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重點字詞

    時間:2021-06-13 13:44:25 文言文 我要投稿

    高考文言文重點字詞

      高考文言文選段的題例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內容為史傳散文。這些史傳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對歷年來選文體例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找出其中的規律以指導我們的復習。“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時“欽定”為“正史”的從《史記》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

    高考文言文重點字詞

      一、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生。

      1.詣:到,去。

      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征收。

      4.風、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6.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舉報,檢舉,揭發。

      9.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10.短:進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于義項②要特別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治者——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至于認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來了呢?其實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13.折:指斥,指責,駁斥。

      14.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15.黨:偏袒,伙同,包庇。

      16.矯:假托,假傳。

      17.質:作人質;抵押。

      18.次:①臨時駐扎;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20.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21.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因為。

      22.多:贊揚,欣賞。“高、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是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我們基本可以按照官員行為、他官(官場)反應、社會評價三個層面來掌握。

      二、值得重視的特殊單音詞

      1.獄:案件,案情。 監獄:監管案件。

      2.脫:①副詞,表推測,也許、或許;“事既未然,脫可免禍”。②連詞,表假設,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舉考試或官員考核的等級,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級。(單獨的“最”也可表示等級)

      4.獨:若在疑問句中,表反問,難道、怎么。“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同樣用法的還有“寧”“顧”。

      5.他:別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顧而之他”“王顧左右而言他”(《齊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關復音詞

      1.下車:剛上任、剛到任。現有成語“下車伊始”。

      2.乞骸骨、請辭、告老、請歸、乞歸:辭官。

      3.用事:掌權,主管。

      4.視事:在任,在職;辦公。

      5.聽事:辦公的地方。

      6.逆旅:旅館。

      7.部曲:私家兵隊。

      8.祖道:在路上設宴為人餞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傭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從家里被征召為官。

      11.作色:發怒。

      12.從子:侄子。從,堂房親屬;又如“從兄、從弟、從父”等。

      四、相對穩定的通假字

      1.鄉,通“向”:“侯生果北鄉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2.詳,通“佯”:“行十余里,廣詳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5.禽,通“擒”:“禽滅六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

      7.趣,①通“趨”:“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史記·孫臏列傳》)。 “則命東下者斧斷其纜,趣京師者護以出,自是外戶不閉。”

      ②通“促”: “趣趙兵亟入關” (《史記·陳涉世家》)。

      8.內,通“納”:接納,讓……近來;藏。“無內諸侯軍”(《史記·高祖本紀》)。

      9.郤,通“隙”:隔閡,矛盾。“令將軍與臣有郤” (《史記·項羽本紀》)。

      10.責,通“債”:“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高祖本紀》)。

      五、表示時間的詞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題,也就是目前試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題——“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或不正確)的項”,錯誤項設置的一般特點是:個別字詞的錯譯和打亂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與時、地、事的.錯接。錯譯的字詞以上面的詞為常見。至于人與時、地、事的錯接,也就是故意讓這幾個要素和主人公張冠李戴,比如補(譯)出的省略成分錯誤。因此,我們不應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關系的時間詞。

      1.表瞬間:俄、俄而、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旋、尋、無何。

      2.表過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時,曩(nǎng從前)、嘗,昔、向。

      3.表一段時間:比、迨、逮、及、洎、居(后帶時間,則譯作“過了…”,不譯作“居住”,如“居無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這些字詞的同時,又養成閱讀時用“/”或序號標出事件起止的習慣,就明確了語境的起止區間,方便理解判斷。

      六、官員調動升遷的相關字詞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薦,任以官職。

      ③薦、舉、引:由地方或某官員向中央推薦,任以官職。

      ④簡、銓(是根據資格條件選授官職的意思):選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職。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職。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帶的經常是管理的職責。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點,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長官,如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長官。

      2.表示降職、罷免:

      ①貶:降職。

      ②左遷:降職(但“累遷”多是升職)。

      ③謫:被流放或被貶職。

      ④罷、免、黜、廢:免官,廢棄不用。

      ⑤放:驅逐,流放。

      ⑥出:離開京城,外調(古人以入京任官為榮)。

      3.表示調動:

      ①遷: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如:遷東郡太守。(《漢書·王尊傳》)

      ②徙:一般的調動官職。徙王信為楚王。(《淮陰侯列傳》)

      ③調:調動官職。調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④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

      ⑤補:補充空缺官職。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⑥改:改任官職。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⑦出:京官外調。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張衡傳》)

      4.表示兼職:

      ①兼:兼任。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②領:同時掌管、兼任較低的官職。桓溫鎮江口,復引(喬)為司馬,領廣陵相。(《晉書·袁喬傳》)

      ③判:高位兼低職。除鎮安軍節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

      5.表示代理,暫時擔任:

      ④署:代理官職。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漢書·范雎傳》)

      ⑤權:唐代以來稱暫代官職。改江陵法曹(參)軍,入為權知國子博士,……權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韓吏部行狀》)

      攝、行或行走。

      這些詞,都有個明顯的特征,即后面常帶表示官職或地點的專有名詞,這給我們的翻譯帶來了方便——可以不譯。更重要的是,官職的變動特別是主觀情緒明顯的降職和升職,往往是我們推斷翻譯主人公行為、事件中生難字詞的重要依據。

      七、常見的古今異義的: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 課(督促勸說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對(回答或對話)

      如(到、往) 檄(古代用來征召、聲討的文書)r>中(中傷、誣蔑別人使受損害)誣(捏造事實誣陷別人、欺騙言語不真實)

      掾(古代屬官的統稱) 工(工匠、精巧、擅長、官吏)

      僭(jiàn超越本分、過分、虛假不真實)孤(幼年失去父親)

      阪(山坡) 貸(借出、借入、寬容、寬免)

      獄(官司、案件、監牢) 白(告訴)

      與(贊揚) 多(贊揚)

      勤(辛勞) 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優異突出、特別尤其)

      樹(種植) 給(食用豐足)

      劫(強奪、掠取、威逼、威脅) 按(追究、考察、調查)

      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 典(主持)

      令(美好、縣令) 執(捉拿)

      延(延請) 省(減免)

      雅(平時) 謝(道歉、推辭、告訴)

      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給予推薦) 赧(因羞愧而臉紅)

      竟(結束、完)甫(才、剛剛)

      尋(不久) 祚(大堂前東面的臺階、帝位)

      造(造訪、到) 過(拜訪、經過、過失、責備)

      弒(子殺父、臣殺君) 用(財用、因為)

      容(寬容、或許、許可) 遽(急速、就、恐懼)

      還有一些相關的“高頻詞”雖不表示職官的變動,但常常與職官結合在一起,也要給予關注。這些詞可靈活翻譯為“執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國語·越語上》)

      主:掌管。軒轅之時,史有倉頡,主文之職。(《文心雕龍·史傳》)

      與訴訟和刑罰有關的詞語有“案(追究查辦)、獄具(判罪定案)、系獄、收、牽累、錄(逮捕)、執、大辟、坐、誅、族滅、貸”等。

      中國古代深受儒教影響的士子認為“不仕無義”,相當多的知識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計去求官。隋以后,還可參加科考得官。這一部分“高頻詞”有“干、干謁、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國,“以孝治天下”源遠流長。“孝”有時往往凌駕于“忠”之上。表現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戀那個職位,也不管這官有多大,遇父母喪,必須棄職守孝。所以,“丁艱”“丁憂”屢屢出現于正史之中。

      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古禮,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喪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母喪稱“丁內艱”,父喪稱“丁外艱”。

      官員年老體衰,也要離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對人物品評的詞,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禮”、“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好直諫,守節死義”中的“勤、恭、茍合(茍且附合,曲意逢迎)、守節”之類。這類詞關系到對文段的準確到位的理解。從而直接影響對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題的解答。

    【高考文言文重點字詞】相關文章:

    高考文言文重點字詞匯總01-25

    文言文重點字詞解釋05-17

    水調歌頭文言文重點字詞12-06

    《水調歌頭》的文言文重點字詞12-09

    文言文重點字詞:《浣溪沙》12-09

    高考文言文字詞考點05-16

    文言文重點字詞期末復習03-29

    文言文《愛蓮說》重點字詞整理04-15

    高考文言文高頻字詞歸納05-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国产麻豆中文 | 亚洲精品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午夜国产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