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教學教案設計(S版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3-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士在戰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說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戰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讓紅軍戰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

      (五)作業。

       1.朗讀這首詩。

       2.寫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詞語。

       3.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朗讀全詩。

       2、指名背誦并解釋全詩。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師:這兩句是全詩的總起,從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紅軍徒步長征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每天跟敵人,跟饑餓、疲勞、傷病,跟自然界的困難作生死的搏斗。這中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紅軍戰士對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從這里感受到什么?

         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根據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組里練說: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說說從這句詩中看出紅軍遇到了什么困難。

         第三步說說紅軍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3、學生交流后,匯報。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交流。

        (3)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紅軍長征途中征服了萬水千山,作者為何只選擇五嶺、烏蒙、金沙江和大渡河來寫?

       7、齊讀最后兩句。

         師:毛澤東用“更喜”來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五、背誦全詩。

      六、欣賞歌曲《長征》。

      七、總結。

        偉大的長征雖然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但紅軍的英雄形象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八、擴展閱讀。

        推薦毛澤東的另一首歌頌長征的詞《憶秦娥. 婁山關》。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教學教案設計(S版五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七律長征教學課件

    2.s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3.七律長征的教案

    4.語文S版《神鳥》教學課件

    5.s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6.《七律·長征》教案五篇

    7.語文s版下冊教學計劃

    8.s版程門立雪教學課件

    9.s版搭石課件

    10.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考試題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愉拍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