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實踐是習作的好伴侶。引導學生勤于實踐,體驗生活,是讓學生能輕松習作的一條好途徑,也是達到上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好辦法。
一、體驗式實踐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但我認為“百見不如一試”,僅僅靠眼睛觀察是不夠的,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嘗試著去做一做有興趣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
教師應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計、推薦實踐的項目,計劃、鼓勵學生大膽地參加實踐。有一次習作指導的前幾天,我告訴學生要在班上舉辦一次“交易會”,讓每個孩子帶一樣東西來賣,自己做廣告,自己賣,鼓勵賺到錢。為了好賣,前一天學生各自研究了“市場需求”,有的賣文具,有的賣新奇的玩具,有的賣自己看過的書,還有的別出心裁,賣自唱自錄的磁帶……交易會開始了,班上熱鬧非凡。學生有的學著兩元商品店“先聲奪人”,站在椅子上大聲吆喝:“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兩元,兩元,樣樣兩元!”;有的采用“直銷”方式,“走街穿巷”地向同學們推銷;更多的同學則干脆把自己設計、撰寫的商品廣告貼在黑板上、玻璃窗上……活動結束后,我提出幾個問題,要求孩子填寫交易報告,寫做買賣的體會或發生在這次交易會上的其他事。許多平時不愛寫作文的學生一反常態,洋洋灑灑寫了好多。他們還告訴我:“寫文章真有趣!”“把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寫出來,真痛快!”
通過這次易,孩子們在自己身上發現了沉睡的商業潛能和與人交際的自信。他們還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知道了賣東西要研究市場的需要,意識到了誠信的重要,知道了好的商品還要有好的宣傳,體會到了創意在商業中的重要性……這次活動,也給我很大的震撼,我意識到只要機會合適,激發起孩子們表達的欲望,每個孩子都能寫出好文章來﹗怎么激發孩子們的表達欲望呢﹖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消極地等待好題材從天而降,而要積極主動為孩子們策劃一些活動,讓他們想說話,有話說。
二、調查式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古跡、自然風光等語文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去搜集材料。
為了寫好《一個敬佩的人》,我要求學生們爭取機會與要寫的人進行訪談,或對知情者進行調查,如寫爸爸,可以向媽媽了解情況,向爸爸的同事了解情況;寫學校先進的教師,可以采訪一下校長。通過這樣的調查、訪談,所得到的素材將更豐富,更典型。
除此之外,我自己平時也特別注意觀察生活,一發現好素材,就引導學生進一步調查、了解。如近期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全國廣泛流傳,嚴重威脅廣大人民及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我立即請學生予以關注:什么是非典型肺炎?有何癥狀?我們應怎樣預防?全國非典疫情有何變化?我們要怎樣支持全國抗非典工作?在這次嚴重的疫情面前,哪些人最值得敬佩?學生從報紙、電視、因持網等多種渠道深入調查、了解、寫出了許多好習作。
三、驗證式實踐
現行的各門課程也蘊藏著豐富的語文資源。《數學》、《自然》、,《科技》、《勞動》等課程讓學生學到了許多自然科學知識。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學科的優勢,加強學科的橫向聯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用實踐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了探索精神與熱愛生活的情趣,拓寬了寫作空間。
教了《稱象》后,學生對曹沖稱象的辦法很熟悉,復述課文也輕而易舉,但對文章里包含的“化整為零”,“等量替換”的數學思想是否領悟呢?我讓學生仿造“曹沖稱象”做個小實驗,再結合自己的小實驗,寫一篇小日記。布置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高興,回家馬上動手做起小實驗來。過幾天,我改這批日記時,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愉悅,每個學生都一絲不茍地完成了小實驗,每篇日記都生動地記下了孩子們的收獲和喜悅。
作者郵箱: linyusuan@163.com
[實踐是習作的好伙伴(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伙伴的近義詞是
4.人類的伙伴課件
6.秋天的好成語
7.新疆的好句子
8.關于讀書的好成語
9.電影中的好句子
10.寫情書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