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學情分析
寫的是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給一位雙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幾個字,幫助老人行乞的事,說了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教學這篇課文不但可以讓學生產生同情別人幫助別人的善良品質,更能在生動的故事敘述中初識語話的力量,對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言語實踐能力都能起到有效地促進。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故事本身的內容也迭蕩起伏,趣味性強,所以學生能比較快地把握課文內容,但教學不能滿足于學生對文本表層意義的理解,還要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但在理解文中“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時產生魅力的原因在理解上是有難度的。
二 教學目標分析
1 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衣衫襤褸、無動于衷、良辰美景)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了解讓。彼浩勒用語言幫助盲老人的故事,學習詩人同情幫助殘疾人的善良品質。
3 通過對比、聯想等方法,理解“春天到了,可是。。。。。”一句的魅力所在。
其中目標3 是重點也是難點。
共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字詞教學、初讀感知。第二課時是細讀品味,深悟語言的魅力,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 教法學法
文章用一個小故事將課文主旨直接指向了------語言的魅力,課題也表現了這點,也就是說教學要緊緊圍繞“語言的魅力”來進行。對此我抓住可以統領全文的“語言的魅力”一語,并設置了三個具有梯度性的問題: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是指哪一句?它的魅力表現在哪里?為什么能產生魅力?這是我處理教材的整體思路,對此,我將采用變序教學法、關鍵詞品析法、比較分析法、以讀促思法等教學方法。
共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字詞教學、初讀感知。第二課時是細讀品味,深悟語言的魅力,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四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用《周恩來智答美國記者》這個輕松有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 既讓學生一飽耳福, 又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語言精妙所具有的魅力, 這個環節看似輕描淡寫, 不著痕跡, 實際上為學生再次對本文中的“語言的魅力”產生更多的認同。
(二)大膽取舍,直奔主題
探究問題一:直奔文章中的關鍵句子, 抓住文章的重點: 你認為課文中哪句話最有“魅力”?
本節課的教學是打亂了從段到篇的程序教學,也摒棄了繁瑣的分析講解,而是抓住提綱挈領的核心問題,把“春天到了,可以。。。。。。”這句話直接提上來,放到中心位置,有利于突出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而用你認為的方式讓是給學生自主閱讀和表達的機會,是一個個性化閱讀的過程,有利于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文章內容本身所具有的明確的指向,還是比較容易形成一致認識:春天到了,可是。。。。。
(三)精讀感悟,把握魅力的表現
探究問題二:既然大家都一致認為最有魅力是:“春天到了,可是。。。。。這句話,為什么會是這句話呢?它的魅力又是怎么表現出來的?
比起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難度加大,但還較好把握,但要從整體上,從老人前后乞討時的神態、語言及乞討的結果的對比中把握。學生能說到一些,但缺乏概括性,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采集體的智慧,來補足學生閱讀的不足,使學生的閱讀更全面,更具概括性的認識。
有情感地朗讀描寫老人家的語句,要讀出前面的悲傷,讀出后面的驚喜。
(四)以讀促情,理解魅力的原因
探究問題三:為什么,這簡簡單單的、好像話還沒說完的一句話會產生如此非凡的魅力呢?
學生直接理解這個問題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思路受堵,容易出現課堂上的冷場。這時候要創設情境,找到一個解發點,引發學生的聯想,學生就容易入情入境了。
課件展示一組春天鶯歌燕舞的畫面,然后我將面對這一幅幅精美的春景麗,班德瑞《初春》的輕音樂中深情演說,并以課文中“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那教堂尖頂的鶯飛燕舞,那塞納河畔嬉戲的孩子,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我的這一活動主要是為激起學生面對春天時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被調動起來的情緒越高,在“可是。。。。。”中形成的情感落差就越大,當然也就越容易產生共鳴。用課文中的句子做結是為了更好地貼近文本,而不至于游離,也是為給學生提供更熟悉和親切的語言材料。
學生再讀這句話,體驗春天的美好。還可以讓學生說說你眼中春天的美。
當學生感受了春天的美之后,再把關注點轉到‘可是及后面的省略號’上。“可是”是轉折,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斷裂,后面的省略號欲言又止,又給人以無限的想象。讓學生想象可是背后的內容。
學生讀這一句話,讀出老人的辛酸和悲哀。
最后教師從情感觸發及激發想像兩個方面概括“春天到了,可是。。。。。。”這一句話所具有魅力的原因,教師的概括性更強,有利于組織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
四、深度拓展, 留有余味,
在課的結尾處, 設計的“替圖書館、樹、小鳥等寫一句溫馨的警示語”(屏顯相關圖片)。
這是一個展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個性化使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真正體現出語文課程是開放性、綜合性、活動性的課程, 凸顯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增強語文學科向外輻射的張力”這一重要理念。
[《語言的魅力》說課(北師大版六年級說課)]相關文章:
1.
2.
3.大班上語言說課稿
10.會計說課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