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認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探索、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宛若、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學習重點:
1.了解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1.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精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交流有關資料,引出課題
師:昨天布置同學們收集有關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的個人資料,現在請大家拿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師: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被稱為中華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實在中華民族的航天歷史上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他的名字叫“萬戶”,萬戶做了什么?為什么月球上的環形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呢?
板書課題:千年夢圓在今朝。
二、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1.學生自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課文敘述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匯報自讀收獲:
3.梳理課文結構,理清課文條理:
將第一自然段與第十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找出文中的兩個過渡段(第四、第六自然段),將課文劃分為五個部分,中間三個部分分別寫萬戶乘坐火箭飛行沒有成功、我國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我國成功發射載人航天飛船。
三、重點研讀,學習課文表達方法
1.研讀第七自然段,解決一個問題:現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之外,還需要什么?
A、兩個數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
(“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設、發射單位,“三千多”是協作單位。說明載人飛船成功飛天靠的是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
B、一組排比句: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先引導理解“積勞成疾”“風華正茂”“華發早生”“猝然長逝”四個詞語,再體會這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精力和智慧貢獻給了集體,飛天成功既是千萬人的個人努力,更是合作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2.研讀第四第六兩個自然段,解決一個問題: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我們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抓兩個過渡段帶動全文,認識中華民族的航天歷程,從中感悟到:要有遠大理想,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不怕失敗,不怕付出慘痛代價,永不放棄,堅定而執著地追求,積極與他人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四、加強朗讀,回歸整體,感悟“千年夢圓在今朝”
1.學生自愿起立讀課文,可以讀全篇,也可以讀感興趣的幾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課題:
夢──飛離地球,遨游太空。
圓──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產生夢想、明代萬戶飛行、人造衛星上天、神州飛船飛天,歷時數千年。
五、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學生齊讀蔡桂林的《炎黃飛天夢》。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案示例(人教新課標六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夢圓飛天教案
4.約分優秀教案示例
5.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6.愛國敬業教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