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教學札記(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9-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小兒垂釣》一詩充滿兒童情趣.這位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許多有趣的形式,孩子們學習的興頭很足,課堂上時時充滿歡聲笑語.這節課有不少可取之處。

      1、放手讓孩子自己了解詩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導,自學前讓孩子們回憶通過什么方法來理解詩意,“看注釋、看圖猜、聯系上下文”等,孩子們按自己歸納的方法在小組里展開熱烈的討論。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是很好的,一個孩子起來說詩的意思,很多孩子爭相發表不同的意見,相互補充。對古詩的意思達成共識以后,有一個女孩堅持要再說說詩意,可能感到老師不大想讓她說了,她振振有詞地說:“我是把看注釋和看圖猜結合起來理解的。”多會學習的孩子呀。教師寬松的學習空間,使孩子們的潛力有了充分發展的機會。我們要培養的不就是這樣會學習,會思考的孩子嗎?

      2、多種形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這首詩寫的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學生倍感親切,童真童趣躍然紙上,教師讓孩子們分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豐富對詩歌的感受。孩子們的表演反映出他們的智慧和創造:有的小組用原詩做解說,有的小組則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有的組表演時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魚,有的給路人增加了恰當的問話,那個“蓬頭稚子”更是演得活靈活現。精彩的還在后面,老師問:“能不能把這首古詩用熟悉的旋律唱出來?”一個孩子自編小調唱了一遍,一個孩子說能用黃梅調唱,仔細一聽,還真有那回事,另一個孩子說: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來。馬上有幾個孩子竊竊私語:這能用梁祝唱出來嗎?我也倍感好奇。聽,梁祝的旋律配上這首詩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當與否,這種學習的形式學生感興趣,最后欲罷不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是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應該是有益的。

      3、不足也是明顯的,動有余而靜不足。比如自學古詩意思,缺乏學生個人安靜的思考讀書,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交流會更利于交流。另外,活動很多,但最需要的活動--吟誦不夠,學生沒有讀幾遍詩,更談不上熟讀成誦。激發學生想象不夠,應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進入古詩描繪的境界中,感受詩的意境美,語言美。一堂課一首詩,單薄了。可縮短學習這首詩的時間,補充其他寫兒童的古詩詞,讓學生感受更多的古典詩詞中的兒童形象。

    [《小兒垂釣》教學札記(西師版二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西師版一年級上冊11減幾教案

    2.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

    3.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4.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

    5.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假如》教案

    6.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7.西師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8.西師大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9.西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10.西師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 亚洲一级淫片在线免费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视频第一页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