸞請,臣恐九邊將帥悉奔走托附,非國之福也。”帝不悅,下旨誚讓。鸞又欲節制邊將,罷筑薊鎮邊垣。邦瑞皆以為不可。鸞大憾,益肆讒構。會邦瑞復陳安攘②大計,遂嚴旨落職,以冠帶③辦事。居數日,大計自陳。竟除名,以趙錦代。

      邦瑞去鸞益橫明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于是帝漸思之逾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數事,悉允行。逾年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毅,遣行人護喪歸葬。邦瑞嚴毅有識量。歷官四十年,以廉節著。子正國,南京刑部侍郎。

      (《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

      【注】①薊州:薊州鎮,即下文“薊鎮”,今名薊縣,在天津市最北部,為明九邊重鎮之一。②安攘:排除禍患,使天下安定。③冠帶:戴帽束帶,泛指官吏貴族。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命邦瑞攝其事 攝:代理 B. 邦瑞見營制久弛&n

      bsp; 弛:廢棄

      C. 今曲徇鸞請 徇:示眾 D. 鸞大憾,益肆讒構 構:誣陷、陷害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以祖母憂去 斧斤以時入山林 B. 且浚九門濠塹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C. 仇鸞構邦瑞于帝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D. 何緣京營,乃黜陟各鎮 不然,籍何以至此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邦瑞去鸞/益橫明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于是/帝漸思之/逾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B.邦瑞去/鸞益橫/明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于是/帝漸思之逾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C.邦瑞去/鸞益橫/明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于是帝漸思之/逾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D.邦瑞去鸞/益橫明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于是/帝漸思之逾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邦瑞年輕時就有氣量和才識,補任滁州知州時,因國子監的生員有五人以上考試不合格而獲罪,被貶為濱州知州。

      B.王邦瑞諳熟軍務,他總督九門時,因兵部尚書丁汝夔下獄,由他代理兵部事務,他提出的合理建議,皇帝都同意了。

      C.王邦瑞仕途坎坷,因為仇鸞的原因,皇帝對他的`信任漸漸轉移。仇鸞因專橫被殺后,皇帝又重新重用他。

      D.王邦瑞能夠審時度勢,因地制宜,他到了京營以后,根據具體情況向皇帝上書,都被允許施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10分)

      (1)復條上興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請盡撤之,帝報從之。(5分)

      (2)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天子,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5分)

      參考答案:

      9.C(徇:順從、聽從)

      10.B(A.介詞,因為/介詞,按時;B.連詞,

      并且;C.介詞,向/介詞,表被動;D.副詞,為什么/代詞,什么)

      11.C(該句正確的標點應是:邦瑞去,鸞益橫。明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于是帝漸思之。逾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12.A(“補任滁州知州時”錯,應為“調出京城任陜西提學僉事時”)

      四、(24分)

      13. (1) 又分條呈上興辦廢除的六件事。其中說宦官掌管兵權,是古今的大患,請求全部撤換他們。皇帝回復依從了他。(“條”“興革”“典”“報”“從”各1分)

      (2)朝廷改換將帥,必須要采納公卿的意見,由皇帝決斷,以此來謹慎防止和杜絕禍亂的苗頭,向臣下表明,使他們不敢專斷。(“易置”“采” “所以”“慎防杜漸”“專”各1分

    【語文《明史·王邦瑞傳》文言文閱讀理解】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理解題:明史·許逵傳05-07

    《明史王紱、夏昶傳》文言文閱讀05-12

    《明史循吏傳》閱讀理解及答案06-12

    《明史·王越傳》閱讀答案02-05

    文言文《魏學曾傳 明史》閱讀理解的答案04-11

    《明史·王守仁傳》文言文閱讀(附解析)04-19

    《明史》文言文閱讀理解及譯文03-03

    明史文言文閱讀理解精選及答案11-27

    王修傳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8-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曰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aⅴ免费 | 亚洲欧美h片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