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國學《大丈夫》優秀教案

    時間:2021-12-24 16:34:41 國學《大丈夫》優秀教案 我要投稿

    國學《大丈夫》優秀教案

      一、教案的特點

      盡管各個學科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學形式和手段也不盡相同,但在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對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這些共性原則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取材內容合理,切合課程宗旨,符合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適應現實需要,講述內容觀點正確,有實際應用價值。

      2.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

      3.邏輯思路清晰,符合認識規律。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教認識問題的方法,通過互動式教學安排和過程,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

      4.不墨守成規,能繼往開來,教案既是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是開拓知識新領域的鑰匙,能夠體現學科發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5.教學方法有創新。不照本宣科,不滿堂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講要抓住本質、引人入勝;練要有的放矢,調動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關學科領域核心知識“是什么”和“為什么”,還要知道“做什么”、“怎樣做”,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應該是在學科基本的知識框架基礎上,對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相關學科有價值的學術觀點及研究心得。不是我會什么講什么、我想講什么講什么,而是社會需要什么、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需要什么就注重講什么,就帶領學生研究什么。

      總之,教案是針對社會需求、學科特點及教育對象具有明確目的性、適應性、實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應是與時俱進的。

      二、國學《大丈夫》優秀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大丈夫》優秀教案(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優秀教案1

      一、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4、檢查背誦情況。

      5、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集體交流

      10、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有錯必糾

      國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

      3、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教學重點、難點:

      1、小切分節奏練習、附點節奏的演唱

      2、二聲部的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詩歌導入:

      師:誰來給我背誦一下《春曉》

      三、古詩文化

      師:剛才有同學們吟誦了《春曉》這首詩,你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1、提問: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2、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么美麗的春光。

      四、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范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五、節奏難點練習

      1、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2、女生領唱,男聲伴唱。

      3、男生領唱,女生伴唱。

      4、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5、教師指揮完整演唱一遍。

      六、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后說一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目——大合唱《春曉》。

      教學反思

      完成課程內容后,回去寫反思總結!

      國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流利的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這幾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教學難點:

      理解三字經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提問:有誰背過“三字經”?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二、學文曉理: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出生之初,稟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

      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提問: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嗎?

      學生解釋它的意思。

      三、熟讀背誦

      自己讀熟

      分組檢查,指名背誦

      會背的還可以接著往下進行背誦

      四、總結

      (1)朗讀今日所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好孩子?試著用完整的話說向老師和同學們說說你的打算。

      國學優秀教案4

      主要內容

      一、《論語》、《孟子》等選段的人文內涵

      二、儒、道家等學派思想文化的精華與成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論語》、《孟子》等選段的人文內涵及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難點:結合現實論述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與對我們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語文課作為我們的母語教育貫穿于人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我們最熟悉的語言,可是大家真的學好了嗎?當你的朋友在學習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安慰他;當你被某篇文章感動時,你卻感慨為何自己就不能表達;當外國友人問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什么意思時,你卻在偷偷查看“百度百科”。因此到了大學我們仍需學習語文,這節課我們一同誦讀中國國學經典,領悟傳統文化精髓。

      二、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設計

      (一)讀一讀:結合注釋翻譯熟讀國學經典

      1.《論語》(選段);

      2.《孟子》(選段);

      3.《道德經》(選段);

      4.《莊子》(選段)。

      (二)議一議:結合儒、道家等學派的思想文化,說說自己對選文的理解

      1.儒家文化:“仁”是核心;

      2.道家文化:辯證思維;

      3.墨家文化:“兼愛”為核心;

      4.法家文化:核心思想“法”、“術”、“勢”;

      5.兵家文化:戰略與軍事;

      6.陰陽家文化:陰陽五行學說。

      (三)看一看:觀看《百家講壇》,解讀名家思想

      1.于丹教授講孔子;

      2.易中天教授講法家與道家。

      (四)比一比:選讀《史記·商君列傳》并討論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與對我們的啟示

      1.分小組討論并選一名代表闡述觀點;

      2.誦讀選文,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3.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

      (五)練一練:圍繞P11-13的內容,寫一寫墨子“兼愛”思想主張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及意義。

      三、教學小結

      本次課按“讀一讀→議一議→看一看→比一比→練一練”的教學流程開展教學,利用多媒體講授、影視播放的教學手段,采用誦讀鑒賞、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通過誦讀賞析國學經典選文,理解儒、道家等學術派別的思想文化;讓學生能夠論述古代圣賢的哲學理論對當今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啟示。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資料1-4的古文;

      2.預習課本P14-26:項目二:影視作品欣賞。

      國學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能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方式:

      朗誦詩歌、說詩意、談感受、明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古詩嗎?(出示古詩)《小兒垂釣》。今天我們再一起

      來學習一首新的唐詩,好嗎?

      二、出示畫面:小兒垂釣

      1、指名讀讀詩題。

      2、看了詩題,猜猜詩里可能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過渡:是不是同學們所想象的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

      三、初讀詩句,要求讀正確,讀出節奏。

      1、首先同學們自己讀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奏讀鮮明。

      2、指名讀。

      3、集體讀。

      四、理解詩句,進入意境。

      1、讀了那么多遍,誰來告訴老師,這首詩中寫到幾個人?

      2、詩中怎樣稱小孩的?(稚子)這個稚還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總之都是指小孩那獨特的單純天真的感覺。

      3、你能根據詩句內容想象一下,猜猜這個小孩的外貌嗎?結合學生的發言,理解“蓬頭”;再猜猜他的衣著啊。

      4、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五、熟讀成誦,強化記憶

      1、自己背誦。

      2、同桌比賽背。

      3、帶有動作表演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兒垂釣》這首詩,主要體現了兒童的童貞稚氣,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除了這首詩,你還知道哪些充滿童趣的古詩呢?

      二、拓展眼界,增長知識

      1、出示《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讀,教師隨時訂正錯字。

      3、集體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意境

      1、細細品讀,自己感受詩中意境。

      2、小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

      五、誦讀古詩,感悟升華

      1、自己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2、帶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現詩中的意境。

      3、評選優秀的誦讀者。

      六、課堂小結:

      其實,生活中充滿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撲蝶、捉蝸牛;夏天捉蟬、

      游泳;秋日賞菊、采集標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時時處處

      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師今天的作業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個你認為好玩的事做

      做,并寫下自己真實的體驗,好嗎?

      國學優秀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學習方法: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春曉》一課,描寫作者早晨所感所聞,再回想昨夜的風雨落花,表達出作者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遵循學生識記規律,先初讀,再理解,后記憶。教學中,媒體運用恰當、適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同時注意加強課堂訓練意識,培養學生寫字和朗讀能力。

      國學優秀教案7

      一、教學內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兩句話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兩句話。

      2.看故事、聽故事,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三、教學難點:

      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誰來背背上節課的內容。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弟子規》。

      (二)看一看,說一說,體會情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弟子規》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讓梨》的故事。

      (2)誰來說說哥哥為什么要讓孔融先拿?

      (3)那孔融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為什么要把大的讓給哥哥,從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出孔融對哥哥怎樣?

      (4)那爸爸說弟弟比他小的時候,他說了什么?從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出孔融對弟弟怎樣?

      (5)孔融作為哥哥很友善,作為弟弟很尊重哥哥,這就是——(引說)

      3、學習“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這些是什么?老師帶來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斷,如果是一把呢?我們下面就來看一個關于折箭的故事。

      (2)讀《兄弟折箭》的故事。

      (3)從故事中你知道了母親為什么吃不下飯呢?經過折箭這件事,后來這些兄弟有沒有團結和睦呢?看著和睦相處的幾個弟兄,這時如果你是母親你心情怎樣?會覺得這幾個兒子怎樣?

      (4)是呀兄弟之間和睦就是孝順的一種表現呀。這就是——

      4、學習“財物輕,怨何生”

      (1)我們再看《兄弟折箭》這個故事,幾個兄弟因為什么差點打起來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處呢?如果他們不去爭那只鹿還會打起來嗎?

      (2)把財物看輕,不去爭,不去搶,就不會打起來,就不會產生怨恨。這就是——

      5、學習“言語忍,忿自泯”

      (1)學了這么久同學們也累了,老師讓同學們放松一下,再看一個動畫片好不好?

      看《將相和好》。

      (2)廉頗得知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時候很不服氣,開始說的什么?如果是你聽了這話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你會怎么做?藺相如聽了怎么做的?藺相如是怕了廉頗嗎?他說了什么?從這兒可以看出藺相如懂得怎樣?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他?結果廉頗還生氣嗎?

      (3)小結,是呀在言語方面如果我們懂得忍讓就會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這就是——

      (三)誦讀

      1.下面我們把學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學的內容記在你的腦海呢?

      (四)談一談,升華感情。

      1.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我們就像一家人,大家親如兄弟姐妹,通過今天的學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準備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規》教育我們這樣做,古人還有好多關于我們今天學的內容的成語、名言警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以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得饒人處且饒人;和睦相處;一團和氣;化干戈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3.最后老師有一首歌送給大家。我們來一起唱一唱結束今天的課程。

      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五)作業:背誦今天所學的內容。

      教學反思:

      哲學家菩德曼說過:“播下一個信念,你將收獲一種行動;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教育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滲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說教效果更好。因此本節課,我沒有直白的說教,而是通過《孔融讓梨》、《兄弟折箭》、《將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體會,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漸深入學生心靈。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這兩句話都強調了積累的作用。離開了積累,一切語文活動都好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那么語文素養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樓閣”了。該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積累呢?我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自讀、齊讀、誦讀,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悟理。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達到熟讀成誦。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更積累了品質。

      國學優秀教案8

      教學內容:

      《三字經》第四部分(“凡訓蒙,須講究”至“文中子,及老莊”)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借助學習資料,小組合作學習,了解本部分內容。

      3、通過對“儒家經典的了解,領會祖國文明的博大精深。

      教學準備:

      1、《三字經》誦讀資料。

      2、《三字經》參考書籍。

      教學模式:

      1、自由談話,激趣導入。

      2、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3、合作學習,理解內容。

      4、匯報交流,知識拓展。

      5、熟讀成誦,匯報展示。

      教學流程:

      一、自由談話,激趣導入。

      1、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古國的文明更是博大深奧。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已從《三字經》的前三部分中懂得了受教育的重要,懂得了做人的一些基本禮儀,還了解了生活中的名物常識。不過,一個人如果要使自己更出色,使自己有更好的發展,只懂得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豐富的知識。因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2、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平日你是怎樣學習知識的嗎?(學生自由談話)

      我們可以在家中向父母學習,在學校向老師、向小朋友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在我們身邊一直都有一位默默無聞的老師,你知道它是誰嗎?(書)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教會我們許多知識,你最喜歡讀什麼書?(學生自由回答)生活在古代的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喜歡讀書你們想知道他們都讀些什麼書嗎?進入今天的——《國學新世界》,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共同了解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儒家經典》。

      二、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領讀“凡訓蒙,須講究”至“文中子,及老莊”學生跟讀,并注意生字讀音。

      (5)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通順。

      (6)匯報讀

      ①指讀

      ②男女生輪流讀

      三、合作學習,理解內容.(“凡訓蒙,須講究”至“號六經,當講求)

      利用手中參考書籍小組合作,看看你都找到了哪些書籍,除了書名外,你對它還有什麼了解?

      四、匯報交流,知識拓展。

      學生自由匯報,教師適時歸納,點撥。

      (一)《小學》

      作者朱熹,本書詳細介紹了小學學習的具體內容,簡單了解古代學生

      學習內容,如:駕駛馬車、射箭、音樂、書法、禮儀等

      (二)“四書”:

      學習語句

      (1)《論語》學習“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了解《論語》共253章及作者和所記錄內容。

      (2)《孟子》了解此書的主張行“仁政”而稱天下。

      (3)《大學》作者曾子,與《中庸》出自《禮記》是單獨的兩篇文章。⑷《中庸》作者子思(孔子的孫子)“中”不偏,“庸”不易。背誦這八句話。

      (三)“六經”:

      1現存五部:《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其中《樂經》在焚書坑儒事件中失傳

      2介紹“焚書坑儒”了解史實。

      3背誦這兩句話。

      (四)《孝經》

      回憶《孝經》的作者及寫作目的。背誦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給大家聽。

      五、熟讀成誦,匯報展示。

      六、教師總結。

      國學優秀教案9

      教學目標:

      1、給孩子們扎下中國傳統文化之根,使孩子們能夠植根傳統,把國學教育發揚光大,使孩子學習經典化、生活經典化、人生經典化。

      2、讓學生了解《笠翁對韻》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練朗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熟練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涵,學寫對仗春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課件出示了有水有軒的地方,老師講解那個地方叫江心洲,后來叫鸚鵡洲,因為這個故事離我們很遠了,都藏在地下了,課件跳動變為“地下文章鸚鵡洲”,同樣方法,揭示了“空中事業麒麟閣”。

      2、當孩子們理解這兩句韻語時,接著繼續講解典故陳后主,隋煬帝,一個喜好音樂,一個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陳唱臨春樂yue,隋歌清夜游。”老師出示以上四句后,讓學生朗讀,讓學生猜猜他們各喜歡什么。

      3、指出這些語句來自李漁《笠翁對韻》。引入今天的課題。

      二、激發興趣,品讀韻詩

      1、自讀整篇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韻詩,“魚對鳥,鹡ji對鳩jiu。翠館對紅樓。七賢對三友,

      愛日對悲秋。虎類狗,蟻如牛。列辟pi對諸侯。陳唱臨春樂,隋歌清夜游。空中事業麒麟閣,地下文章鸚鵡洲。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齊讀,感覺節奏感。

      4、老師出示課件,有關鹡和鳩,翠館和紅樓的圖案,讓學生理解鹡和鳩都是鳥類,翠館和紅樓是建筑物,魚對鳥,魚和鳥都是動物,接著朗讀,誦讀。

      5、這里壓的是什么韻?學生——ou韻.老師繼續問這首韻詩,哪個字最多——對。那么一個字對的有:(讀)魚對鳥,鹡對鳩;兩個字對的有:翠館對紅樓,七賢對三友,愛日對悲秋。列辟對諸侯。五個字對的有:陳唱臨春樂,隋歌清夜游。七個字對的有:空中事業麒麟閣,地下文章鸚鵡洲。十一個字對的有: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

      6、繼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背誦。

      7、“七賢對三友,愛日對悲秋。”七賢,老師解釋了七個愛寫文章的人,三友,用課件(梅,竹,松)讓學生自己練說。“虎類狗,蟻如牛。”好多同學按今天的眼光來分析,最后,由老師說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后,從聽覺的角度來引出“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播放馬兒快跑的聲音,學習“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用悠揚婉轉的短笛聲讓學生學習“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

      9、韻詩不但有韻律美,還有節奏美,讓我們拍著手,再來讀一讀。

      10、我們一起背這首韻詩,老師出示填空題,

      魚對(),鹡對(),翠館對()。

      七賢對(),愛日對()。

      虎類()蟻如(),列辟對()。

      陳唱臨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業(),地下文章()。

      三、拓展練習

      1、出示課件,讓學生組成對子

      2、找對子

      海內存知己—路遙知馬力——明月松間照—生當作人杰—白日依山盡——遠看山有色

      四、總結

      中華民族的文化淵遠流長,除了《笠翁對韻》,還有《三字經》等等,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能進一步領略帶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國學優秀教案10

      教學目的

      1)了解有關《名賢集》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點與難點

      1)《名賢集》文學常識的掌握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過程設計

      上新課前,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語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管中窺豹”(學生參與)。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說集《名賢集》。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

      《名賢集》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后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沒有子嗣,而過繼于他,并承襲為臨川王。

      二、課文分析

      1、課文引入:

      2、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1、重點字詞:

      末兒

      2、重點句子:

      3、翻譯:

      3、課文知識的補充

      曹娥碑:

      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深刻道理,而這正是《名賢名賢集集》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并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名賢集》簡潔明了,清麗委婉的特征。

      三、知識的擴展

      1、有關隱語的介紹

      我國的謎語源遠流長,早在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現了謎語的語言現象。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語言日益豐富,具有隱示性的歌謠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出現了我國謎語的最早形式--廋辭和隱語,這是謎語的最初萌芽。到東漢時期,隱語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利用方塊字在離合增損中形、音、義的變化,產生了第一條文義字謎,即“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從先秦過渡到西漢,就開始逐步趨向于謎語,當時流行的射覆,已成為民間和宮廷的娛樂品了。并且大量的隱語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現出對其的特別鐘愛。

      2、用猜謎的形式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謎面:呀(打一成語)

      2)謎面:群英會(打一教育機構)

      3)謎面:歐美民族(打一人名)

      謎底:

      1)唇齒相依

      2)幼兒園

      3)西施

    【國學《大丈夫》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國學《弟子規》優秀教案12-23

    國學優秀作文12-19

    國學經典誦讀優秀作文12-23

    國學優秀作文10篇12-19

    國學唐詩登鸛雀樓教案06-08

    國學征文:學國學 考國學作文11-24

    國學經典誦讀優秀作文(通用17篇)12-22

    《魚我所欲也(節選)》和《何為大丈夫》比較03-09

    將進酒教案優秀教案05-24

    《秤》優秀教案12-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最新国产性色生活片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喷潮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