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縣灣田小學 陶順昌
目前,課內比教學活動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課內比教學活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由于長期教學觀念、教學習慣以及自身知識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一、為活動而活動
這次,我校開展課內比教學活動,不少教師搞得很熱鬧,各種教學活動頻頻“閃亮登臺”。然而,一些活動與教學明顯無關,在教師認為,好像不開展活動就不能突出“學生為中心”。于是,在課堂上,教師為了開展活動而活動,很少考慮該項活動究竟與該課的教學有多大的關系,而在強調學生參與的同時,卻忽視了教師的參與作用。活動不是不搞,要有個量的控制,更要因“課”而異,要根據教學重點、難點或圍繞教學目標來科學設計。
二、以教材教教材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一向忠于教材,堅持并堅信“以本為本”,因而導致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把教材作為“權威”,視教材為“圣旨”,小心翼翼地按教材的要求去教,唯恐出錯。例如,一位教師在叫數學應用題時,就以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講解,學生就根本不動腦筋,照本選科地答。“有時我們說教材不過是個‘例子’,‘例子’不等于是法律,不等于是圣經、圣旨,教材更是一個‘引子’,今天的社會里我們應該把教材看作‘引子’,引發你去學習,引發你去陶冶,引發你去思考。”一位知名教師說得多好啊。把教材看作“引子”,是對“例子”等教材觀的超越,能夠極好地體現教材的作用和價值。
三、為教學而教學
許多教師的課設計得很好,可一上起課來卻不那么得心應手,效果差不說,還常常完不成任務。教者在臺上任你講得天花亂墜,聽者在臺下卻自得其樂,“濤聲依舊”。究其原因,學生的學習習慣差當屬“罪魁禍首”。學生上課太自由化了,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甚至想鬧就鬧……有的教師說,這是為了尊重學生,體現“自主”。我想,規矩還是要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發展,以及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所不可缺少的。
四、教師缺乏應變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質疑,這一點非常好。不過,有時候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把老師給難住了,搞得教師手足無措。暴露出我們教師知識面的相對狹窄與匱乏,缺乏應變能力。長期以來,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其中相對固定的較多,與其它學科知識的有機聯系欠缺。因此,教師當務之急是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結構,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當然,這次課內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遠不止以上這幾點。我們每一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學會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取得更大成績。
[反思課內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2.課任教師教學隨筆
3.幼兒教師反思隨筆
4.教學反思或隨筆
5.教學反思與隨筆
7.大班教學反思隨筆
9.音樂教學反思隨筆
10.中學美術教學反思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