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小學各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小學作文教學引入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個性化越來越明顯。信息技術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即時、多向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發展空間。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的整合,將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深遠的作用,使作文教學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技能得到主動發展。本文試從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的思考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作文教學 個性化
人的個性是人類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依據和能動力量,是一切創造力的基礎。重視兒童個性的存在和發展,根據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以此發掘創造的智慧和創造的潛能,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從教育發展的觀點看,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健康的個性,遵照作文的本質特征,采取個性化習作訓練的教學策略,是作文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得到飛速發展,不論是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還是通訊技術,都在我們身邊得到廣泛應用,小學課堂各學科教學中也無處不在。信息技術環境的建設,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的基礎。當前,多媒體教室、校園局域網等硬件設備的建設,個性化作文網頁的開發,為課題的實驗提供了基礎。信息技術環境的形成,正在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小學作文教學。信息技術環境以其教學信息呈現的多媒體化,教學信息組織的超文本方式,教學信息儲存的大容量,教學過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協作性和開放性,以及學習資源獨特的共享功能等優勢,使學生在較為自由的環境中實現個性化的意義建構。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進行整合,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有利于發揮學生習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能力。
一、積極對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進行整合
為適應社會發展及教學改革的需要,語文教師必須充分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給語文課程與教學帶來的種種變化,認清語文教學的轉型勢在必然,努力學習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基礎理論,學會和掌握最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具備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素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真正體現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力求提高學生觀察、想象、表達和評改作文的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一)利用信息技術 積累語文素材 豐富學生感知
小學作文教學中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生活面不深、不寬,難以建立起高質、豐富的素材庫,以至于出現無話可說、內容貧乏現象。究其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生活本身欠豐富,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分的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加上學習壓力的作用,學生的活動范圍受到很大的限制,幾乎只是在學校-家庭之間,對豐富多樣的生活內容知之甚少;二是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認識不深,對生活中出現的人和事他們往往注意不夠,甚至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通過深入思考在頭腦中留下較深印象的生活內容并不多,敘寫起來難以做到具體、生動。
《新課標》要求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鼓勵學生寫想象的事物。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
信息技術資源豐富,信息傳遞快捷全面,為學生提供了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和生動活潑的知識長廊,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素材。讓他們走進精彩紛呈的信息世界,學生可憑自己的慧眼自主地去獲得感知,通過發散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為了將現代信息技術迅速廣泛運用到作文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對作文教材做系統研究,并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集成優秀的作文教學資源,便于教師備課和學生的使用。教師可通過網上下載,有目的地拍攝錄像,從教育電視臺等錄制有關節目,把各種典型例文分類整理。運用超文本方式把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鏈接在一起,構成一個超媒體系統的素材庫。這樣,學生可按照作文教學內容及要求,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素材欣賞,同時醞釀如何表達。
在平時,教師也要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虛擬網站”,學生可以通過剪輯有關報章雜志上的圖片、文字,自己拍攝的照片,自拍的家庭生活錄像,從光盤上截取,網上下載等,搜集積累自己喜聞樂見的文字、圖片、聲像資料。可按照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應用等分類整理。同學之間可以協作交流有關的資料。而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提取大量的先學知識,有利于新意義的建構,同時在物質上和心理上為醞釀一篇作文做好了準備。
(二)利用信息技術 激發作文興趣 培養學生“情商”
作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商”。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除了依靠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受興趣、情感、動機、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外國心理學家丹尼爾認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20%“智商”+80%“情商”。“情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智商”的催化劑和加油站。現代教育技術更有利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真摯的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信息技術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把抽象的事物變為生動逼真的畫面,再伴以悠揚輕快的音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面對情境,人人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去求知,去發現,去創新;促使他們進行情感的表達、流露和交流,有了不吐不快的感受,作文成了學生情感交際的需要。
如在進行寫游記的作文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展示了他們自己平時爬羊山時拍攝的照片和游羊山時拍攝下來錄像,配以古典的音樂旋律和學生自配的景點介紹,羊山之美盡收眼底。欣賞完畢,我們從網站查閱有關羊山的傳說或相關信息。學生對羊山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接下來,學生們自定角度,自主命題,自選材料,自創體裁,在自由寫作中個個興趣盎然。一篇篇贊美家鄉羊山的優秀習作,在學生的筆下洋洋灑灑地流露出來。個別學生還在家長的指導下,制作了贊美羊山的網頁。游記、詩歌、對聯、謎語、廣告詞、導游解說詞、神話故事……或躍然紙上,或呈現于網頁之中。學生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個性在快樂作文中得到無拘無束的自由發展。
(三)利用信息技術 開放創新課堂 促進學生表達
對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進行整合,會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新型師生關系。課堂是開放的、民主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去觀察、思維、暢想、表達,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而同學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在融洽的交流中,激發了想象力,打開了寫作思路,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資料、布局謀篇,形成對全文的基本構思。
如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之后,指導“寫活動”的作文時,大部分學生記憶只停留在參加了哪些活動中,而忽略了活動時同學們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情景,通過活動錄像,可放映出精彩的特寫鏡頭,跨越時空,啟發和誘導學生重返活動中進行搜尋和提煉。“鄉間采風”、“溪邊探奇”、“彩彈射擊”……精彩紛呈的活動再現眼前,難忘的體驗重新喚回,此時再利用課件出示了教師的下水文,由學生來評價教師下水文的寫作思路以及文中的優缺點,學生情緒高昂,表示要和老師一比高低。于是,《我愛小溪》、《快樂的宿舍》、《“下鄉”》、《難忘的“軍旅”生活》……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便十分流暢生動地寫出來了。
(四)利用信息技術 開展互動交流 發展學生個性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的實質在于意義學習。這種學習以個體的積極參與和投入為特征,是一種自發、自主、自覺的學習,學習者可以自由地去發揮自己的潛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發展。葉圣陶先生說“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者本人”,所以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評改”的過程就是對事物認知明理的過程,也就是矯正錯誤,對事物意義重新建構的過程。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評改”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首先可進行例文“共評”,教師選出典型例文發送到每個同學的終端機上或在大屏幕顯示出來,就習作中的優缺點讓學生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加以指導點評,總結出“評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同學之間互評互改。最后再自我修改,對自己習作的字詞句段篇進行全面修改,并與原文對照,推敲回味修改的過程。掌握技巧,舉一反三,從改一篇習作到改一類習作,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學生經過反復修改后,對自己的習作比較滿意的,或還有疑難的,都可以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我。我的郵箱中最多的郵件就是學生的習作來稿。我對學生的習作做出評價之后,有的讓學生在微機上建立“我的習作庫”,有的上傳到校園網站上,豐富“學生佳作”網頁,有的向校開心果文社社報或向其他報社雜志社投稿,還有的打印裝訂成冊,編成個性化的習作集,展示在班級的習作專欄中。學生有了成就感,信心倍增,寫作成為一種需要,一種享受。在互動交流中,發展個性,提高寫作水平。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的整合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開辟了嶄新的天地,帶來了作文教學模式的變革。但在教學探索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思考。
(一)為保證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作文教學進程和效果,必須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實施監控,如屏蔽互聯網,只允許學生在學校作文專題網上活動;對學生寫作目標完成的情況進行監控;教師要給學生交待清楚目標任務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間限制,任務完成了的同學才可以瀏覽其它相關網站的信息。
(二)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是實施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作文教學的前提。建設作文專題學習網站,需要教師搜集、處理、整合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資源,并設計、制作專題網站;學生瀏覽網頁,用計算機錄入,要通過網絡交流意見等,都必須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和網絡操作的技術。因此,師生都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素養。
(三)要關注學生網絡道德的教育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自己的發展,提高學生網絡道德素養。
(四)教師要以獨特的教育風格和個性,對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起示范作用。廣施博愛,以學生為本,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都得到健康發展。
三、結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小學作文教學引入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即時、多向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發展空間。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的整合,將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深遠的作用,使作文教學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技能得到主動發展。
附:主要參考文獻:
(1)鄭有才 張正茂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
(2)蔡祖泉 《網絡環境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嘗試與思考》
(3)倪文錦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的整合]相關文章:
4.小學信息技術論文
5.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6.小學作文教學課件
10.小學生信息技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