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了解學生開始 教學案例(人教新課標綜和專題總復習)

    發布時間:2017-4-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云南省景東縣大朝山東鎮文玉分校文玉完小      何清

     

       背景:在從事教育生涯7年多里,每個班都會有那么的幾個同學,學習特別的吃力,沒有學習興趣,上課不專心,課后經常干壞事、不做作業。我想這也是我們教師感同身受的事情了,也是我們在教學中特別頭疼的事情。也常常聽到同事說:“說過不知多少遍了,他就是聽不進去。”就是我們常說的后進生了,不怎么招人喜歡,經常得到老師的批評,越批評就越“笨”,慢慢地學生沒信心,教師也沒信心了,丟在一旁不再管了。有位哲人曾說過:“世界上有千種學問萬種學問,但沒有一種比研究人更深、更復雜、更有價值的學問。”我真想知道這些同學是怎么想的?他們在課堂上是怎樣做的?他們究竟是一群怎樣的同學?就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

    主題:教育從了解學生開始,要想教育人必須先了解人,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師的工作。

    細節:

    一、一年級一節晚自習中對學生的觀察

    2011年6月7日,上一年級晚自習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說了這節自習要做的事情:第一關做照樣子寫句子,第二關寫田字格上的生字(并說了寫生字的要求),第三關:默寫生字,同桌或前后同學互相聽寫。這種闖關游戲孩子們還是挺喜歡的,都興致勃勃地開始了,我坐在講桌前改學生拿來的作業。但是有一部分同學的表現就不一樣了,以下是40分鐘內(19:00--19:40)三位同學的行為:

    1、周中榮:19:01時,不聽老師的要求,自己讀書(沒聽老師說話);到19:08時,另翻了幾頁,接著東看西看;到19:14時,看課本的插圖(除了圖很難看懂);到19:18時,到處看看;到19:20時,又自己翻書;到19:33時以后看看交作業的同學,又隨便看看書,只到下自習。

    2、王栩:19:01時--19:07時玩筆;到19:07時--19:09時銷鉛筆,不時看看老師(分明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好);到19:10時,跟同桌說話;到19:11時跟右邊的同學說話;19:12時,拿著鉛筆看同學交作業;19:16時,翻看同桌的課本交談;19:17時,同桌來交作業了,又自己玩著;19:22時又開始玩筆;19:23時,跟后邊的同學說話,老師看他,他轉回來了,又自己玩筆;19:29時,好像做出寫字的姿勢,但剛下筆又開始跟左右同學講話了(其實他還是知道該做什么的);19:32時,他右邊的同學來跟他坐起來了,我看了一眼,那個同學回到座位上了;19:34時,由于我示意了,他又像是下筆寫字了,但是很快又抬起頭,到處看看。

    3、梁春:19:01--19:11兩手托著頭望著同學,我看了他他低下頭,亂翻自己的書;19:14時,低頭玩;19:15時,翻出一本漢語拼音寫字本開始寫字;19:21時,同桌教他寫,他繼續獨立寫字;19:25時,轉身望著,可能是教室里來了一個蟲,其他同學也看;但很快又轉過身了寫字,只到下自習。

    二、二年級一節早自習中對學生的觀察

    2011年6月8日,早讀時,我走進二年級教室,觀察到兩位同學在25分鐘內(7:45時--8:10時)的表現。

    1、陽陽:男,經常一身的尿臭味,經常干壞事,讓全校老師都很費心。剛進教室他看看我,老師要求用自習喜歡的方式讀生字,他看了一會左邊的同學就過去跟他坐起來一起讀書了,有時互相交流一下,又開始讀了。我很吃驚,在我想象中他應該是什么都不會讀的,平時紀律那么差,學習也會是一塌糊涂,但是他讀得很起勁。看見我有一直在看他,聲音就更大了,仿佛在告訴我他也行。大約讀了20分鐘到我在看他時,他跟同桌交談起來了,可能是讀累了,再過4、5分鐘后就用腳踢前邊讀女生,然后又蹲到桌子下面撿東西,又站起來,再伸長腿蹬前邊的女同學,眼睛還看著我,我假裝沒看見。

    2、另一個觀察對象是個女生叫余金蝶,個子長得很高,又很胖,平時動作就很慢,這節自習課她還遲到了。7:46時,她看看同學,看看老師(不知道要做什么)。7:49時自己翻了一頁看似認真地在讀;7:50時,看老師指點別地同學。7:50時,跟同桌說話,同桌很不愿意跟她交談,自己往凳子地邊上一挪,又自己讀書(別的同學大都是兩個一起讀),表情很沮喪。7:52時,又翻了幾頁書讀;7:57時,抓抓身子,抓抓手。7:58時--8:03時,從頭翻課文,讀課文,抓手,翻書,抓腳,脫鞋子,抓手,看老師(老師沒注意她),穿鞋子,另一只鞋子也弄弄,假裝讀書(也就騙騙老師),又低頭整鞋子,抓手,從頭翻課本(前邊讀課文可能更會讀),把書放到胸前像是在背書,又隨意拿著書,用手指指,放下書抓手,又拿起書,大體讀讀,又翻了一頁,放下書,看看同桌,抓抓手。8:04時,把書翻到中間部分,拿著書跟同桌交談,同桌理她并一起說說話,抓手,看看老師、同學,又另翻了一篇課文。8:07時,跟同桌互動讀書(這個方法她很樂意,讓我想起一句話:“孤獨比成績差心里更難受”。)

    三、一年級一節數學課上對學生的觀察

    2011年6月8日早上,一年級一節數學課上8:20時--9:00時40分鐘三個同學的不同行為:

    1、周粟東在8:20時雙手放在桌子上看著老師(他很想學懂的)。8:30時,玩起了鐘(鐘比課堂內容更吸引人)。8:36時,開始拆電池(對鐘感興趣了)。8:37時,同桌教他做作業,他也動手做。8:40時,玩鐘。8:41時,用鉛筆在鐘上畫畫。8:42時,翻數學課本,翻了大約一分鐘(實在是沒事情可做),老師要求同桌來檢查,同桌看后他又寫了寫,又專心地看著數學書。8:49時,開始玩電池。8:57時,前邊的同學拿走了他的鐘,他站起來用鉛筆打了同學三次,聽到同學回答問題“對”,他也大聲地跟著答。

    2、男生王順偉,8:20時,剛上課就爬在桌上用嘴咬衣服,因為他和同桌都沒有鐘。8:21時,翻數學課本,用鉛筆畫畫(自己找點事情做,其他同學都在鐘上撥時間。)8:23時,老師說翻到課本第82頁,他仍舊自己畫著。8:24時,看一眼黑板,跟同桌交流,因為黑板上老師畫了一個大鐘。8:25時,用筆在樹上畫畫,翻書玩。8:30時,根據老師的要求翻到相對應的頁數,寫了寫。8:34時,滿臉迷惑不解地看著黑板。8:34時,同桌幫看,再改一改。8:36時,爬下身子,又起來,用筆在文具盒上畫了畫。8:40時,玩文具盒。8:41時,雙手放在桌上,抬著頭安靜地坐著。8;44時,看老師指點同桌,老師隨即又指點了他。8:44時,寫寫擦擦。8:51時,兩手伸直,長長地搭在桌上,看著老師,然后又開始玩文具盒。8:55時,動著嘴巴看著書。8:59時,又開始寫了。    

    3、對男生丁志友在40分鐘的記錄:開始還認真地聽老師講課,3、4分鐘后,開始研究鐘了,他的鐘是兩個小人在一起的,顏色也非常的鮮艷。8:30時,老師讓做作業,他并放下了鐘,慢慢翻開書,打開文具盒,望著老師,有連線的題他就上下連了,其它的不會做。8:33時,拿著鐘望著黑板,眼神有點迷茫。8:35時,不會做也聽不懂,滾一滾鉛筆,看著同桌拆開電池。8:37時,老師走下來,他拿起筆,但還是不會做,看一下黑板,把鐘放到文具盒上。8:40時,咬著鉛筆。8:43時,老師要求同桌互看,他們兩靠攏了一點,但是什么也不會做,同桌也繼續玩他的鐘。8:45時,老師繞過他們后邊,但是沒管他們,同桌笑了,繼續玩鐘,他看著數學課本但是還是不會做。8:47時,玩鐘。8:55時,把鐘上的電池下了。8:57時,歪著頭,一會爬下,一會起來。又看看鐘的背面。

    四、對四年級一位女同學的觀察記錄

    2011年6月8日,白天我走進四年級的教室,是一節科學課(14:25時--15:05時),我坐到一個單人坐的女同學身邊。我問她:“你們班上課哪個更不專心點?”她指了旁邊的一位男生。我又問:“誰成績更差點?”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啊。”我也笑了笑。上課了,我到處找我要觀察的目標,好像都沒有我要找的人。就想就觀察她吧,她說她成績不好,看看她今天的表現:

    14:28時,共舉手兩次,但是老師沒叫到她,她也自己低聲說了答案:“豆類”。好像在證明給我看她也是可以的,剛才是謙虛了的。14:30時,自己看書,回答:“香蕉”,但老師沒叫到她。老師讓他們自己讀,她也讀得很認真并且很大聲。14:34時,用涂改液涂書上的字,。14:35時,根據老師的要求在書上畫,并且讀,但是讀的聲音并沒有前邊讀時響亮了,因為沒機會證明自己。14:36時,回答問題時偏著頭。14:37時,別的同學回答問題,而她不再回答了。14:38時,用筆染書上的圖。14:38時,老師要求小組討論,這下她終于有伴了,積極地參與,積極發言,面帶笑容。14:49時,討論時好像另兩位同學更默契,她就用筆染筆套,不參與討論了。14:52時,爬在桌子上,頭放在手上,有時抬起頭看看,兩個伙伴沒讓她動手,又爬下,眼睛看著她們寫的東西,可以看出她也多想參與的。14:59時,又伸長手,偏著腦袋,抖動著腳。15:00時,跟右邊同學說話。15:02時,側著身子,雙腿抖動,不回答任何問題。

    結果:

    從上面的觀察而得出了以下結果:

    1、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剛開始上課時每個同學都想好好學習,都想學會,在課堂中也都想有自己會做的事情可做。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

    2、教師在上課時要全面關注學生,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為他們解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多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時間,這樣教師才能騰出時間來了解并發現學生的困惑,以便及時幫助。

    3、總有一部分學生處在教師無意中“遺忘”了的角落。他們常引不起老師的注意,回答問題,上臺表演等課堂教學活動,很少輪到他們。這必然會影響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長期得不到關注,會逐漸導致他們懶于思考、缺乏興趣、遠離同伴、厭惡課堂,嚴重的還容易形成冷漠的性格。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有無教育死角,采取措施防止教育死角的出現。

    4、學生在課堂中也怕孤獨,也怕自己沒有學習的伙伴,都有歸屬感,怕同學把自己丟在遺忘的角落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

    5、部分學生還不會傾聽,特別是低年級的同學,不會聽老師和同學講話,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評析:

    教育從了解學生開始,要想教育人必須先了解人。19世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育學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了解人。”他還說:“一個教育者應當力求了解,了解他實際上是什么樣的,他的一切弱點和優點,他的一切日常瑣細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精神上的要求。”不了解他,怎么能理解他;不理解他,怎么能做到尊重他;不尊重他就談不上愛。只有通過了解才能找到適合的方法,了解、理解、尊重、信任就是愛孩子的表現。了解就是愛的第一步,愛是了解的根基,了解是愛的升華。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愛就意味著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按需施教。心理學上講:“積極性來源于需要的滿足。”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說教。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師的工作。

     

    [教育從了解學生開始 教學案例(人教新課標綜和專題總復習)]相關文章:

    1.了解學生走近學生教育論文

    2.小學環保專題教育教案

    3.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

    4.德育教育的專題論文

    5.高中新課標語文古詩詞教學案例分析

    6.孩子教育從吃開始(隨筆)

    7.七年級人教新課標版《東南亞》教案

    8.

    9.成人教育論文

    10.成人教育自我鑒定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区第二页 |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