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欣小學 張立忠
一、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了解魯濱孫是怎樣戰勝種種困難生存下來的。
繼續練習運用讀進去、想開去的讀書方法。
二、重點難點:了解魯濱孫在荒島上是怎樣戰勝種種困難生存下來的。在學習過程中繼續練習運用讀進去、想開去的讀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魯濱孫是誰?漂流到哪兒?遇到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教師介紹魯濱孫及作者。
(二)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默讀課文,看每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2.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的生活?(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3.第一自然寫的是什么?(介紹魯濱孫)
4.第二至第九自然,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可以怎樣分層?
起因(第二自然段):被沖到荒島。
經過(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戰勝困難,生存下來。
結果(第九自然段):回到英國。
5.經過部分又可以分為幾個層次?依據是什么?
(1)解決暫時困難。
(2)解決住的問題。
(3)解決吃的問題。
(4)抵御野人的迫害并教化一名野人。
分層依據:不同內容。
(三)學習第一段
1.讀一讀,魯濱孫給你什么印象?(碰到危險不畏懼)
2.用上兩組關聯詞語,把這一段連接起來。
(四)自學討論第二段
1.魯濱孫漂流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荒島上?如果是你,怎么辦?(沒有人居住、找不到任何食物。)
2.魯濱孫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從船艙中找可用、可吃的東西。)
3.為了應付長期的漂流生活,魯濱孫要戰勝哪些困難?是怎么克服的?要求:自己默讀、在文中批畫、與同學討論。
學生自學、討論。
匯報自學情況。
找住的地方。
解決吃的問題。
防御野人。
救下并教化“星期五”。
你認為魯濱孫是個什么樣的人?
魯濱孫遇到困難不悲觀,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在這個沒人居住的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憑著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大自然的面貌,開拓了這塊處女地,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五)朗讀課文,談感想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六)小結
同學們的發言很好,我們現在雖然不會去航海和冒險,將來也不一定會遇到像魯濱孫這樣的事情,但是困難我們都會遇上,而且人人有,時時有,我們要學習魯濱孫對待困難的積極態度、頑強精神,要有勇氣去戰勝它。此外,我們從小就要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要多學知識,多長本事。
[《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例文
7.教學設計評語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