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鳩林小學 林鍵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請幾位年輕人吃飯。席間,年輕人為內容和形式哪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只好請老作家作出裁定。老作家隨即點了一道涼菜,名曰“白玉飛花”。盤中間是用白菜疙瘩雕成的絕美的飛花,四周是可口的水果沙拉。年輕人首先對宛然藝術品的“菜花”贊嘆一番,接著就把筷子轉向沙拉,一會兒工夫就沙拉吃了個精光。這時,老作家才微笑著說:“這樣知道內容與形式哪一個重要了吧。”看來,再美的形式如果不實用,也只能是內容的點綴品罷了。
記敘文的“內容”要求“真實”,所寫的人和事要力求不干癟、不落俗套,要做到血肉豐滿,給人以可觸可感真實可靠的感覺。怎樣做到有血有肉呢?這就需要生活中的細節〔指記敘文中,人物、事件、社會環境和自然物中的“細枝末節”〕來表現,它可以是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樣東西,一兩句話,總之是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閃光點。 朱自清《背影》就很好地運用了細節描寫:“我看見他帶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過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做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很快的流了下來了。”
《背影》從發表至今始終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影響力,關鍵在于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細節。父親給兒子送別時買幾個橘子,原是件尋常事,作家卻能很好地選取“父親過鐵道”這一細節,把父親對兒子的慈愛,兒子對父親的眷戀等特別真摯的感情,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地反映出來,從而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某些細小的舉止行動或對細微事物的描寫,也有人把不為人注意的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視作細節描寫。它著眼于細小,卻是刻畫人物形象、推動事件發展、烘托文章主題的重要手段,是優秀記敘文和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說,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作用能超過一大篇籠統的敘述。這話是有道理的。生活總是由一個個平凡小事組成的,人們的性格大都體現細微末節之中。細節如人身上的細胞,沒有了它人就失去生命,文章沒有了細節,人物就失去了血肉和神彩。那怎樣才能選好“細節”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下面“三點”:
一、真實點--符合生活的邏輯。細節來自生活,細節描寫必須真實地表現生活。這個“真實”,不必是曾有的事實,但一定是會有的事實。真實是一切作品的生命。細節描寫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個性,又要符合特定的環境氛圍。有個同學寫身為漁民的父親出海打魚回來,急切地“蘸著海水磨刀”,準備為我煮魚湯喝。作者的本意是表現父親的深摯,但由于這個細節失真。海水是咸的,刀上濺了它就會生銹 ,結果讓父愛也被大打折扣,甚至被人懷疑其真實性。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定要認真觀察生活。尊重客觀生活的實際,決不能憑空想象。這是恰當運用細節描寫的基礎。 二、獨特點--著眼人物的個性。細節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思想服務的,因此要挑選那些最能表現主題和人物的細節,特別是屬于所寫人物獨有的細小動作。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兒女們在不斷地、詳細地講述各自父親的病情近況。可兩位老人沒有說一句話,只是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見面到分手,就這么一直握著,久久地沒有分開。”寫兒女們將已不能開口講話、行動非常困難的兩個老人攙扶著見面,作者沒有寫老人們互致問侯,沒有寫老人們熱情擁抱,沒有寫老人們促膝細談,因為這些細節常見于行動自如的人們,而不屬于風燭殘年的老者。“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這個極具個性化的細節,非常形象地表現了行動不便、說話困難的老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引發讀者的無限聯想和感慨。
-
“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卻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并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阿Q正傳》)臨死前要做好的事卻是將畫抻的圓圈畫好,表現出了阿Q身上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 三、仔細點--留下傳神的片斷。既然細節描寫于人物、于情節、于主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寫作上就不該輕描淡寫,而應該工筆細描,傳其神韻。這樣才能讓細節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韓林很奇怪,于是又撿起一張,一看,也是空白的。紙是清一色的復印用紙,潔白而光滑,堅韌而厚實,地上足有好幾百張。多好的紙啊!韓林想起自己在村小學讀書時,每個作業本都是用了正面用反面,甚至連天地頭都密密麻麻寫滿了,真是窮盡其用啊。地上這白花花的幾百張紙,能訂多少作業本,能讓老家的一個學生無憂無慮地用多少個學期呢。 韓林禁不住蹲下身去,在地上一張一張地撿起來。許多張潔白的紙上,都被鬧哄哄的應聘者踩上了大小不一的鞋印。 韓林將踩臟的一張張紙拍打吹拂干凈,將踩皺的一張張紙仔細拉展,在人群的腳下撿來撿去,一會兒的工夫,就撿到厚厚的一沓白紙。” 中“蹲身撿紙”這個細節為例,作者不只是用“韓林忙把地上的白紙撿了起來”一句話一筆帶過,而是詳細展示了他“蹲下”、“撿”、“拍打吹拂”、“拉展”、“撿來撿去”的全過程,生動地再現了人物的行動,收到以小見大的良好效果。
正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所說,感情要強有力,但激起感情波瀾的 “石子”要小。這“石子”就是那些留在記憶“篩子”中最閃光的“珍珠”,即經久難忘的,一想起來便心潮起伏的生活細節-----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樣東西,一兩句話等等,這些生活細節,在些寫作時容易誘發考生的寫作激情,只要選用得當,擊中生活的旋渦,寫作效果一定不錯,為文章增添神韻。
[細節描寫添神韻(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1.添口歌的課件
4.細節描寫精彩周記
6.細節描寫摘抄
7.美術手指添畫教案
9.作文課指導教案
10.ppt圖片添加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