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

    發布時間:2017-12-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德育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思想感情。

    知識點: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現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們。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品味課文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們。

    【教學難點】

    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或句子。

    【教學方法】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學習。以探討問題為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層次,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角度】

    品讀--品味課文語言特點。

    【教學時間】

    1課時。

    【課前預習】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和注釋①。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內容,并讀準下列字音、理解各詞語的意思。

       霪雨 鐵砧 漂 礫

      勉強:①能力不夠還盡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牽強、理由不充足。⑤將就、湊合。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年級第二期時學過一篇專門介紹大自然有關現象的課文,大家回憶一下,課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大自然的語言》。主要內容是介紹與農業有關的物候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呢?

      ――(簡要回答) “花香鳥語,草長鶯飛”;或“草木榮枯,候鳥去來”。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與此文類似的課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書)我們從小認識漢字,認識了漢字,它可以幫助我們閱讀,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寫作,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等等,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們知道嗎,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秘無窮,在自然界里還有另外一套文字,認識了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破譯自然現象,領略自然界的無窮奧秘。

    作者簡介:伊林(1895-1953),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萬個為什么》《人怎樣變成巨人》等。

    二、導讀新課

    1、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過渡段。

    2、文章層次如何劃分?

    全文24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認識書面文字的好處,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紹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說明認識它們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方法,介紹它們的成因。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2-4段):承上啟下,總說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層(5-21段):具體介紹大自然文字的特點,成因,認識這些文字的意義、作用。

    第三層(22-24段):總說認識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3、學生再讀課文,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①打比方;②舉例子;③作詮釋;④分類別。

    4、品讀課文語言特點。

    (1)學法介紹。

    說明文是向讀者介紹知識的,因而說明文的語言務必準確。在準確的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平實,也可以生動。學習說明文,有必要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品味。《大自然的文字》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為什么會這么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呢?我們可以從詞語運用、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去體會,去理解。

    (2)教師示范。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而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如: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總共有成千上萬個字母。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母。你腳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母。

    ②由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因而文章的語言很活潑。如:只有那聲音還從遠方傳來,好像在說:“再見!再見!明年春天見!”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寫,因而文章的語言很形象。如:它們像一個人字形那樣飛著,排成整齊的隊形朝著陽光照耀的森林飛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鳥來了,又像是個蜘蛛網了。

    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因而文章的語言很通俗。如: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讀完最厚的書,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3)學法實踐。

    學生讀課文,繼續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詞語運用等方面品味語言,然后先小組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

    ①“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書”應該怎樣理解才最準確?“好東西”在語意和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最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好東西”形象地寫出了“文字”這種特殊物體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這樣寫,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現得更生動、形象。

      ②在介紹星星這種文字時,作者這樣寫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此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本句意在說明光認識書面文字還不行,在這種沒有書面文字指示的情況下,人們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須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讀好大自然這部書。作者用淺顯、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說明了認識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③“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這句說明了什么?用了怎樣的方法說明?有什么好處?

      ――本句說明了這些候鳥的來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來說明,使說明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巧妙地說明了這些文字起了幫助人們“識時”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與科學性有機地融合。

      ④第14段中有這樣一句:“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著”。這聲音是什么聲音?

    ――成群的鳥的叫聲。

    三、課堂小結

    本文介紹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認識這些文字有什么好處? 怎樣去認識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學完后必須了解的內容,學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語言》以后,同學們應該多觀察、多請教走進大自然,不僅僅只領略其風光,更要積累這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長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譯大自然的玄妙,從而讓它更好的服務于人類。

    說明文中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描寫等表達方式,可以使被說明的事物變復雜為簡單,變深奧為淺顯,降低說明難度;可以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我們在說明文的寫作中可以作這方面的嘗試。

      四、布置作業

      1、讀了第二部分第二層后,你們知道石灰石和漂礫是怎樣形成的嗎?

    2、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動有趣,認識它們又有如此重要意義,那怎樣認識它們?

    [《大自然的文字》]相關文章:

    1.寫屬于自己的文字

    2.那些說到心坎的文字說說

    3.新學期的文字黑板報

    4.新學期黑板報的文字

    5.有人生哲理的文字圖片

    6.人生哲理的文字圖片

    7.水邊的文字屋閱讀答案

    8.祝福生日的文字圖片

    9.水邊的文字屋課文閱讀答案

    10.贊美祖國的文字詩歌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 | 中文无遮挡好黄H肉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亚洲亚洲影院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