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板書設計:
父 子
堅強 勇敢
責任心強 富有愛心
14個孩子脫險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地震中的父與子》閱讀答案
7.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9.防地震安全教案
10.人生感悟:地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