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詞、句
1、編寫思路
我們一般都比較關注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本套教材編寫思路是,一、二年級基本實現獨立識字(課標要求在第二學段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教材為什么如此設計和要求?他的意義何在?向老師們交待明白),三年級基本實現了獨立學習詞語。當然我們還有名言警句、古詩文的積累,到四年級就有了較大的變化,概括起來有兩點,一是課文后面只有識字條,沒有寫字條(寫字條編在了教材的最后)。二是語文天地中沒再涉及具體的、瑣碎的比一比、抄一抄、填一填、找一找等形式的練習,主要以“我的摘入筆記”、“讀一讀”兩種形式設計,實際上是將字、詞、句、篇的積累和運用進行了進一步的整合。體現了由散到收的編寫思路。四年級上冊基本實現了在字、詞、句方面通過摘入筆記的形式使學生從方法到實踐實現了自學,在第8冊就不在這方面單獨提要求了。教材沒有列出固定的內容,給教師和學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間,以第一單元“日積月累“中的“我的摘入筆記”為例,第一行列舉第一篇主體課文《大地的話》中摘入的詞語“清脆、驅趕、精靈”,第二行列舉第二篇主體課文《語言的魅力》中摘入的詞語和成語“衣衫襤褸、無動于衷、姍姍”,第三行列舉第三篇主體課文《秉筆直書》中摘入的詞語和成語“顛倒是非、屈服、貪生怕死”,第四行列舉第一篇主體課文中摘入的句子“不論你唱什么歌,我總覺得很清脆”,每一行后面是省略號,意思是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摘入,摘入的內容是不固定的。
2、抓好落實
“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學”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在這個空間里自主學習?值得每個教師深思。反思一下我們前三年的教學,我們究竟在這方面做出了多少努力?我們一定要落實每一冊教材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能力的目標,使學生系統有序地發展。現在如果學生沒有“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學”的能力,好,教師就要扎實地引導,手把手地教學生從基礎做起,爭取利用三個單元的學習時間,學習“自學”直到能夠完成本冊教材提出的目標。同時,教師也要深刻反思,我們究竟怎樣利用這個空間,指導學生進行事半功倍的學習?很多教師離開“日積月累”中的字、詞、句的設計形式,離開教學參考書,離開單元測試卷,離開基礎訓練就不知道怎么辦,現在,字的訓練、詞的訓練、句的訓練、段的訓練都沒有,只有一個“摘入筆記”一帶而過,我們能否很準確地把握“摘入筆記”的內容,能否給學生以準確、快捷的指導,都是新教材對我們的挑戰。
指導學生作摘入筆記,一是要把詞語句子與課文的學習緊密結合,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了解詞語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還想積累哪些詞語句,并說一說積累這些詞語句的原因,使學生逐步學會多種積累詞語句的方法。有些摘入筆記的旁邊還進行專項積累的提示,如四年級下策第一單元“我嘗試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比如”不屈服“、”本分“,可以幫助我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既是提醒積累詞語要和課文的學習進行整合,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注重積累重要的詞語。再比如第二單元“我的摘入筆記”旁邊:“《春潮》和《三月桃花水》用了不同的動詞描寫春天,我們要仔細體會”。是在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動詞。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摘入筆記時可有所側重。“我的摘入筆記”主要是引導學生摘入生詞佳句和名言警句,摘入課外的語言材料和信息資料,可以另設一個摘入筆記本。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經常溫習,也可鼓勵學生梳理分類,編成集子。
“讀一讀”欄目的處理:四年級下冊主要涉及專項詞語、成語的積累、名言警句的積累、古詩積累。詞語、成語的積累,可以讓學生查字典或討論意思,用詞語或成語說一句話,要會讀、會說、會用。名言警句的積累要結合事例了解大意。古詩積累,要反復誦讀,了解大意,熟讀成誦。
還要抓好兩點,一點是認真地關注學生是不是養成了自學詞語句的習慣,因為教材希望把這方面的學習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如果學生不能自主學習,那就等于放任自流了,要注重好習慣的養成。另一點,抓好檢查,要經常收取學生的摘入筆記,以此代替學生原來機械訓練式的作業。可以是老師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互相檢查。一是督促,一是檢查,使學生字詞句的學習落到實處。要給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字詞句的時間,多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好的幫助差的。可以發動學生自己給自己出題,給他人出題,教師要作相應的指導,從哪方面出題,怎樣抓住重點出題,要給出一定的方法。要積極的進行評價引導,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不能以機械訓練的方式達到目的。基礎的東西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基礎的東西要和閱讀、寫作緊密結合而得以鞏固,要在閱讀、習作和其他語文活動中落實子、詞、句的積累和運用。
3、基礎知識的學習
四年級學生學習字、詞、句,需要學習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如四年級下冊,動詞、暗喻(是)、連綿詞、成語中的對應、反問句、祈使句、多義字、語氣詞、代詞、轉折句前后語義的輕重、古今詞義的演變等等,語文基礎知識是為學習語文服務的,完全避開將不利于語文教學,但不能走“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強化記憶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考試為最終歸宿”的老路。語文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語文知識教學的“度”。總的原則是“有用”“精要”“好懂”。刪繁就簡,深入淺出,學以致用。要按照《課標》的要求去做:“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原來怎么傳授基礎知識?今天應該怎樣學習?比如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我們的手》比喻詞“是”,可以讓學生在仿照課文寫一段時感悟,然后借金鑰匙簡單了解“是”有時表示“像”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造幾個類似的句子,如“老師是園丁”,“我是祖國的花朵”加以理解和運用。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應作為考試內容。書面怎樣進行測試?一般在于運用。
4、評價字、詞、句的學習情況,一是識寫字保底的部分還需要統一的測試,但權重應有所降低,二是結合閱讀、習作測試獨立識字和學詞、學句的能力,三是名言警句、佳詞佳句的積累,權重不能低于三年級。
[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總體分析2:字、詞、句(北師大版四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考試題
3.信任北師大版課件
4.北師大版春潮課件
6.北師大版數學課件
10.北師大版辨認方向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